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屋瓦惊雨密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建中 2019-09-22 07:45
摘要:当目光初落在那些矮平房屋顶上的时候,满眼是高高低低的黑瓦。

儿时的一天,我到我们弄堂里高师娘家新造的楼房里去玩。

高师娘,是打浦路53弄这一带赫赫有名的大房东,早在1949年之前就造起一大圈房子用来出租。那时造房子不像现在,要申请执照等一大套规矩。那时的53弄,除了总弄两边有些草屋、瓦屋外,大部分地方是些荒坟、野地和河沟,只要你有钱有本事,能造多少房就造多少房。再说高师娘丈夫老高又是个警察,更无人说一句闲话。

到上世纪50年代末,高师娘家这些大多用来出租的房子都老化、沉陷了。于是,有一天就下决心把原来一个大院落两面的房子都拆了,把院落底部的几间房子卖了,起了一排新楼房,除了留几间供自己和几个儿女居住,其余继续出租给原来的房客。

新楼房正临着53弄总弄的街边,门朝南。房子刚造好不久,也没全面收拾好,门窗都敞着,谁都可以上上下下去玩;房子是高敞的,一上楼就能闻到新房子的味道,那是一种新鲜的石灰、泥浆、木料的混合味,有些很像过年的兴兴轰轰、叫人欢喜的气息。我站在窗口,居高临下地看着那些在总弄的弹格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大多衣着寒酸凌乱,苦鼻子皱脸。我又将目光越过总弄的街,远望那一片七高八低、歪歪扭扭的矮平房。当目光初落在那些矮平房屋顶上的时候,满眼是高高低低的黑瓦。可再仔细看去,原本看似一个式样的黑瓦,其实黑色中还有不一样的深浅。质地细腻坚固一些的,颜色就深一些;质地粗糙松脆一些的,颜色就浅一些。

那天,我看了很久,心想这些黑瓦下面有多少人家啊。将近黄昏的天是阴沉的,无边无际,斜斜地低垂在所有的黑瓦屋面上。我的心是莫名其妙的茫然一片,没着没落。

不一会,天下雨了,一时我是不能回去了,索性就在窗前,呆呆地将眼前的雨景看个够。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我发觉在那些屋瓦上发生了一些奇怪的现象:质地细腻的黑瓦着了雨水不久就变得湿漉漉的,闪着雨水的光泽。嗬!原来雨水一时进不了它的体内,浮在瓦的表面。而那些质地粗糙、颜色较浅的黑瓦似乎没落着雨水,就像“没事人”,丝毫不动声色,看上去还是干干松松的,让人感觉雨水仿佛有眼睛似的,对它们网开一面。

那些一时看似干爽的屋瓦,看上去十分沉着、稳实,刀枪不入。谁知再细细看去,其实不然。原来,雨水被它们那粗糙的身体一下子吸了进去,故而看上去是干干松松的,仿佛没有着雨一样。但是随着雨越来越大,越来越密,雨声也从窸窸窣窣变成哗啦哗啦,很快,那些屋瓦之间也发生了变化。原本看去沉着、干松的瓦片招架不住,吸水进入饱和状态,也同样变得湿漉、光亮起来。大片大片的雨水落在瓦面上,从瓦面流向瓦楞之间的凹槽,往下流淌,形成千百条雨注。整个世界浸淫在雨水之中。

我看着这个奇怪的现象,虽若有所思,但终无所获。多少年后的今天,我再次回忆起我儿时见到的那些雨中的屋瓦,又想起我自己一生经历过的艰难曲折,忽然悟出一个浅近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片黑瓦,有的耐受力差些,有的耐受力强些。而雨水则意味着人生谁也免不了的坎坎坷坷。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要有面对人生这场大雨冲刷的各种心理准备。

(本文编辑朱蕊)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朱蕊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