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首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举行,三省一市致力于打造这样一个共同体
分享至:
 (8)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2019-10-11 18:17
摘要:三省一市社科联主要领导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推进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

为更好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建设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社科联于10月11日在修缮一新的上海社科会堂联合举办首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

进一步凸显江南文化的标识度

与会者指出,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家园,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基础。当前,在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挖掘好、利用好丰富的江南文化资源,持续深化区域文化的交流交融,积极推动区域文化的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会议指出,新的阶段进一步做好江南文化研究,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开展联合研究,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二是要厚植共性根基,打造特色亮点,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要推进务实合作,实现互补共享,共同建设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要进一步凸显江南文化的标识度,把江南文化的故事告诉中国和全世界。

论坛开幕式上,三省一市社科联主要领导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推进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长三角三省一市拟在打造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高端论坛、探索建立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智库联盟、加强长三角学术期刊江南文化研究合作联动、推动江南文化研究的社科规划和普及工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同推进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全方位深层次一体化长期合作,凝聚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和学术资源,联合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各有关单位、地区和机构,共同建设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兵、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分别致辞。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主持论坛开幕式。

充分认识江南文化的品牌价值

论坛上,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浙江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梅新林、安徽省徽学学会会长王世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等5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题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王战认为,推进一体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形成文化共识。其中,认识江南文化的品牌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千年江南经济成就了江南文化,而江南经济繁荣源于“四水”航运,即长江、大运河、江南水网、海运。为什么要强调“四水”?因为从运输成本角度来说,水运是最经济的,在水运条件下所构成的生产和商品贸易,必然是最发达的。由“四水”航运派生出江南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文化价值观,如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运河文化以及人生价值观。

徐兴无聚焦江苏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他指出,江苏处于中国的东南,其行政区域的形成,始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划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但是长期的历史文化实践,使得江苏的文化地理空间早已形成。江苏作为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发展以及东亚文明的交流提供着有力的支撑。

梅新林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本质上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更是以长三角置身于世界顶级城市群的一体化。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与视野下,需要跳出以往有关“泛江南”“大江南”“中江南”“小江南”的固有视域,而从以当今上海为龙头的“新江南”的时空定位,对这一“新江南”的文化版图进行重新思考与建构。

王世华以安徽最具代表性的徽州文化为例,分析了徽州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关系。他认为,徽州文化丰富了江南城市文化,包括:彰显了江南城市的特色,推动了江南城市学术的进步,强化了江南城市的文化氛围,活跃了江南城市的收藏市场,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徽商助推了长三角的社会转型。明代中后期,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长三角,已经初露社会转型的端倪,新的先进的社会因素开始出现。在这一过程中,活跃在长三角的徽商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比如他们在踹布业和丝织业中采用了雇工生产,这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再比如,徽商广交高官、学者,从而出现“士商合流”这一前所未有的新现象。

熊月之表示,从较长时段来看,江南地区文化中心存在着随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变化而转移的两种倾向。南京是江南地区第一个堪称文化中心的城市,也是第一个因政治地位提升而成为文化中心的城市。杭州是江南第二个因政治地位提升而崛起的文化中心。明清苏州文化中心的地位,主要是经济因素促成的。而近代上海是第二个因经济地位提升而成为文化中心的城市。

以江南文化的共融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当天举行的圆桌论坛上,长三角三省一市10位专家学者分别以“江南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江南文化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主题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唐力行教授认为,江南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随着江南文化研究的深入,对江南文化总体特征的认识已日益清晰,比如说敢为天下先的开放开拓精神;理性和智慧;厚重、包容与精致等。历史传承与创新,从整体说,当然就是指保持、发展这些江南传统文化的特征。但是江南文化是有着丰富的具体内容的,从经济社会到风尚习俗,从生活方式到行为方式,具体到服饰穿着、器物使用、饮食起居、书画欣赏、古玩珍藏、戏曲表演、语言表达等无所不包。在这些具体领域中,也要处理好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陈江教授表示,在对“江南文化”进行整体性的考察、分析时,理论与方法上有两个不同的倾向:一是侧重于采用传统文化史的方法,二是侧重于引进当代“文化学”的理论。从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要看,江南文化的研究路向也应多元化,既可以是传统的分门别类的具体文化事象研究,也应鼓励文化类型、文化精神、文化特质之类的宏观性、理论性研究。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教授聚焦“江南之路”。他指出,道路将相隔遥远的空间联系起来,促成了不同区域人们的团聚,而且还造成了风景、时空、物资和观念的流动。流动既是一种开放的态势,也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在流动的过程中,新的风景、时空、物资和观念往往应运而生。江南之路有很多种类型,有水路,有陆路。比如,大运河是江南最早的人工水路,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明与贡献之一。大运河水路上的重要节点,如淮安、扬州、镇江、苏州、杭州,都依托大运河而繁荣发展,确立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当下我们已进入高铁时代,当我们在思考建设什么样的江南的时候,同时也要思考要建设怎样的江南道路,构建什么样的江南交通体系,构建什么样的一体化的江南。

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认为,江南文化为实现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贡献了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灵魂和重要联系纽带。在经济和文化对区域发展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的趋势下,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江南文化的共融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将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提供认同基础、精神动力和竞争优势。

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专家学者代表及上海江南文化研究联盟单位的代表近百人参加论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题图来源:上海市社联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
文内图:王珍 摄,上海市社联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