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体育 > 运动+ > 文章详情
距离珠峰峰顶仅94米,他为何选择后退?《攀登者》原型夏伯渝沪上分享攀登经历
分享至:
 (1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秦东颖 2019-09-28 06:11
摘要:“生命是很重要的,最好先登个5000米,然后6000米、7000米,一步一步的来,毕竟山永远在那里,但生命只有一次。”

9月30日,电影《攀登者》将在国庆档公映,这部影片以真实故事改编,传递的是中国登山队员勇往直前的攀登精神。在中国人挑战珠峰的故事里,不会少了他——世界体育劳伦斯奖获得者、中国著名登山家夏伯渝。他是第一个依靠双腿义肢登上珠峰的人。

近日,夏伯渝作为“新地公益垂直跑–勇闯上海IFC”赛事爱心大使现身上海,与大家分享了攀登精神,呼吁公众热爱运动、践行公益,更身体力行诠释了比赛“One more step, to love and hope”的慈善理念。

今年70岁的夏伯渝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曾是中国国家登山队主力队员。1975年,夏伯渝首次挑战登珠峰时,双腿小腿截肢。但这没有阻断他的登山梦。装上假肢后,夏伯渝继续锻炼,他坚持43年,五次冲击珠峰,经历了冻伤、截肢、癌症、血栓等众多挑战,终于在去年借助假肢成功登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勇攀高峰的坚毅和信念。

夏伯渝回忆起1975年第一次攀登珠峰时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登到海拔8500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走错了路线,重新调整线路后,发现越往前走越没有路。往上看是悬崖绝壁,往下看是万丈深渊,后来我发现有一条岩石裂缝,就顺着裂缝一点点爬了上去,现在回想起来非常的惊险。”

1975年,包括夏伯渝在内的9名中国登山运动员在海拔8600米的“第二台阶”处,仅凭人力架设起一架金属梯。正因为极度寒冷与体力的消耗,夏老失去了双腿。但谈起这架金属梯,他忍不住内心的自豪与满足,因为这架金属梯不仅帮助他们成功登顶,还帮助1300多名中外登山者实现了自己的珠峰梦。

夏伯渝正在积极准备“7+2”的全新计划——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以及南北两极点的极限探险。“梦想已经实现了,但我还有新的目标,”夏伯渝说。

“很多人会觉得你一个老头、没有双脚都可以做到,我们年轻体力好怎么不行?”登顶者的经历固然精彩,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背后专业和系统训练。夏伯渝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每天早上五点钟就开始进行体能训练:负重10公斤的沙袋练下蹲,10次,一次150个。引体向上,10个10组。俯卧撑,一次60个6组。仰卧起坐,一次40个6组。每天早上还有1个半小时在力量训练。

面对夏伯渝的新挑战,他的家人也给予着一贯的支持。“他们知道我这一生就只有攀登一个爱好,所以他们也不愿意让我留遗憾。不过这一次他们会比较安心,因为七大洲最高峰毕竟不高,危险系数比珠峰要小得多。”夏伯渝解释道。

登山者的成功故事总是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但夏伯渝却提到了“不能因此而盲目”。2014年,他曾在5名向导的陪同下无限接近顶峰,最终却因为暴风雪不得不放弃。那是他人生最艰难的一次决定,在距离珠峰峰顶仅仅94米的地方,他没有继续向前,而是选择后退。

对于一批又一批新的珠峰攀登者,夏伯渝建议,不能盲目攀登,要有一定经验积累。“生命是很重要的,最好先登个5000米,然后6000米、7000米,一步一步的来,毕竟山永远在那里,但生命只有一次。”

活动最后,他用自己43年坚持不懈的登山步,点亮了代表着上海国金中心高楼的层层阶梯,呼吁所有人为爱攀登,用坚忍不拔的信念传递爱与希望。夏伯渝表示,希望所有的赛事参与者和支持者都要有“攀登精神”,心怀目标、不畏挑战,在57层高楼的赛道上永不言弃,在慈善之路上坚定向前。

据悉,作为申城规模最大的国际级专业垂直马拉松赛事,“新地公益垂直跑- 勇闯上海IFC”今年进入第六个年头。六年来,赛事收入不扣除活动开支全数捐赠给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用于贫困病童的医疗救治。迄今为止,已有16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患儿获得援助、重获健康。

栏目主编:陈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