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如何过一个艺术中秋?请收好这份美术馆参观指南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9-09-13 06:14
摘要:全市37家美术馆推出展览活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去处。

中秋小长假到来,如何过一个艺术中秋?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9月12日从市文旅局获悉,小长假期间,全市37家美术馆推出展览活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去处。

正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出的摄影专题展“让-吕克·米蓝:天堂之秋”,是格莱斯顿画廊代理的法国艺术家让-吕克·米蓝(Jean-Luc Mylayne)在中国的首个美术馆个展,展出了让-吕克·米蓝约40幅于1979年至2008年间创作的作品,展现了米蓝在创作中与梵高相似的、处理自然的手法,以及挑战其所处时代观看方式等不同方面。

让-吕克·米蓝的艺术实践专注于鸟类摄影,在四十多年里,他走访了全球众多鸟类的自然栖息地,并长时间于郊野中观察,用相机捕捉鸟类稍纵即逝的瞬间。鸟类不仅是艺术家创作的对象,也是有同样重要地位的艺术观念合作者。乍看起来,让-吕克·米蓝的摄影作品就像是日常在户外郊野环境中随意拍摄的照片。除了大量的自然景象之外,观众也可以在这些照片中看到人类文明的踪迹——图像远处或边缘的房屋、街道、栅栏、高墙等。最为独特的,则是每一张摄影作品中的鸟类。在米蓝的作品中,景观的地理属性难以辨认,而不同鸟类的外貌特征也并不显著。他所捕捉鸟类动态的图像往往是扭曲、模糊的。有时候,在一部分作品中,观众只有在仔细寻找后才能在画面失焦处或边缘处找到那些有翅膀的生灵。

这种不以拍摄对象作为视觉焦点的构图方式将米蓝的艺术创作与其它摄影创作形成显著区隔,米蓝将每只鸟视作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某一物种的代表。他的摄影构图常需要结合异常精细的光照条件、天气条件及季节因素,而每张作品各异的取景方式及鸟类在其中的位置也是仔细思索后才能决定的。艺术家往往要花费数月时间进行准备,才能创作出一张作品;有时候,这样的准备过程可能长达数年。

米蓝的每件作品标题记录了其拍摄这张照片的时间及创作时长——在这时间内,艺术家会细致探索整个生态区域,安静观察需要拍摄的鸟类,并逐渐通过间接交流获得其信任。米蓝使用胶片摄影技术,除了某些小尺寸限量作品之外,绝大部分摄影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独一无二的是艺术家按下快门的那个瞬间:稍纵即逝,丝毫没有回旋余地。在此次展览中,艺术家特意使用了一种与展厅空间日照条件相辅相成的展示方式。作品并未按创作时间顺序排列,而是特意按照创作主题的类别进行展示。

为纪念匈牙利与中国建交70周年,促进中匈两国文化交流,由匈牙利驻上海总领事馆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匈建交70周年纪念:当艺术走进生活——匈牙利当代艺术展”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亮相,展出四位匈牙利重要艺术家的69件摄影和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匈牙利当代艺术家们别具特色的创作灵感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向中国公众充分展现匈牙利的艺术与人文风貌。

本次参展的四位艺术家作品分别代表了在匈牙利生活的不同侧面:Barakonyi Zsombor 的画作捕捉了都市生活的品质和独特的永恒,带领公众进入一个多彩的世界,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感受到的世界;Borsi Flóra 则用摄影作品向公众敞开了一个梦幻奇妙世界的大门;Bán Sarolta 的作品捕捉到了年轻一代的情绪敏感点,揭示出现实社会的处境;Marcus  Goldson 则完美诠释并展现了在布达佩斯的生活趣味。

艺术家们的精彩作品多维度地展现出匈牙利艺术与生活的立体感受,同时,本次展览还根据展品特别制作了动画和声效作品,给公众带来视觉及听觉的多重感受,当公众走进展览时,也正如身临其境走进匈牙利多彩的生活。

时值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1929-2007)诞辰90周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消失的技法——让·鲍德里亚的摄影”展览,展出50幅鲍德里亚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摄影作品。摄影之外,展览还纳入鲍德里亚的影像、照片集及语录,在艺术与哲学的漫谈中,引诱观者在新的视觉景观与图像经验中,重思这位思想家对摄影的独特贡献,深入其广袤的理论世界。

鲍德里亚被称作“后现代主义的大祭司”,他的拟像、符号消费和象征交换理论已成为后现代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思想坐标系。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主义的社会中,符号化的商品和“超真实”的符号逻辑击碎了主体、真理与意义。他将自己戏谑为“理论恐怖分子”,试图以退出游戏的姿态去参与游戏,以理论的暴力、爆发力去反抗符号的暴力。鲍德里亚在摄影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也独树一帜。与其从事理论的作风相似,他对待摄影始终保持一种“外行”的眼光。就像他坚称自己不是哲学家一样,他也坚称自己不是摄影家。上世纪80年代初期,鲍德里亚基于一次偶然的契机获得了一台照相机,随后开展了他在摄影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他主要在学术交流或个人旅行的途中进行拍摄,同时也聚焦于日常场所的生活片段。相较于人物肖像,他专注于拍摄“景”与“物”,意在剔除与抵抗意义与语境,让客体呈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面貌。

本场展览中的摄影作品曾先后于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广东时代美术馆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呈现,此次则为上海地区首展。全新升级的展览将通过图像与理论的交汇,带领观者体悟鲍德里亚视角下的现实与幻景。

此外,中秋小长假期间,也有其他商业艺术展览可供参观。“欧洲300年经典油画展”于9月12日在上海徐家汇新空间拉开帷幕,展出的53幅风格迥异的西方油画代表性作品,弥足珍贵。除了汉斯·罗腾哈默、佛朗斯·伊根斯、泰奥多尔·居丹、保罗·西涅克等被世界诸多著名博物馆收藏其作品的馆藏级大师外,很多对西方艺术史具有深远影响艺术家们的作品在本次展览中亦有呈现,共同演绎了17世纪到20世纪西方艺术走过的变革之路。

17、18世纪的欧洲,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艺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巴洛克、洛可可、写实主义、古典主义各种风格相互交织,并行发展,各领风骚。伊根斯、奥森毕克、西尔芙哥特·布兰德、凡·戴克等都是在此期间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师,其作品均亮相此次展览。

18世纪到19世纪初,法国社会剧烈动荡,资产阶级对古希腊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催生了强调理性与和谐的新古典主义,他们从古典中得到一种简练而单纯的风格,力求作品严谨典雅,崇高无暇。弗里德里西·海因里希是这一时期脱颖而出的画家,他的画风独特,技法严谨。《读信》这幅作品是其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画中描绘了两位优雅的女性,衣服的褶皱和色彩,面料和质地被处理的非常细腻,人物栩栩如生。后来随着艺术家们对道德和固定价值观的转变,浪漫主义潮流以显露感性和自由为精神崭露头角。著名的浪漫主义大师诺埃尔的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

19世纪中叶,是描绘现世生活的现实主义异彩纷呈的时代。一批志存高远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传统绘画题材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这也为后来印象派为首的近现代艺术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处在绘画变革的动荡期,在艺术上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用画笔描述着远离尘世的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即是巴比松派的伊始。此次展览中,巴比松派的创始人之一儒勒·杜普雷的作品《河边饮水》是一幅描绘暴雨乍收时林地风景的画作,画面感极强,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19世纪后半叶,印象派以创新的姿态出现,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展览中印象派大师阿隆奇的作品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特性。此后,“后印象派”改变了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禁锢思想,艺术家们开始注重视觉主观表达,给现代绘画带来了新的希望。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来,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形而上画派等各种现代主义思潮跌宕起伏,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局面。卡比耶、卡耐克、阿尔佛莱德、维克多、卡瓦比勒等众多在这个时期极具活跃度的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也汇聚于此次展览。20世纪50年代,西方艺术处于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诞生了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等诸多新兴视觉形式,构建了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艺术世界。展览将展至2020年1月5日。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张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