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时事 > 文章详情
环球网系列网评一:抓住“精准”牛鼻子,让产业扶贫更有活力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环球网 2019-10-16 20:06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70年波澜壮阔,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已经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10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赤峰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承办的“见证七十载·草原新发展”线下走访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启动。 上午,采访团一行来到马鞍山林场、马鞍山村。

扶贫扶长远,关键看产业。产业扶贫是最有成效的脱贫方式,采访团一行来到的马鞍山村就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运用“菜单式”扶贫和扶强带贫模式,明确了“目标导向、一户一议、多措并举”的脱贫思路。该村重点依托山葡萄和乡村旅游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数据显示,全村59户13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至今剩余未脱贫4户7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63%。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产业扶贫在马鞍山村红红火火,只是脱贫征程中的一个生动缩影。比如赤峰市,就推行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产业精准扶贫,2015年以来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4万多个,带动18.7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产业脱贫占脱贫总人数的57.5%。内蒙古自治区,更是因地制宜地推进旅游扶贫项目,使贫困户在农牧业产业链上持续稳定增收。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在马鞍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生态农业、农村电商、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都是红红火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知道,各地资源禀赋不同、自然环境有异,这也已经决定了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精准”发力。具体而言,必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发展符合当地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历史文化、优势特长的产业,努力让贫困群众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必须完成硬任务。当前,脱贫攻坚战也已经进入到了决战决胜期。必须增强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和长远性,探索产业脱贫长效机制增强贫困群众后续发展能力,拔“穷根”摘“穷帽”,让富民产业红火起来,让贫困群众腰包不断充盈起来。(寰方平)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