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60天奋力冲刺,双满月之际,临港交出怎样一张成绩单?
分享至:
 (3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胡幸阳 2019-10-20 06:30
摘要:这便是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双满月”的成绩单,彰显着不可阻挡的势头与魅力。

选一个极普通的周末来临港,你会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场景——书店,随处是三五成群玩耍、阅读的孩子;商务楼,一扇扇窗户背后的办公间,到深夜也是灯火依旧;餐馆,从服务员娴熟的翻台面动作,就知道等位者众多;必经的S2高速路,顺畅不堵车,成了难得的幸运……这样的红火热闹,像极了活力四射的都市中心,倒让人浑然忘却了,这是个处在整个上海版图最南端、从开发建设至今不过16年的地方,是脱胎换骨成为自贸区新片区以来,刚过“双满月”的地方。

从全球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座新城要形成活力,产业集聚和人口导入是必然的路径。反过来,产业规模与人口数据的日趋攀升,总会从繁忙的街景、丰富多元的业态中透出来。临港就是这样。在过去60天里,临港的变化像一股旋风,让对它再陌生的人,也能从那些直观的表象中嗅出蓬勃跃动的气息。

狠抓总体方案蓝图变现,以重磅政策提振产业、人才活力,以国际化高标准推进城市功能建设,上海新时代发展的这张“王牌”,临港,开局就打得这样响亮。

(一)大手笔政策动能强劲

本周五(10月18日),随着“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四大重点产业的若干支持措施”(以下简称“1+4”产业政策)公布,临港再成焦点。有产业专家评价,这样的政策气势,照亮许多重大产业的明天。

“1+4”产业政策,一共56条,何以引起如此大的震动?细看便知,每一条都直指一项产业“卡脖子”的关键,抑或创下政策支持纪录的最大手笔。其中16条支持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上限都定在了千万级乃至上亿元: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支持金额上限5000万元;特殊重大项目的支持金额上限10亿元……而且这些政策是普惠性的,只要企业达到一定门槛就可以申报,经过专家评审立项,立马能获得支持。这对于企业快速规模化发展,是最受用、最实在的帮助。

还有40条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四大重点产业的措施,可谓雪中送炭。负责产业政策制定的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表示,它们是在全国各地活跃度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对产业支持力度较大的区域政策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各行业核心环节、诉求痛点以及目前受制于人的关键技术精准制定出来的,“力争实现政策最优。”仅看生物医药领域,相应的支持措施将助推生物医药科技产业链完善,既满足高端生物医药研发项目的切实产业化需求,也填补国产化和工业化生物医药制备项目在国内的空白。

政策是营商环境的先导。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是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挂牌以来,从推出包含了人才、税收、住房、土地规划、产业集聚、交通网络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举措的“临港50条”,到率先出炉的外国人才创新政策、自贸新片区金融业发展细则,再到如今的“1+4”产业政策,临港的制度供给,如同一个动力强劲的马达,给创业者以底气和安全感。

就在不久前,填补国内微小型燃气轮机产业化空白的新奥动力微型燃气轮机研制基地,在临港奠基。回想从拿证到开工过程中的种种,项目负责人张旭兵不住地感慨,“速度、力度,都是前所未见的。”从外界质疑临港的特斯拉项目进展快是“特事特办”,到今天,5天拿齐社会投资项目开工前所有手续,已经是每个临港创业者都可以享受的无差别待遇。企业无需担忧被“画大饼”,所有的政策落地是那样扎实而高效。

为更快实现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目标,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狠抓政策落地,截至目前,《总体方案》的78项任务分工、《特殊支持政策》的80项任务分工、拟自动适用《浦东再出发若干意见》中的13条政策和管委会明确的6项产业扶持政策,共计177项任务,已经完成三分之一,其余任务也正在积极沟通中,争取年底前陆续完成细则制定。

(二)产业新鲜事天天有

最近两个月的临港,围绕产业发展,新事不断、喜报连连。9月21日,44家市属国企走进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市国资委及4家市属国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临港集团与8家市属国企签署合作协议。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在临港新片区建设的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正式竣工启用,宝马集团在临港新片区洋山保税港区建设的备件亚洲配送中心,也于同一天开业。10月18日,共15个生物医药重点项目在临港签约,涉及总投资超70亿元……

大量的产业动作引来全球关注,而今,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名声已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海外企业的投资热情也不断高涨。LexaTexer公司首席营销官Holger Dornieden告诉记者,他们看中的正是临港相关产业的雄厚基础以及临港新片区的营商环境、发展前景。围绕国家战略需要,新片区的产业项目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首月累计接洽项目近200个,其中盛美半导体、聚力成氮化镓等集成电路项目,华彬集团华东总部、大唐网络5G研发总部等区域总部,东航GE航空发动机大修基地等航空航天项目以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30多个项目已率先完成签约。

产业大发展的背后,往往需要多股力量的支持,其中,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是关键要素之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郑五福说,自从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落靴以来,人民银行、外汇局就和有关部门会同上海市政府着手研究制定金融支持新片区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以制度创新推进金融改革和开放,重点是把《总体方案》中‘6+2’的开放政策和制度落实好。”

围绕金融产业发展、金融机构集聚,过去60天里,临港下了不少功夫:9月20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16家金融机构开展集中签约仪式;9月21日,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与临港集团集中签约;9月29日,上海银行围绕临港新片区成立了3家机构——自由贸易联合创新中心、科创金融创新实验室、上海银行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行。随即,中国建设银行自贸区新片区分行为新片区内注册企业搭建同业首个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10月17日,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成功办理新片区成立后首单大宗商品保税仓单转手买卖业务……

而在临港的各场招商推介会、签约仪式上,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高管也频频互换名片、商讨合作事宜,那些谈笑风生的场景,已然成为会场上又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臻格生物CEO陈建新告诉记者:“这些金融机构对我们企业支持力度非常大,而这样的交流更有助于我们之间形成密切的合作。”

(三)城市功能体系日益完善

本月初,记者从临港方面获得好消息:S3高速计划在月底前开工,同事小孟立刻高兴地鼓起掌来。在临港度过大学生涯的小孟,过去几年里总忍不住关心这片“老地方”,眼见临港的人口越来越密集,通往临港唯一的高速路S2越来越堵,“不知该高兴还是苦恼。”

交通路网是城市的生命线。许多专家分析,临港之所以成为承载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自贸新片区,与其同时具备海运、空运、铁路、公路、内河、轨交的综合交通优势密不可分。站在新起点上,临港又将怎样乘势而上,构建更高效、便捷、多层次的交通体系?

过去两个月,临港用一次次“开工”和“规划落地”的实质举动,扩展了城市发展动脉—— “S2公路海港大道立交匝道新建工程”开工; 两港大道快速化改造动工;S3高速宣告即将开建; S2客货分离辅道预计年内开工;铁路、轨道交通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未来临港的高速公路会有3条,还会增加一条轨交线,连接临港和浦东机场。” 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任陈杰说。

除了强有力的动脉,临港还在不断丰富其“毛细血管”。今年中秋节期间,临港地区首条景观提升示范道路——茉莉路已经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蓝色透水砖,香柏、黄金香柳等芳香植物搭配,让这条靠近居民区的城市干道,韵味悠长。“参照茉莉路的模式,花柏路及江山路景观提升工程都已排上日程,临港市民很快将会有更宜居生态的出行体验。” 上海临港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建设部经理葛纪元说。

到今天,依托日益密布的城市路网空间,临港的吸引力已然有了巨大的提升。就在前不久的国庆小长假里,位于临港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单日客流量就达到近6000人次,海昌海洋公园一天要接待5万人次游客,连刚刚开园的全市第一个海绵特色公园芦潮港公园,也成了亲子游嬉的海洋。临港距离一座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又近了一步。

这便是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双满月”的成绩单,彰显着不可阻挡的势头与魅力。

栏目主编:王志彦 文字编辑:杜晨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