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以“地方重塑”为价值导向,互联网经济可以和公共艺术结合吗?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9-10-22 11:27
摘要:非洲《感知》获得第四届国际公共艺术奖大奖。

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公共艺术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10月21日在上海大学举行,非洲的《感知》获得全球大奖。  

“国际公共艺术奖”(IAPA)作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以“地方重塑”为价值导向,不断激励着国际公共艺术理念的生发与共享。国际公共艺术协会副主席发起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介绍,国际公共艺术论坛与国际公共艺术奖走过了四届共八年的时光,首届在上海大学举办并发起,曾为上海的后世博园改造、上海的地铁公共艺术规划、浙江美丽乡村计划建言献策,并取得良好的实效。“地方重塑的理念越来越成为我们活动持续关注的主题。经过四届的活动,研究者们逐渐达成共识,地方重塑是公共艺术的重要核心价值,预示着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届参评的全球案例总共133个,分别来自大洋洲、东亚、中西南亚、欧亚、非洲、拉美及北美地区。专家评委们评选出了35个入围案例,最终产生7个优秀作品获奖,分别是:大洋洲的《皮肤与骨头》、东亚的《风中电话亭》、西中南亚的《卡拉奇的移动影院》、欧亚的《生物多样性之塔》、非洲的《感知》、拉丁美洲的《增添缺失》、北美的《酒店帝国:穿越纽约》,其中非洲的《感知》获得全球大奖。

《皮肤与骨头》大型雕塑装置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市的皇家植物园,占地两万平方米,艺术家乔纳森·琼斯耗时17天重建了在1882年被烧毁前的19世纪花园宫殿建筑轮廓。这是艺术家为那曾被大火焚毁、正从澳大利亚文化中渐渐消失的土著文化而创作。作品包含三种元素:白色盾牌构成被毁建筑的轮廓,袋鼠和草坪,以及与当地社区居民共同制作的八处土著语的声音景观。分别表征着“损失”、“重生”和“开创”。

《风中电话亭》位于2011年被海啸侵袭的大槌町一个露天山坡上,这一场所是由大槌町居民佐佐木格于2010年在自己的花园中始建,最初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私人空间,以抚慰失去表兄的痛苦。2011年3月海啸侵袭后,他决定把这一私密的电话亭空间向所有需要的人开放。因为电话未与任何通讯线路连接,拨打时没有声音,但人们会在电话里呼唤海啸遇难者或失踪者的姓名,仿佛那些逝去的人仍在电话的另一端默默守望。风中的电话亭,连接着此岸与彼岸,承载着人们的想念与寄托。

《卡拉奇的移动影院》是一项横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的电影放映项目。在该项目中,艺术家亚米奈·纳西尔·乔杜里通过与卡拉奇不同种族、不同经济条件的居住小区合作,收集了相关聚居地居民所拍摄的卡拉奇日常生活的手机视频和短片,并在人力车的帮助下将它们投影到这些聚居地的公共空间中。弹出式露天电影院,不仅为卡拉奇的居民们打开了认知其他聚居地和社区居民的视角,也为他们提供了看待和理解自身行为和社区行为的新途径。

《生物多样性之塔》项目建在一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居民的综合社区周围,它直接展示出公共空间的价值、功能及特色,可以视作对综合社区的诗意比喻,而这诗意的生活都在维勒布鲁克市政府和耕种师傅们的支持下得以实现。学校师生会定期参观作品,让孩子们了解耕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的概念,学习如何融合艺术和自然科学。作品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这里成为新的公共聚会场所,生态环境也随之不断发展,助于提升当地生物多样性。

《感知》位于开罗市的曼什亚特纳赛尔社区,当地建立了自给自足、可回收85%垃圾的世界级高效回收系统,社区居民自称为“养猪人”,居民用日常收集的有机垃圾喂养猪和其他动物。而开罗其他地区的居民对该社区的印象是脏乱差,把该社区居民称为“拾荒者”,社区逐渐被边缘化、隔离化。2009年,突尼斯裔法国艺术家锡德首次听说了该社区的状况,当时埃及穆巴拉克政权机构决定以H1N1病毒为借口屠宰社区内的三十万头猪,此事摧毁了社区居民的生计。锡德2015年在曼什亚特纳赛尔社区创作阿拉伯书法壁画,作品被命名为《感知》,从社区的其他街道只能看到艺术作品的局部,只有站在穆卡塔姆山上才能看到作品的全貌。

《增添缺失》强调了集体传播的力量,作品源于日常的材料和人民共同的创造——面对国家曾因公投而陷入危机,他们的呼声需要被倾听。

《酒店帝国:穿越纽约》是一个在国际上跨越许多城镇的持续性表演作品。作品采取为期一个月的迁移形式,通过著名的百老汇轴线穿越纽约曼哈顿。艺术家们携带简易的桌椅、床上用品和手提箱,在摄影师克莱门特·马丁的全程陪同下,在纽约街头露宿了三十天。白天组装家具以创造座位和公共区域,博伊耶特和雷诺为路人煮咖啡,并邀请他们交谈、游戏或用餐。晚上,艺术家们重新调整家具,创造出许多床铺并睡在街上,也为希望在其中一张床上睡觉的人提供空间,并在新认识的陌生人家里洗澡。当艺术家在百老汇沿线的各个街区与公众一起迁移、吃饭、睡觉和交往时,《酒店帝国:穿越纽约》以大都市并不常见的方式创造了共享联系和集体记忆的机会。

纵观本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项的参评作品,无一不体现出公共艺术正以其特有的方式来重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主席路易斯·比格斯认为,每一个项目都是让那些本来看不见的东西能够被看到,这也是公共艺术的定义之一。比如《感知》让住在社区的人更好地了解自己,让人们能够和社区连接在一起,同时也让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们了解社区。《酒店帝国》也是让百老汇、曼哈顿的人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认识这个社区。

正在多伦现代美术馆展出的“步履不停:1995-2019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城市叙事”展览提出,网络空间已经是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值得艺术思考和关注。这也意味着未来公共艺术的范畴不能只局限于物理空间。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杭间发现,此次获奖的公共艺术案例都偏于传统的方式。他想起前不久台风横行的时候,有消费者提出这样的口号“当暴雨和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再使用外卖是可耻”。实际上,中国的艺术家也在开发那些能够进入社区最后1公里的无人快递和快送的工具,这既是设计,也是公共艺术领域的部分。“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公共艺术家在做。中国的互联网经济非常发达,已经给艺术服务于社区、服务于智囊,以艺术的方式通过APP反思我们的生活,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前景。公共艺术家应多关注当代全球化下互联网经济和公共艺术结合的方式。”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认为,国际公共艺术论坛是专业领域、国际交流的重要品牌,起到了解决公共问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用艺术眼光关注生活、关注民生,用艺术的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善公共环境,是公共艺术的使命,这也是艺术的宝贵价值所在。”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来源:上海美术学院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