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太仓的科创雄心:打造临沪科创产业高地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于量 2019-10-14 21:37
摘要:西工大太仓校区将建设由民用航空学院等10个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等10个研究中心组成的科教基本架构,设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17个本科专业,航空器结构与适航技术等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空间应用科学与工程等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等6个博士后流动站。

一年前,太仓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建设娄江新城的概念。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先后落户太仓高新区。两所大学的太仓校区均选址在太仓高新区陆渡一带,就在如今娄江新城的科教创新区,比邻而建。

围绕两所高校,建设一座以科教产业为核心的新城,无疑是优选之举。而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的“金太仓”有着更长远和更宏大的目标。

城市的发展,不能千城一面。把握自身优势,找准自身特色,方才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如今的太仓正立足沿江临沪、对德合作等优势,主动衔接上海科创资源,力求打造临沪科创产业高地,充分展示了一座城市如何借力国家战略,谋求自身转型。



“两校一院”带来智力支撑



8月28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一期开工建设,太仓于是成为全国首个建有“双一流”高校的县级市。

西工大太仓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576亩,总建筑面积约94.3万平方米,首期项目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投用,未来将满足不少于3000名国家统招本科生、1500名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和1000名教职工教学、科研、生活需要。

根据规划,西工大太仓校区将建设由民用航空学院等10个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等10个研究中心组成的科教基本架构,设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17个本科专业,航空器结构与适航技术等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空间应用科学与工程等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等6个博士后流动站。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除了西工大太仓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也于今年4月先行动工,今年9月已启动首批本科生招生。

西北工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大学,在材料、航空、航天、航海、工程、物理等学科领域具备十分突出的优势。而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则是颇有知名度的合作办学国际大学。加上年初正式启动的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两校一院”填补了太仓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空白。未来,两所高校太仓校区在学科设置上将充分融合学校特色和太仓产业方向,在校师生将超过1万人。

以两所大学为核心,太仓正在城东规划建设科教创新区,围绕高校将布局科创产业,建成太仓的“创智谷”,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4.9平方公里的科教创新区,将全面布局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创新创业载体和产业孵化园区,着力构建教育、科研、产业孵化的融合创新格局。

太仓市高校办主任白斌表示,科教创新区将紧紧围绕太仓产业发展方向,全面布局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创新创业载体和产业孵化园区,着力构建教育、科研、产业孵化的融合创新格局,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两校一院”的入驻,将对太仓乃至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又是非常迅速的。就在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投用仪式上,太仓高新区与研究院签署了共建航空产业园的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太仓打造千亿航空产业园,如平地起惊雷,可能创造出太仓又一个高端产业。



对德创新合作持续加码


太仓是中国德资企业最密集的地方,号称“德企之乡”。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共同授予太仓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已有300多家德企选择落户太仓,总投资达50亿美元,近50家是所属行业的全球“隐形冠军”。

在今年6月初的德国“太仓日”活动上,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太仓市政府、德国创业协会、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国际委员会,正式启动共建“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城市”。

太仓与德国的“缘分”由来已久。1993年,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进驻这座苏南小城的首家德国企业。2016年,太仓对德合作迎来里程碑,全球第八家、中国第三家德国中心落户太仓。

当前,在中德两国创新合作日渐深入的背景下,太仓对德合作已经从经济合作扩大到以创新为主题的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合作。对德合作的长期积累,也为太仓临沪科创产业高地的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与德国的经济合作走向创新,太仓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太仓高新区负责人介绍,在太德企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技术含量高,一批德企还在太仓建立了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近50家德企在太仓申请专利。

同时,通过鼓励民企加强与德企的对接,学习先进科技,增强创新能力,太仓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科技创新高成长性民营企业。400多家民企与德企开展产业配套、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在中德两国经济合作“共塑创新”的主题下,太仓也在积极行动。近年来,太仓加大了对德国科研机构的引进,引进德国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建立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创新平台。并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园区建设,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提升协同发展机制。

智能化领域是对德经济合作创新的主攻点。目前,80%的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已成为太仓制造业发展和变革的主攻方向。

2017年9月底,在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工信部公布了“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太仓高新区获批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据介绍,在太仓中德创新园,平均每天诞生5家高科技企业、20件专利,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80件、高层次人才150名,R&D支出占GDP比重达4.5%,高企占规上企业比重超70%。



“1115”主导产业群加速集聚



2017年,太仓提出“1115”产业发展目标:即高端装备制造1000亿元,新材料1000亿元,物贸经济+总部经济1000亿元,生物医药500亿元。目前,太仓正朝着这一紧扣产业发展潮流,结合地区产业特色的发展目标不断迈出稳健步伐。

去年10月,总投资32亿元的利洁时个人护理及健康产品项目落户太仓。该项目旨在打造利洁时全球研发中心、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以及华东最大的品牌运营和销售总部。到2021年建成投用后,预计年销售额50亿元、纳税3亿元,届时将成为太仓加快实现千亿级“物贸+总部经济”的强力新军。

围绕“1115”目标,太仓不断推动资源要素向这些产业倾斜,并扎实分解落实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三类产业三年计划,逐年稳步推进。同时,聚焦产业链短板环节、关键节点,引进产业集群核心项目、龙头项目,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

随着一个又一个优质项目陆续签约、开工、开业,“1115”主导产业群在太仓加速集聚。今年初,耐克中国物流中心三期投入运营,全部达产后可增加产能70%,业务范围涵盖耐克中国区所有业务渠道。今年底,斯凯奇中国物流销售中心一期将基本竣工,逐渐成型的临江现代物贸基地将充分释放节点城市带来的发展驱动力。

同时,第一家落户太仓的德资企业克恩里博斯公司积极向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向拓展,投资4.3亿元开建电驱电控组件项目,开发、生产刹车防抱死系统、变速箱、动力总成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联合汽车电子太仓工厂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轴和功率模块三大产品也将在今年底全部投产。在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项目带动下,太仓汽车零部件产业迅速向新能源领域拓展。

此外,江苏省2019年重大项目——太仓星药港也于今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太仓星药港由吴中集团投资建设,规划用地面积约200亩,总投资约30亿元,分两期开发建设。该项目将新药研发生产、CRO服务、医疗器械作为重点产业方向,打造集生物医药研发、孵化、中试生产和交易展示于一体的基地,具备完整产业链,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标杆。

据介绍,今年太仓市将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加快推进100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超1200亿元,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三个千亿级的目标。

栏目主编:王娜 文字编辑:廖诗琪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