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思想者|王战:从“仁义礼智信”到“信义仁智礼”,江南文化因何独树一帜?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战 2019-11-17 06:31
摘要:基于江南经济的繁荣,由此派生出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文化价值观,如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运河文化以及人生价值观。

【编者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而加强江南文化研究,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教授看来,江南文化的研究一定要和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去理解江南文化的品牌价值。以下是他在首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上的演讲


去年,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为了实现这一提升,三省一市政府要推进协同发展,生产要素要跨区域自由流动。其中,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打造共同精神家园,是重要一环。在我看来,江南文化的研究一定要和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去理解江南文化的品牌价值。

江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第三个高地

要理解江南文化的品牌价值,首先要对江南文化的品牌地位有所了解。从历史上说,中国曾出现过三个文化高地,江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第三个高地。

先秦文化是第一个高地。“百家争鸣”就是秦朝统一之前的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行动。国家如何治理振兴?人类怎么生活?见仁见智,百家争鸣。

汉唐的中原文化是第二个高地。秦朝统一以后,皇帝基本上都在中原建都,长安也好,洛阳也好,开封也好,转来转去,基本是皇权文化。从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开始讲“独尊儒术”,而且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与支持,于是国家有了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这并不奇怪,这么大的国家需要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为皇权服务。

宋代以后的江南文化是第三个高地。靖康之变后,南宋建立,之后迁都临安,政治中心转到南方。其实在这以前,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通,经济中心已经往南转移了,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广义的江南。同时,文化中心也南迁了。孔子的后代来到南方,在浙江衢州有南孔府。随着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转移,南宋以后的江南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高地。元明清皇都的北迁,使江南文化与王朝脱开,更具服务于农耕社会的特色;南孔致力于民间讲学,带动了江南书院兴起,学派纷呈,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南宋以后中国80%的思想家、政治家,是江南士大夫,出自江南。

事实上,江南文化本身的演进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南宋以前,江南文化就像岭南文化、燕赵文化一样,都是地域文化;自南宋以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续南移,江南文化继先秦文化、中原文化之后,成为第三个中国文化高地;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上海的兴起,中国文化特别是优秀文化和外来文化大碰撞,江南文化增添了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的特质。

“四水”航运的重要意义

如何认识江南文化的品牌价值?在我看来,千年江南经济成就了江南文化。江南经济繁荣源于“四水”航运(长江、大运河、江南水网、海运),因此认识江南文化的品牌价值,首先需要了解“四水”航运的重要意义。

我为什么要强调是“四水”经济呢?因为经济的发展,水运最经济,在水运条件下所构成的生产和商品贸易,必然是最发达的。而江南经济的繁荣是因为它独享了“四水”航运的经济性。江南的“四水”经济,提供了江南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比如说江南水网,江南太湖地域原来是湿地,先民们开河挖渠,形成了运河水系,使太湖周边地区商品运输具有极大的便利性和经济性,苏州通大运河,终于太湖,连江南水网,使其繁荣程度在江南独树一帜。

又比如说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由于从杭州到北京船运最快要跑两个星期,就构成了慢文化。而这个慢文化,我把它界定为中国的一次文艺复兴,它带来的文化,甚至促成了文言文转向白话文。因为一路上你得聊天,聊天的时候,不能“之乎者也”这样文绉绉的,必须侃故事,四大名著就是老百姓侃出来的,讲神仙有《西游记》,讲帝王将相有《三国演义》,讲侠客强盗有《水浒传》,讲才子佳人有《红楼梦》。这都是在运河当中,喝了点小酒,在一起侃,侃了之后,有心人编成章回小说,文言文也由此慢慢变成了白话文。

江南的文化价值观

历史上的中国江南曾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地区。基于江南经济的繁荣,由此派生出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文化价值观,如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运河文化以及人生价值观。

一是移民文化移民文化,是江南文化区别于先秦和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比如在河南、山西,基本上都是本土文化,但是江南大部分人是那里移民过来的。移民文化和本土文化是有重大差别的。如果从现代经济角度看,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移民社会造就了市场经济。移民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前提。为什么江南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做得好?我认为,移民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这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大运河开通后独富了江南。

二是宗教文化。和而不同的宗教文化,这也很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睦邻的环境。从唐朝到宋朝,发生过两次大移民。下江南,往往是一家子,甚至一个村庄的人都出来了。离开故土,一路上有多少无言的伤痛?内心如何安顿?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怎么和自然相处?怎么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村庄和村庄之间的关系?三教互鉴,或者说三教融合的宗教文化解决了这些问题。怎么对待苦,怎么对待病痛,怎么对待生死……佛教解决了内心安顿的问题;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天人合一……道教解决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问题儒教(学)则解决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告诉人们如何和谐相处。一个移民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就能够安身立命了。这也是中原移民到江南后为什么这么勤奋的原因。

三是商业文化。中原文化讲“仁义礼智信”。大运河发展起来以后,商业文化的兴起使这五个字的顺序发生了变化,变成“信义仁智礼”。做生意一般是在陌生人之间进行的,与农村家族里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不同,此时最重要的首先是信任,如果没有信任,是不可能做成生意的。大运河带来南来北往的大宗贸易,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商人,即儒商。儒商信奉儒家文化,从地域角度来说,北有晋商、南有徽商等。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把“信”放在第一位,讲究诚信。然后是义,做事要讲规矩,要讲公道,无义之人会受到鄙弃。仁,即由爱敬为基础的仁者爱人,强调大家之间的互帮互助。智,即睿智的包容、和而不同,大家来自天南海北,一定要有包容,这样才能长期打交道。最后是礼,即对前面层层递进的人际关系以礼仪加以规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江南兴起的儒学和中原文化有区别,商品经济改变了社会伦理道德法则,原先的“仁义礼智信”,变成了“信义仁智礼”,排列顺序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果从社会学角度去观察,义乌地处浙江中部,交通并不便利,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会聚集在此?除了浙江小商品生产发达之外,可以令人信服的解读是,江南和而不同的宗教文化以及“信义仁智礼”的商业文化,使信奉不同宗教的各国商人可以在此和睦相处。

四是运河文化。运河文化是市井文化。昆曲北上,京剧北上,建筑文化北上,昆曲曾经在虎丘唱了三天三夜,明清小说的繁荣等,这种文化转向都和运河有关系。

五是人生价值观。士农工商是中国古老的价值观。在中原,千百年就是这样。但有了大运河,人到了江南以后,有了变化。众所周知,古代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观,第一是考状元、当官,第二是务农,第三是手工业,第四才是做个小商贩、小商人。但是自从有了大运河以后,商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在江南,人们的价值取向慢慢变成了“士商工农”。这个价值观的改变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江南出的企业家最多,比如浙江就出现了很多知名企业家,就是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观中,经商办企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考大学依然是首选,如果考不上大学,干什么?经商办企业。皖南是江南原来最穷的地方,结果整个江南的商业都是徽商带起来的,为什么?我觉得跟价值观有关系。这是江南文化和中原文化很大的一个区别。

海派文化并不等同于上海文化

这里,我想再重点谈一下海派文化。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江南文化在先秦两汉时期只是一种地域文化,可以称之为吴越文化,性质上和岭南文化、荆楚文化是没有很大区别的。南宋以后,江南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地。海派文化的起源在明末,利玛窦和徐光启在土山湾的翻译工作,从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翻译西方知识成果的同时,把很多中国好的东西也翻译到西方去。

欧洲思想启蒙运动前期,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戏剧领域的《赵氏孤儿》,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还有经济领域的重农学派。土山湾文化是海派文化的起点,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融汇而成的。中西文化交流非常重要,没有文化交流,马克思主义也就不可能传入中国,所以在上海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也是顺理成章的。

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根,这就纠正了我们对海派文化的一些误解。长期以来对海派文化存在三个误解。

  • 第一个误解是,以为是外国人传进来的文化叫海派文化,错,它的根是江南文化。上海这个大码头怎么起来的?都是来自于江南的特色。

  • 第二个要纠正的错误是,海派文化并不是上海一家的文化,不能将海派文化等同于上海文化。海派文化不仅仅是上海文化,实际上可以被看成是江南文化演进的第三段或者说是江南文化3.0版。

  • 第三个需要澄清的误解是,海派文化并不是小资文化。很多人一讲海派文化,就提张爱玲、徐志摩,其实这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江南文化是南北文化的碰撞所提炼出来的,海派文化也是江南文化和海外文化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提炼出来的,它适合中国人的民族特性,适合我们的审美观。在这中间,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我国国情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建党初期党中央设在上海,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在上海召开,上海拥有几百处革命遗址,红色文化因此成为上海的三大文化资源之一。从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江南文化是根,海派文化是一个大的平台,红色文化是魂。

海派文化源于江南文化,特色是中西文化交流和具有契约精神的商业文化。我们应当以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涵养“上海文化”品牌。认识清楚这一点,对我们确立文化自信,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要抓突破口

自南宋以降,随着经济中心南移,江南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明清更臻极盛。上海开埠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再次绽放魅力,解读江南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的共同精神家园,有助于“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

今天,上海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其中一项就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可以说,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江南文化的特质构成了长三角共同的精神家园。更进一步说,不仅历史上的长三角是世界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以及丝、茶、瓷的“一带一路”原产地,二十一世纪的长三角更是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因此,在我们打造文化品牌的时候,应该让江南文化惠及“一带一路”,在“一带一路”当中形成“民心相通”的文化共识,进而打造共同的东方文化价值观,弘扬信义仁智礼的商业文化价值以及和而不同的宗教文化价值。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叙事,也有今天和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一带一路”国家众多,政体不同,宗教不同,要做到人心相通,必须人文相通。从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之所以能存续两千年,得益于和而不同的宗教文化,中原文化如此,江南文化更是如此;“信义仁智礼”不同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自由、民主、平等讲人的权利,“信义仁智礼”既讲人的权利,更重在人的社会责任,可以打造“一带一路”人文相通的公约数。

江南文化的品牌价值对于上海城市文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今天讲城市文明,不能泛泛而谈,要牢记城市文明当中的上海特色,把它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江南文化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传统农耕社会建立了一个社会道德秩序、一个坐标系,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一个纵坐标;还有一个横坐标,仁义礼智信,这说的是社会关系。今天我们不能照单全收,这个纵坐标我们要去掉,它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横坐标我们要改进,怎么改进?我上面所提到的江南文化当中的文化价值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仁义礼智信”到“信义仁智礼”,这不是玩文字游戏,恰恰是江南文化与时俱进的地方。今天,我们需要赋予其更多的时代内涵。

商业起来以后,最重要的不是仁而是信,经商是陌生人,不是兄弟姐妹,相互怎么做生意?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诚信,对国家来讲,最重要的是让信用成为一种价值认同。然后是义,这个义已经不是《水浒传》中说的忠义侠义,忠义侠义是不分原则的,现在我们讲的义应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第三个才是仁,但是这个仁已经不是孔子所讲的比较狭隘的仁,已经超出兄弟之道、夫妻之道、婆媳之道的范围,今天的仁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爱,是社会关爱,是种公民之爱。第四个是智,这是佛教的理念。睿智,它不是我们讲的智慧,而是博爱、包容,这是我们当前非常需要的,是缓解社会矛盾乃至国家之间矛盾的重要原则。最后用礼义、礼节、礼貌处理上述四个关系,就是一个“礼”字。而这些东西应该构成上海的特色,构造江南的共同文化价值观,甚至成为“一带一路”上我们能够推荐的一个共同文化价值观。

最后我想提一点,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不仅要有理念,还要有实施方案,要抓突破口。

关于突破口,我就举一个例子。今年元旦,我到江苏徐霞客镇去转了一圈。徐霞客作为旅行家在世界上是很伟大的,出生在江苏、成名在上海、出游在浙江,游的最多的地方是安徽。这不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文化表达吗?抓住一个人物把文化品牌刻画出来,我觉得有当代意义。为什么徐霞客成名在上海?徐霞客原名徐弘祖,因为他和松江府明朝大儒陈继儒是忘年交,他一生五次去拜访陈继儒。徐霞客母亲80岁那年,他去陈继儒那里求匾,陈继儒给他一个号“霞客”。由徐霞客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江南文化是通的。所以,在弘扬江南文化,为长三角一体化打造共同的文化家园方面,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

整理人王珍本文刊发前,作者在原讲稿基础上作了补充和修改。


【思想者小传】

王战 上海市社联主席、教授,曾任上海社科院院长、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任全国人大代表。专长为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与政策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研究成果有《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上海》《九十年代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研究》《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咨询研究报告》《上海世博会主题研究》《中国加入WTO 上海行动计划纲要》等。(作者照片由上海市社联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