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见识录 > 文章详情
戴着大红花告别蜗居生活,上海杨浦160旧改基地集中搬场
分享至:
 (15)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蒋迪雯 2019-08-18 06:30
摘要:8月17日,辽源新村127号杨浦160街坊旧改基地热闹非凡,首批集中搬场居民戴上大红花,在邻里的簇拥下告别蜗居,迎接新生活……

首批集中搬场居民戴上大红花。

88岁的张鹏飞健步如飞,带着美好的向往迎接新生活。

杨浦160基地东至许昌路、南至飞虹路、西至原上海工具厂、北至辽源西路。地块内大多为50年代自建公助房屋,建造年代比较久远,结构老化严重,居民生活环境简陋,要求改造的呼声十分强烈。

今年2月22日,160街坊启动居民征收意愿征询,征询结果同意率为99.5%。7月28日,二轮征询正式签约首日就达93.5%,达到协议生效比例。

这是杨浦区第一个以“市区联动、政企合作、以区为主”的全新征收模式开展的旧改基地。

地块内大多为50年代自建公助房屋,至今没有卫生设施,居民靠拎马桶过日子。

这场景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夏天的弄堂口。

家里小,弄堂里做市面。

旧家具基本淘汰,带着对“新”的憧憬迎接新生活。

居民准备搬家。

大弄堂、小弄堂,还有一线天,初入160地块的人以为走进了迷宫。

出生在这里赵官稳今年73岁,家里八个兄弟姐妹三代人住135平方,见证了从草棚到瓦房,再到自建公助房屋的变化。70多年里,住房条件虽有所改变,但依旧没有卫生设施,两个兄弟至今住在楼下没有窗的房间,这次动迁对两个弟弟来说,居住条件和环境将有很大改善,他们已经看中金山的房子,等动迁款下来立马下单买房。

老赵自己打算动迁后,在女儿家过渡一段时间,买房问题放在下一步考虑,或许在郊区买一套二室一厅,动迁款还略有结余。

家具都淘汰了,老赵不准备带走,但有两个篮子一定不会扔,因为里面蕴含着一段感情。

大的篮子是老赵在贵州的兄弟送他的,当年他们一起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感情深厚。

20多年前,兄弟来上海看他,说要带一个“土”一点的礼物给他,就是这个上了清漆的篮头,老赵没舍得用,把它看成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要搬家了,老赵又把它拿出来擦拭,“现在拎出去用还挺时尚的,而且非常环保。”

小的篮子让老赵的爱人念念难忘,叫它“杭州篮头”,和女儿的年龄一样大。1975年生下女儿,大姐拎着一篮鸡蛋来看望她,那时物资匮乏,一篮鸡蛋犹如雪中送炭,太珍贵了。

作为一份念想,都要带到新房去。

赵官稳夫妇要带去新房的两个篮子。

老赵是名退伍军人,也是社区里的热心人。

收拾收拾,准备搬家。

王上海今年70岁,家里三代人住23个平方,毕竟住了那么多年,对老房子是有感情的,但居住环境差,老鼠、蟑螂也多,外面车子开过,楼板震得厉害。

爱人脚不好,没有卫生设备还要倒马桶,下雨天更不方便。到了台风季节,房子还会漏雨,一年总要修一、二次。“这次总算盼到动迁了,几十年下来了,也该享受享受”,老王说,已经在虹口松南地区买下一套二室一厅,和女儿两家住在一起,8月20日就搬了。

1992年,花了老王半年工资买的一套音响要搬进新房。老王是个发烧友,平时喜欢听听轻音乐,刚买来时天天要听,由于震声太响,楼板共振也大,不敢开响,怕房子出问题。但开轻了又不好听,后来只有休息日才听,一来满足一下发烧友的需求,二来也是对音响的一种维护。

老王说:“终于盼到了动迁,住上新房子了,好好享受晚年。”

王上海家的餐桌被安置在阳台上,家里三代人住23个平方,把能利用的空间都利用起来了。

做饭的地方是进门的一条走廊,有人进出就得让。

1992年,老王花了13000元买了这套音响,有着割舍不了的情结,要带到新房子让它重新焕发光彩。

杨浦160街坊旧改基地航拍。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张驰 图片编辑:张驰 编辑邮箱:8903168@qq.com
上观新闻 蒋迪雯 摄影报道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