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家长为“百花”喊冤,说好的“快乐教育”呢?
分享至:
 (9)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抒怡 2016-05-26 15:22
摘要:社会阶层流动的独木桥也许正变得越来越窄,但“读书改变命运”仍是最有保障的途径。

近日,一家名为“百花学习塾”的幼教培训机构成为舆论焦点。一开始是因为家长们通宵排队报名,黄牛排队号要价5000元的消息而震惊微信朋友圈。

 

没想到的是,5月24日、25日,长宁、徐汇两区分别公告称“百花”没有办学资质。但更没想到的是,就算没有办学资质,家长们依然不离不弃,大呼:“我不在乎它有没有资质,能上课就行。”

 

 

“奥数”

 

家长们都疯了吗?当然不是。

 

家长圈里都知晓,整个上海教育培训机构无数,但百花学习塾和另外一个学前教育机构是最“顶尖”的。

 

孩子在百花学习塾能学到什么?按照百花学习塾官网上的介绍,这是一所专业从事幼小衔接教育的中日合作教育机构,“母体是有着40年历史的日本幼教第一品牌日本幼儿教育实践研究所。日本幼儿教育实践研究所所研究开发了其独有的KUNOMETHOD(久野式幼教法)。”真的是日本幼教第一品牌?不清楚。什么是久野式幼教法?不明白。

 

这都不要紧,最关键的是,“百花”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思维训练、小学入试、幼小衔接。什么是思维训练?说白了就是奥数。因为奥数这个词过于敏感,所以类似“思维训练”、“思维逻辑兴趣班”、“数学兴趣班”,都是它换汤不换药的变种,你懂的。

 

各级政府都出台过“禁奥令”,为什么幼儿园的孩子就要学奥数?如果你拿这个问题问家长,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从外星球来的。这些年奥数热始终降不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奥数与幼升小直接挂钩。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资源稀缺、供求矛盾。近年来,民办小学的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报考人数急剧增加。原本是“选拔”性质,想找出些聪慧儿童;但谁会承认自己的孩子不聪明?都是考题,提前学还不行么?于是水涨船高,考察的数学基础运算从前几年的20以内加减法,变成了50以内再到100以内的加减法等;还不行,就数数三角形、算算鸡兔同笼、找找数列规律吧。这在20年前,可是小学三年级奥数入门才学的题目。

 

更有小道消息说,专业奥数培训机构现已不单纯是培训的角色,而是成了名校的“尖子秘密输送基地”。一些和名校关系密切的机构,在适当的时候会出一套卷子到这些机构去测试孩子,达到一定分数线的孩子,将直接成为名校的预备生。这么好的机会,你说孩子究竟去“百花”呢,还是去呢?

 

 

名校

 

教育资源不仅稀缺,而且马太效应明显。沪上知名媒体人,中国三明治创始人李梓新曾经在上海观察上捋过这么一条关系链:2015年,复旦和交大在上海一共录取1201名考生。有50%来自6个重点中学,70%来自12个重点中学。上海最有名的上海中学,一本率达到99%。而普通的学校,一本率可能只有20%左右。上海中学的高中生来源,主要是它嫡系的民办华育中学,其他学校大多只是零星贡献几个学生。能进华育中学的,又大多是是上海全市各名牌小学的尖子生。

 

简而言之一句话,要进好的大学,必须进好的中学;要进好的中学,先要进好的小学。这就好比是高峰时段叫出租车,马路上站了一排等车的人,为了顺利叫到出租车,大家争先恐后往前挤,最后大家越站越靠前。

 

因此,这些在培训机构通宵排队的家长哪是在简单的排队,而是在孩子的人生棋盘上落了一枚重要的棋子。说到底,参加这些培训机构不是为了和题目斗,而是与同年龄的其他孩子斗。还有人说,孩子读书,是看“爸爸的钱包”和“妈妈的眼界”,所以本质上,更是家长在跟同龄孩子的家长斗。

 

在这种背景下,培训机构这个产业当然数钱数到手抽筋。

 

而且,因为没有实验对照组,谁也不知道能考进优质小学的孩子到底是靠的学校的教育还是自身的天赋或者努力。有专家说,奥数只适合5%的孩子学,但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这5%中的一位呢?再说,勤还能补拙呢。为了不“耽误”孩子,上培训机构就成了很多家长眼中的必要一环。

 

 

 阶层

 

只是,家长们还记得吗?孩子刚出生时,很多人信誓旦旦说要快乐教育,准备拉着蜗牛闲庭散步。几年过后,怎么又变成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什么让我们啪啪打脸?

 

我的一个朋友,出身贫寒,依靠自身努力考上了国内一流名校,毕业后在上海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成功实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在她的孩子没上小学之前,她秉持的就是快乐教育,但是去年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后,她的焦虑与日俱增,每天看到孩子就恨不得揍一顿。

 

为什么?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远远不如她小时候。“快乐教育是为了快乐生活,如果生活都没法快乐,那教育怎么快乐?”这位朋友和我,现在才知道快乐教育的成本有多高,回想起来,以前她嘴上说着快乐教育,脑子里想的是“怎么着也得进个一本大学吧。”说得透彻点,所谓的“快乐教育”,在很多家长内心深处,是最好孩子天赋异禀,玩着玩着就成绩优秀,考上名牌学校了。

 

读书,或者说学习成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提升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阶梯。“读书改变命运”这个观点深深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古时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这三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社会流动,很多人就此走上成功道。这是一条被历史无数次证明的道路,也是一条被如今焦虑的家长们从小到大亲身证明过的道路。

 

那就让历史再重演一回吧。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今天的社会,已经不是二三十年前了。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曾经拍过一部名为《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主角们是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孩子。从7岁到56岁,每七年接受一次采访。精英阶层的孩子7岁已经在看《金融时报》,底层孩子完全不懂怎样规划自己的未来。50年后,精英阶层的孩子依旧光鲜;而在底层孩子大多没读过大学,只有极个别能跻身中产。

 

社会阶层流动的独木桥也许正变得越来越窄,“读书改变命运”仍是最有保障的途径。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普通家长看来,必须牢牢抓住名校这个难得的稀缺资源,因为很可能,这是家庭阶层继续向上流动、或至少不掉落的唯一一根稻草。

 

因此,一个“百花”被查处,若干个“百花”会站起来。只是,不知道家长们送孩子进培训班的时候,是否还记得20年前自己坐在补习班里吭哧吭哧刷题的时候,那个佝偻着的小小的身影。我猜他们一定记得,但他们不在乎,也只能忍痛不在乎。

 

(本文编辑:赵翰露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