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上观对话香港国史教育中心校长】我想告诉学生:真正中国历史,与美国CNN讲的不同
分享至:
 (2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若拙 2019-09-02 06:01
摘要:万丈高楼平地起,最重要的是地基要打得牢、打得深,国民历史教育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专访何汉权先生是在港岛西营盘一栋大厦的19层。这是一个由两个单元打通的大开间。走进去可以看到,《中国大通史》《全唐文补遗》《中国政治制度史》整整齐齐摆在书架上,墙上还挂着用毛笔字写的“国史教育中心”六字。

 

有人说何汉权是位堂吉柯德式的人物。他生在澳门,长在香港,后来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系,1984年回香港执教鞭至今。长期以来,他在并不太友好的氛围下推广国史教育,并于去年成立了国史教育中心(香港),并亲任校长。

 

今天(2日),部分香港学生举行所谓的罢课。“有果必有因。”何汉权并不讳言香港教育出了大问题,这其中既有教材编写的问题,更有通识教育与国史教育此消彼长问题。他归结为三句话:“通识教育‘金装上阵’,中国历史‘仓皇下马’,结果后患无穷。”

 

 

“批判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

 

上观新闻:香港教材是怎么出炉的?

 

何汉权:在香港,中文、数学、英文等都有一个科目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编写课程纲要。各家出版社按照这一纲要编写教科书。如果政府教育局觉得教科书没有问题,审批通过,就可以称为教学指定用书。每所学校可以自己决定使用哪本教材,教育局没有强制要求。因此,给了一些人钻了空子。

 

上观新闻:从2009年起香港高中推行的通识教育,也是用教科书的吗?

 

何汉权:不是。为了打破传统,通识教育课程不使用教科书,教学内容主要由学校与老师决定。当然,出版社会出一些课外辅助读物,也可以看作学生的教科书。不过,市场上流通的及各学校采用的辅助读物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通识教育与中文、英文、数学一起,是香港高中生的四门必修学科。通识教育之下,还细分为今日香港、现代中国、全球化、公共卫生等六大分支。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希望香港中学生能够做到文中带理,理中有文。

 

通识课程有个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这当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批判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在批判前,至少要对某方面知识研究得比较透彻才行,这样才能建构起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掌握的不全面,批判很容易走向片面与单一,进而为了批判而批判。

 

上观新闻:特别是涉及政治的今日香港与现代中国这两部分内容。

 

何汉权:是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老师言辞比较激烈、观点比较偏激。比如,在“现代中国”部分,只给学生大讲10年文革历史,不跟学生介绍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有的片面强调批判能力,为了批判而批判,甚至偏离了正常轨道。比如,关于钓鱼岛归属问题。在“批判”学习下,有的学生竟然最终得出结论:钓鱼岛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日本的,但最终是飞鸟与天空的。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上观新闻:在这种所谓“批判”思维下,会影响学生的身份认同吗?

 

何汉权:10年来这样课程天天在上。凭借不完整的事实,教师“批判”一点,学生“批判”一些,都把矛头指向政府。这样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与民族情感。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香港学生还是需要接受更多的国史教育。

 

 

“无征不信、孤证不立”

 

上观新闻:在你看来,国史教育与通识教育有什么区别?

 

何汉权:通识教育提倡“批判”的前提,就是全面掌握事实情况,这就是国史教育所应该做的。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就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样才能“成一家之言”。清代乾嘉学派代表人物钱大昕在选择资料时说:“凡所校定,必考稽善本,证以他书,即有朋后进之片言亦择善而从之。”也就是说,“无征不信、孤证不立”,绝不能随随便便、没有依据地搞批判。

 

上观新闻:那么,香港的国史教育情况如何?

 

何汉权:坦率地讲,并不乐观。2002年,教育部门取消了中国历史科的必修地位。直到林郑月娥时期,才恢复了国史在(初)中一、(初)中二、(初)中三的必修地位。但到了高中,历史科又成了选修科目,选修中国历史科的学生仅占香港高中生的十分之一左右。如此一来,国史教育就变得前功尽弃。因此,我一直建议,香港高中每个年级每周至少要开设两节中国历史课,可以不用硬性考试,只做学习进修。

 

上观新闻:你说国史教育“仓皇落马”,这样会带来哪些影响?

 

何汉权:我很喜欢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的一句话,“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先生还说过,国民需持守“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中国历史是一门有逻辑、有内容、有温度的学科,把这门学科认真学好,更能处理好“香港情怀”“国家观念”“世界视野”三角关系。

 

从这几个月情况来看,“国家观念”这一环是有缺失的。有一部分香港激进分子对“中国人”感情淡薄,借用通识教育学来的批判眼光看今日之香港与中国,又受到境内外政治势力的影响,于是出现了“乱港反中”行径。

 

这就好比刮大风,只有大楼底子好,才能抵挡得住。万丈高楼平地起,最重要的是地基要打得牢、打得深,国民历史教育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在日本,本国史在小学、中学、高中都要教、都要考,香港做的还很不够。

 

 

“历史不能只讲西方好的一面” 

 

上观新闻:那么你所在的国史教育中心可以做哪些事情?

 

何汉权:我很敬佩张横渠(张载)先生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精神。希望通过教育中心这个民间平台,坚持国史教育理念,向年轻一代、老师以及公众人士,传承中华文化精萃,倡导传统精神与道德价值,为中华历史文化的赓续,略尽绵薄之力。

 

当然,目前我们的力量还很微薄。国史教育中心也只是一个点,我们希望联系有志于推动国史、国学、国情的香港民间组织与机构,一步一步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上观新闻:能不能举个例子?

 

何汉权: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我们中心带着香港学生去了北京、巴黎与比利时三地。通过在北京大学红楼参观,同学们知道了五四精神不只有民主与科学,更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外抗强权,内除国贼。

 

在巴黎,我们分别去了签署《巴黎条约》的凡尔赛宫,收藏着劫掠自中国文物的枫丹白露宫,以及埋葬“一战”华工遗骸的郊外坟场。这些事实告诉同学们,过去西方列强是如何欺辱中国的,历史不能只讲西方好的一面。

 

部分香港青年会说“强国前、强国后”,暗含“国家强大并不是好事”。因此在比利时,我们去了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的故居,里面摆放的日记中就有一句“弱国无外交”。国家强与弱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差别太大了。

 

上观新闻:这些都是很好的国史教育内容。

 

何汉权:去现场实地走一下,对学生触动很大。我们还组织学生去乌兹别克斯坦感受“一带一路”。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去了日本访问。一位学生回来后跟我说,我们看到的中国历史,与美国有线CNN的不同 。我想,国史教育还是要一步步来。

 

上观新闻:但是在现在这样的气氛下,你不担心被人攻击?

 

何汉权:有人给我扣“红帽子”,说我受到“政治压力”,说我是在搞“政治投诚”。但事实很简单,我就是希望大家能重视国史教育,否则不利于民族认同。我这个观点不是现在提出的,早在15年前我就站出来大声说。这个事实很多香港市民都知道。青年人是香港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怎么选择,决定着香港与国家的未来。

栏目主编:洪俊杰 文字编辑:上观新闻特派香港报道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