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奉贤今夏迎来独一无二未来机遇,加速南上海中心建设
分享至:
 (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19-09-23 08:33
摘要:“奉贤新城”四个字,最近一次迎来高光时刻,是在去年底。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在奉贤人民20年翘首期盼下终于通车,从莘庄站起,首次跨过黄浦江,开向终点“奉贤新城”。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挂牌后的第五天,奉贤精选出18名年轻干部,奔赴毗邻临港地区的奉贤区四团镇,共同组建了一个特殊的办公室。它叫“未来空间”(Future Space)推进办,标识是字母“FS”。区领导解释,F像一个奔跑姿态的人,S是脚下的路,寓意奉贤要参照“创业公司”的速度和强度,在加紧服务自贸区新片区的过程中,塑造一个全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未来空间”。

在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面向未来的:聚焦5G通讯、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这些未来世界的高价值产业;以奉贤新城、临港奉贤园区、四团镇等颇具开发空间的未来城市坐标为轴线;起用年龄不超过35岁,兼具经济金融、产业规划、城市建设等专业背景,有能力面向未来挑战的高学历人才。

人们或许会疑惑,未来,太远了。可回首奉贤走过的70年历程却发现,许多当时定位未来的目标和梦想,却在这片土地上接连实现了:从乡镇工业初露峥嵘到“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东方美谷”转型发展;从建设滨海新城到打造“十字水街、田字绿廊”南上海中心城市意象等等……风物长宜放眼量,奉贤今天对未来的期许,将在明天成为现实。




产业做减法,培育一枝独秀

“东方美谷”是什么?今天,很少有人再这样发问了。奉贤区经委党委书记徐建龙告诉记者,这些年他接待过的企业数不胜数。从最初总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直到今天,90%的企业提问变成“怎么才能入驻东方美谷?”

从鲜为人知的概念,到市场青睐的产业品牌,奉贤仅用4年时间。然而回首过往,奉贤的产业发展之路并非始终这样顺利,也曾在选择中迷茫过。上世纪80年代,奉贤乡镇工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但很快也暴露了弊端:乡镇工业存在布局分散、规模小;产品以加工型为主、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技术老化,效益不高等问题。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奉贤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转折的关口。


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就在这时应运而生。此后,以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园区面世,奉贤将触角伸向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遍地开花。

到2015年,一批精细化工企业和生物医药企业开始在万花丛中崭露头角,并形成一定规模的集聚效应。彼时,奉贤区领导认为,“发展要有新的理念,不仅是产业的发展,更要把产业品牌变成文化品牌、城市品牌”。立足当时“化妆品企业数量占全市25%、化妆品生产销售总量占全市比重超过40%”的产业起点,“东方美谷”这一区域产业品牌横空出世,奉贤也终于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方向。

2017年,东方美谷凭借产业集聚效应成功荣获全国唯一的“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称号。今年1—6月,东方美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8.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9亿元,同比增长64.9%。大批优质项目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以超预期的速度生根发芽。如今,全球近1/10的化妆品企业已经落户奉贤。

不久前,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挂牌。紧跟新形势,奉贤全面实施“东方美谷+未来空间”双引擎驱动战略,着力将“未来空间”打造成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的新载体。奉贤表明,要以奉贤新城、临港奉贤园区、四团镇等为发展轴线,引进5G通讯、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高价值产业,创设一批“未来+”前沿应用场景,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新城做加法,留下城市肌理

“奉贤新城”四个字,最近一次迎来高光时刻,是在去年底。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在奉贤人民20年翘首期盼下终于通车,从莘庄站起,首次跨过黄浦江,开向终点“奉贤新城”。

这次通车,被奉贤人称作是圆了一个“梦”。倒并非当地的出行有多依赖这条通道。1995年奉浦大桥通车,2010年闵浦二桥建成,再到去年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启用,浦江南岸的奉贤,早已成为南上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但轨交5号线依然被看作奉贤的“生命线”,人们期待着,过去70年奉贤大地上铺开的画卷,能通过它,让世界分享。

奉贤新城是有厚度的。一位上海籍作家曾说,如果要在上海找邓丽君的歌曲《小城故事》的感觉,就只有去体验奉贤南桥的夜晚。4.7平方公里的中央林地,2.5平方公里的金海湖,奉贤之根“南桥源”留下的多处百年遗迹等等,为这座小城留下不一样的层理结构,规划专家甚至看出,奉贤新城是上海唯一一座正南正北的“方城”。可要想用好这些天然的城市肌理,并不容易。


从2013年起就上任奉贤新城公司董事长的张琪说,奉贤花了10年时间打造城市“识别性”,到今天,“我们大概完成了新城总建设任务的50%,后10年甚至15年,我们还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做——那就是打造出‘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的南上海中心城市意象。

借由“方城”的地域格局和十字交叉贯穿新城中心的两条水道,奉贤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一指导未来十余年新城建设的文化特征,并持续践行着:至少在过去5年里,奉贤有了高水平建设的老年大学、第二福利院、行政学院,有了最美湖畔的城市博物馆,有了全国唯一森林剧场——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中央林地、金海湖,两大生态景观项目几乎占据了近8平方公里的新城建设面积。这在惜土如金的上海,无疑是种“奢侈”。“但我们宁可牺牲一点经济价值,也要保留它的原生态,因为这些市民可以感受的城市功能、气息,将来才是无价的。”奉贤区领导认为。




乡村做乘法,盘活资源禀赋

一面是国际范新城,另一面的奉贤,则是600多平方公里的乡野大地。

改革开放初期,广袤的奉贤乡村在乡镇工业带动下逐步脱离闭塞,村里有了水泥路,农民得以温饱。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却又一次发生转折——一些村办企业因种种原因关停后,有的村一夜回到从前,杨王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穷则思变,通过首创村办经济园区,杨王村逐步引入数十家,乃至上百家企业。新世纪来临前,杨王村已然脱掉贫困的帽子,老百姓住上了别墅型安居房,家风家训成为村域精神文明的新传承,甚至产生了全国影响力。

2016年,奉贤提出“一产业、一庄园、一总部”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即通过“三块地”(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改革,盘活乡村资源,引入工商资本。位于奉贤东部的吴房村就做了这件事。花了一年时间,吴房村完成了整体改造,通过田园景观规划和风貌设计引导,先对古宅、古桥、古牌坊等历史文化古迹资源进行梳理,修旧如旧;再把江南水乡元素和海派民居特色融入整体风貌管控之中,一点点刻画出绿田粉墙黛瓦、曲径回廊古木、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桃花村。

紧接着,通过租赁61户村民闲置宅基地,再转租给企业办公,吴房村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与市场主体混居的乡村产业园。税金加租金的高收益,也让宅基地成了老百姓的“金饭碗”。原先散落在村民手中的700亩农用地,也一并回租,下一步将大力发展黄桃的集约化种植。

“我们的乡村要富裕起来。”奉贤区领导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是否产业兴旺,农民是否生活富裕,都是检验政府是否治理有效的“黄金标准”。“让生活在农村的人,既留得住乡愁,又看得见发展。让农村老百姓真正享受与城市一样品质的生活,是我们永恒的奋斗目标。”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奉贤区委宣传部提供
题图设计:邵竞
内文图片:奉贤区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