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15岁科技女孩成“网红”后,我们更应关注什么?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19-11-02 19:32
摘要:公众和媒体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为他们向科研人员学习、零距离交流搭建更多的平台。

这几天,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上海15岁女生成了“网红”。她和其他2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生来到上海临港,与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图灵奖等国际科技大奖获得者零距离交流,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公众关注。不过成为“网红”后,几名学生的家长被网民“人肉”,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压力。

这些优秀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得到社会关注,是好事,“人肉”则没必要。公众和媒体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为他们向科研人员学习、零距离交流搭建更多的平台。

上海15岁女生谈方琳(来源:周到上海)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注重知识学习和记忆,不够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方法的培养。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被课外辅导占满,对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的培养仍较为缺乏。小而言之,这块短板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也不利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那么,如何在中小学生心中撒下科技创新的种子呢?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启发——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与科技专家“亲密接触”的机会。与顶尖科学家交流后,高中生们都感到收获颇丰。上外附中学生胡诗成说,诺奖得主告诉她,做科学家要有“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论文被杂志拒收、课题未被政府立项……遭遇这种事后,绝不能气馁,而是要把它们当作“对自己创新的褒奖”,继续前行。

胡诗成接受媒体采访。孟雨涵 摄

与世界顶尖科学家交流的机会,自然不是每个中学生都能得到的,但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要积极搭建平台,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有机会聆听科学家演讲、向他们讨教,或走进实验室听科研人员讲解、在他们指导下做小实验。如果每个双休日,中小学生都有这种机会,而且家长都支持孩子参加这类活动,那么,我国创新人才的后备军会越来越多。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一位科学家说:“无用的知识是有用的。”这句话与中国哲人的话很像:“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与课堂学习、课外辅导相比,让孩子与科研人员“亲密接触”是“无用”的,但这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大用”之途径。希望社会各界进一步营造未成年人科技创新教育环境、打造品牌活动,为中国的未来培养出世界顶尖科学家!

栏目主编:黄海华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