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体育 > 运动+ > 文章详情
联合举办国际重大赛事、建体育用品企业总部,体育产业应该领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燕 2019-11-10 06:17
摘要: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探索跨区域协调机制的创新模式,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编者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地处江浙沪三省的交界地带,这一区域水网密布,生态敏感。基于这一自然地理特征,示范区建设坚决不能走传统开发路线。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命题下,如何破解绿色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体育产业大有可为。

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有力抓手。运用好体育产业这一新业态、新经济,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探索跨区域协调机制的创新模式,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应“守正出奇”


(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之道而守正

区域经济发展有其规律,顺应发展规律是为“守正”。长三角地区水系连通、河网密布,仅一体化示范区内,就有太湖、淀山湖、阳澄湖以及多个大大小小的湖荡,承担着下游流域的饮用水水源供给功能。因此一体化示范区发展首先要强调生态保护,顺应区域发展的固有规律。作为位于沪苏浙交界地带的核心区域,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发展程度相比三省市的中心区域有一定差距,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探寻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课题。

近年来,体育产业正成为社会、经济、生态俱佳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幸福产业。据统计,长三角三省一市2015-2017年体育产业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远超这一地区同期GDP增速,正成为新时代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更加和谐,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探索体育产业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的发展路径,是顺应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经之路。

(二)破除区域发展藩篱而出奇

以体育产业作为突破口,以举办重大赛事探索区域协作机制是为“出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作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样板间,探索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试验田,和创新经济引领的新绿洲,需要突破传统发展方式,导入新兴产业,打破区域藩篱,探索区域协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甚至超过电影、汽车、高等教育等行业,地位十分重要。

不仅如此,举办跨区域体育赛事活动,区域间的资源、人力、信息得到交流和碰撞,跨界地区协调机制模式得到实践和创新,已成为探索区域间协作的有力手段。早在2012年,苏浙两省就已经通过联合举办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展跨区域体育产业协作。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入新阶段,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体育产业也应当因势利导,探索新模式,寻求新发展。将体育产业作为一体化示范区发展中的重要抓手是顺应发展规律、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体育产业发展应达成“三个共识”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体育资源丰富,体育产业发展基础扎实,沪苏浙三省的体育产业协作也起步较早。以体育产业为抓手,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经济的新绿洲和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试验田,首先应在思想上达成以下三个共识:

(一)共同开发,促进区域要素流动

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资源要素无障碍自由流动和地区间全方位开放合作。紧扣这一本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资源要素禀赋特征,从水上运动和自行车运动两个维度切入,联通示范区内江、河、湖、海等水系资源,以及山地、人文等陆地景观。开发中应着力破除一切阻碍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促使资源要素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市场合理分工和各地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

(二)联合办赛,探索区域协作机制

探索区域协作机制的有效方式之一是联合举办大型赛事活动。虽然示范区依托于行政区,但在联合办赛过程中,三地必须超越行政区划界限,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统一,全面推进赛事的成功举办。基于长三角丰富的赛事资源,建议在示范区内联合举办1-2项具有影响力的跨区域国际重大赛事,以此为契机,促使三地形成协调一致、合理高效的协作机制,成为长三角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三)创新引领,放大核心区域的辐射效应

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长三角作为我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之一,更应走在前列。结合现有资源,示范区内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应紧扣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主题,发展体育用品设计研发和培育体育赛事产业链为重点,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创造具有国际一流标准的营商环境,海纳百川,集聚人才、技术、设备等相关要素,提升示范区的体育产业辐射能级,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制造业研发创新中心和体育赛事产业集聚区。


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体育产业发展应打造“三个拳头”



(一)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水上运动集聚区

1、赛事引领,塑造长三角水上运动国际品牌

以淀山湖、太浦河为核心,联动长三角地区的江、河、湖、海等水域资源,以兼具体验性和观赏性、发展潜力大、消费市场广阔的皮划艇、赛艇、龙舟、桨板、帆船等水上运动为特色,对标国际著名湖区的发展模式,将举办精品赛事作为突破口,打响长三角水上运动的世界品牌。借鉴“德国基尔帆船周”的经验做法,重点打造“国际水上运动休闲季”,形成包括帆船、赛艇、皮划艇、浆板、龙舟等国际重大赛事在内的,能够满足国际、国内、职业、业余等各类水上爱好者需求的多层次赛事体系,打造世界范围内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水上运动集聚区。

2、科学布局,构建长三角地区水上服务保障体系

建设跨区域的水上运动集聚区应突破行政区划的藩篱,将整个示范区放在长三角水系特征的大背景下,统一完善水上运动服务保障系统。基于长三角江南古镇群“内陆+共享水体”的地理特征,参考欧洲城市水上网络布局模式,在金泽、嘉善、吴江等区域内,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水上慢行系统及公共服务码头综合区,由点到面,串联陆上公共交通系统,形成水陆交织、四通八达的公共服务网络。并以此为基础,打通长三角古镇资源,以具有群众基础的水上运动项目为载体,打造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水上运动服务体系。


(二)培育世界一流的自行车赛事品牌

1、对标世界,策划自行车赛事精品线路

在环意自行车赛、环法自行车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国内外一流自行车赛事运营的基础上,参考世界顶级自行车赛事标准,设计策划能突出长三角自然地理特征、人文环境特点的比赛线路,培育打造国内顶级、世界一流的公路自行车赛事品牌,打响长三角一体化的体育名片。同时,尝试通过顶层股权架构设计,建立合理的利益捆绑机制和分配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协作办赛机制。

以体育领域合作办赛为突破口,打通要素资源的区域流动路径,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以跨区域办赛为先导,探索符合长三角地区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区域协作模式,形成高效的沟通机制、科学的统筹模式和合理的运行体制,既提升当地体育产业影响能级,同时进一步深化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合作的内容和层级,在长三角区域整体层面形成有益的经验推广。

2、优化结构,培育自行车赛事产业集群

抓住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发挥示范区内自行车赛事产业发展优势,培育、引进自行车赛事产业相关要素,形成以赛事产业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为上海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提升长三角体育赛事能级添砖加瓦。围绕赛事资源、赛事运营、传播营销、衍生品开发等环节,科学布局,将创新和品牌贯穿始终,实现产品链、资源链、服务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融会贯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长三角赛事产业的竞争力。重点引进和培育优质自行车赛事IP,吸引一批国内外专业化自行车俱乐部、赛事运营公司、体育传媒公司、体育中介公司、自行车生产研发厂商落户一体化示范区,提升长三角体育赛事产业链全球竞争力。


(三)建设世界体育用品企业总部

1、龙头引领,集聚全球体育用品产业高端要素

以安踏370亿人民币收购芬兰体育用品公司亚玛芬,并计划将其落户西虹桥为契机,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体育用品企业总部,聚焦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等核心功能,形成“单聚焦,多品牌”的体育用品企业总部集聚区,建立比较优势,打造示范平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完善一系列配套设施和配套政策,充分发挥示范区在长三角的引领作用,推动长三角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围绕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目标,加快科技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先行先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趋势,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用品创新中心和研发高地。

2、完善配套,强化多重功能叠加

借鉴世界著名体育用品集聚区发展经验,着力提升西虹桥区域的复合属性,优化配套体系,增强综合功能,壮大产业集群,形成包括核心地块、商贸设施、公共空间在内的布局形态,满足区域内体育企业的行政、研发、营销、商贸等多重需求。充分联动周边的国家会展中心、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商贸设施,举办世界顶级体育用品和体育科技展会,打造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世界级体育用品总部经济。


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体育产业发展的“三条建议”



(一)对标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区域,进行系统化、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研究。示范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要充分体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与两省一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十四五”规划做好衔接,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把握发展方向,确立发展思路,聚焦重大项目,既要全面发展,又有重点突破,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跨区域协作体制创新,探索一体化机制的试验田。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重点在于体制机制创新,要立足长三角地区现实情况和国家战略需要,解决政府合作、商业模式、资源开放等难点问题,聚焦先行先试,差别试点,探索形成有突破性、颠覆性的创新举措。在一体化示范区内成立长三角体育产业联盟办公室,作为长三角体育产业合作的协调机构、资源配置中心、数据中心和议事中心,并逐步形成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建立一体化示范区体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方案,提高对体育产业一体化工作的认识。

(三)加快填补政策空白,优化发展环境,夯实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基础。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研究一体化示范区内资源开放标准,促进水域等自然资源向体育赛事和活动开放,明确生态保护前提下,允许开展的赛事活动目录。规范对重点领域的政策引导,研究跨区域办赛的条件、标准、规则和各环节责任部门,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全流程综合办赛指引。






作者简介:

黄海燕,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起草国务院46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77号文件,国家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以及上海、浙江、福建、南京等省市体育产业实施意见与规划。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陈华 题图来源:新华社
文内插图:新华社 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