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爱因斯坦的魅力是跨越时空的 ——专访希伯来大学前校长哈诺赫·古冯德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越 2019-08-16 06:01
摘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在这里看到感兴趣的内容,理解自己心目中的爱因斯坦,有所收获。

爱因斯坦诞辰140周年之际,“启初·天才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日前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幕。
   

展品提供方———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库学术主任、希伯来大学前校长哈诺赫·古冯德为此专程来沪。谈及爱因斯坦和他给后人留下的丰富遗产,谈及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及创新经验,这位年过八旬的老先生打开了话匣。

哈诺赫·古冯德    海沙尔 摄



【我们决定尽可能多地把真迹和实物带过来,展示给中国观众】

上观新闻:为何选择上海作为本次展览的首站?
   

哈诺赫·古冯德(Hanoch Gutfreund):无论是从科学、经济发展还是国际关系的角度考量,中国都是我们选择的重要巡展地点。首站放在上海是很自然的选择。首先是因为爱因斯坦来过上海两次,在上海有过不少传闻和故事。1922年,爱因斯坦和妻子埃尔莎应日本“改造社”之邀去日本访问,来回均在上海短暂停留。1923年1月,他又从上海启程前往巴勒斯坦。对于他当时的远东访问,爱因斯坦在日记里有所记述。
   

第二个原因是上海与犹太人有着很深的渊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在德国的犹太人出逃避难,爱因斯坦为了避免纳粹政府的迫害前往了美国,还有很多犹太人前往了上海。爱因斯坦当时就认为,犹太人到中国、到上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到上海举办展览是十分自然的,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
   

上观新闻: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库珍藏了相当多的珍贵史料,如何整理并且挑选出合适物品作为展出内容?
   

哈诺赫·古冯德:爱因斯坦是希伯来大学的创始人之一。爱因斯坦档案库所收藏的资料和信件,很多是遵照爱因斯坦遗嘱直接捐赠给希伯来大学的,还有一些是私人捐赠。此外,我们也在全世界购买了一些。现在,爱因斯坦档案库总共有超过8万件历史文献。
   

要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展品、对爱因斯坦做一个全面而充满个性的展示,我们就必须进行筛选。我们专门成立了学术策展团队。本次特展的策展人艾维·穆勒(Avi Muller)先生长期致力于翻译和整理爱因斯坦的文件、手稿和书,对如何通过展品来展现爱因斯坦作为科学家和普通人的多维人生有着丰富的经验。
   

上观新闻:和以往在其他城市举办的展览相比,这次展览有何特别之处?
   

哈诺赫·古冯德:我们在美国、德国、瑞士、日本都举办过展览,但每一次内容都不尽相同。有些展览我们没有把真迹带去,而是展示了复制品。但这次来到中国,我们决定从档案库里尽可能多地把真迹和实物带过来,展示给中国观众。
   

每到一处,我们都会寻找爱因斯坦与所在地的特别联系之处。这次的“中国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爱因斯坦和中国的。例如1922年蔡元培致爱因斯坦、邀请他赴北京大学演讲的信件。此外还有中国科学家夏元瑮、束星北、周培源等致爱因斯坦的信函原件及爱因斯坦的回信原件。

蔡元培致爱因斯坦信件  受访者供图
   

上观新闻:可否请您推荐一下,哪些展品是特别珍贵的“必看品”?
   

哈诺赫·古冯德:广义相对论的原稿是爱因斯坦档案库最珍贵的资产之一,从1925年4月1日创校以来一直保存至今。此次展览展出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手稿含有两张原件,于1916年5月发表在重要物理学期刊《物理学纪事》上,标题是《广义相对论基础》。它标志着爱因斯坦通往广义相对论的知识冒险旅程,非常珍贵。
   

爱因斯坦在1922年获得的诺贝尔奖章也是必看展品之一。奖章中央的图案描绘科学女神揭开神话女神伊西斯的面纱,伊西斯代表大自然,手中握着丰饶之角从云端现身。图案周围则是一段拉丁文:“发明使生活更加美好。” 

1916广义相对论的手稿(所选图片为其中一页)  受访者供图

【当我看到那个小男孩“点亮”城市的时候,我想起了爱因斯坦】

上观新闻:展览开幕当天,97岁高龄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也来到了现场。您在致辞中用很大篇幅介绍了杨教授的学术成就。
   

哈诺赫·古冯德:杨振宁教授是我非常尊敬的物理学家,能够向观众们介绍他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是我的荣幸。
   

杨振宁教授出生于1922年,他是开幕式现场所有人中唯一见过爱因斯坦、与爱因斯坦有过交流的人。杨教授当时在美国跟随芝加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Teller)做研究并拿到博士学位。仅一年之后,他就被邀请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也是在那里,他与爱因斯坦有了接触。后来,杨教授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执教,在那里担任爱因斯坦物理学研究所的所长。而今天,这个研究所已经更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可以说,杨教授和爱因斯坦有着不小的缘分。
   

上观新闻:那天,您作为导览带杨振宁教授参观了展览。两位聊了些什么?
   

哈诺赫·古冯德:杨教授回忆了他在普林斯顿听爱因斯坦讲座的故事。我告诉他,其实我也在多年前听过他的讲座。他可能已经没有印象了,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时候。杨教授作为非常知名的科学家来斯坦福大学演讲,我就坐在观众席中。那次演讲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几十年,我从中学到了什么已经无从记起,但我记得演讲主题是关于统计物理学的。当时距离杨教授获得诺贝尔奖过去了十几年,他的知名度已经非常高了。
   

哈诺赫·古冯德与杨振宁    海沙尔 摄

上观新闻:此次杨先生专程出席展览让人意外,但也充分说明爱因斯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之重。
   

哈诺赫·古冯德:我一直认为爱因斯坦的理论和他的个人魅力是跨越时空的,不止对他所在的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也影响着今天的人们。虽然爱因斯坦逝世已经多年,但人们对他的记忆不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的人们依然对爱因斯坦留下的遗产非常感兴趣的原因。
   

上观新闻:这几天您一直在展览现场,您感受到人们对爱因斯坦的热情与好奇了吗?
   

哈诺赫·古冯德:我每天都能看到比我期待中多得多的人前来观展,这令我既高兴又意外。我知道这个场地并不是在市中心非常热闹的地方,交通也不是特别便捷,但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观众的参观热情都非常高涨。当我看见一条长龙从地铁站出口一路排到展馆门口时,真是太惊喜了。
   

上观新闻:您期望观众们能从这个展览中获得什么?
   

哈诺赫·古冯德:我们并不期望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都是科学专家,能够看懂每一件展品的科学价值和内涵。我也知道并不是所有观众都会一件件展品看过去、逐字逐句地阅读文字介绍,有的人被这些物件吸引,有的人被另一些展品吸引,这是很正常的事。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在这里看到感兴趣的内容,理解自己心目中的爱因斯坦,有所收获。
   

我在展览现场看到了令我格外感慨的一幕,当时我拿出手机拍下了那个场景。一个小男孩和他的母亲一起来看展,在光电效应(注: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光电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的多媒体展示台前,他用他母亲的手机发出的光照在装置的金属板上,随后“点亮”了展览模具中的整个城市。
   

这个场景非常触动我,因为这让我联想到了爱因斯坦。在他5岁的时候,爱因斯坦的叔叔曾给他一个指南针。当时爱因斯坦只知道人去触碰一件东西的时候它才会动,但指南针的指针竟然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自己动了,这让年幼的他非常着迷。在爱因斯坦之后的人生中,他曾在多个场合回忆起这个童年片段。所以当我看到那个小男孩“点亮”城市的时候,我立马想起了爱因斯坦。我们也不知道那天的一幕会给这个男孩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在他未来的人生中起到什么作用,一切皆有可能,我们非常期待。

“点亮”城市的小男孩     哈诺赫·古冯德  摄

【教育系统必须认识到,不能把学生强压在繁重的课业和题海之中】

上观新闻:展览开幕正值暑期,许多上海高校学生都报名来做志愿者。您给他们做过一次导览培训,他们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哈诺赫·古冯德:我很高兴看到这次有近2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展览。前几天我给他们中的每个人都签了一份希伯来大学发出的志愿者服务证明,感谢他们对展览所作出的贡献。从前担任希伯来大学校长时,我也会给学生们签发志愿者证明,我认为这些社会实践行为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由于时间有限,我只和部分同学进行了交流。我很惊讶他们的英语说得这么流利,有些同学还会用肢体语言来回应我。他们的提问和发言中展现出的对爱因斯坦的了解也让我特别惊喜。
   

上观新闻:如今前往以色列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您和中国学生有过深入接触吗?
   

哈诺赫·古冯德: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没有带过中国学生,但我知道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非常欢迎中国学生,因为他们对待学习非常认真、努力,基础扎实,掌握外语的速度也很快。
   

上观新闻:您曾经担任希伯来大学的“掌门人”多年,在您眼中,什么样的学生能够称得上是出色的?
   

哈诺赫·古冯德:我们都知道一个最简单的标准,那就是在所有考试中拿到最好成绩的学生就是出色的,因为要达成这件事非常难。
   

但是,出色的内涵不止于此。一个出色的学生,是不怕问问题的人,是不怕对课程内容提出疑问的人,是能在他人传授的知识之外进行拓展和延伸的人。一个出色的学生拿到作业之后不是仅仅完成就结束了,他往往会多想一想:这个问题除了简单对应的答案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习惯,不管面对什么问题,出色的学生总能看出一些新意来,甚至让问题的内涵变得更丰富。
   

上观新闻:大学应该如何致力于培养出色人才?
   

哈诺赫·古冯德:为了培养并且帮助这些出色的学生,整个教育系统和老师们必须认识到,不能把学生强压在繁重的课业和题海之中。如果那样做,学生们会负载过重,当他们疲于应付这些要求时,就没有时间去进行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了。我相信,在一个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好的教育体制中,出色的学生会更加如鱼得水、茁壮成长。
   

上观新闻:在您看来,学生们能从爱因斯坦这样的榜样身上获得什么样的影响和启发?
   

哈诺赫·古冯德:过去的20年中,我一直都在研究、介绍和推广爱因斯坦档案,因为我意识到这样一位伟大的榜样留下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值得今天的学生们好好学习的。
   

爱因斯坦不只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个拥有完整、全面世界观的思想家。他不仅关心科学,也关心民族、国家、战争、和平、人类自由和尊严、宗教和信仰。在他著名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他给出了他的各种原则,包括对于科学、艺术和社会等相关问题的重要看法,也阐述了对于社会真理的追求和对于人生真谛的探索。他强调,对于这样一个美妙人生真谛的探索,对人的精神和身体都是大有裨益的。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爱因斯坦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钻研本专业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爱因斯坦还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就要承受失败和错误。狭义相对论确立后,爱因斯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不满足相对性原理。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历时8年才建构出广义相对论。他在过程中失败了很多次,但他始终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对大学生来说,这个精神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爱因斯坦站在三角讲桌旁   受访者供图

【大学学者的使命不仅是教学加研究,还要把研究的社会价值考虑在内】

上观新闻:相比于过去,现在的希伯来大学开设了更多英语课程,这是否意味着希伯来大学正在对更多的留学生敞开大门?
   

哈诺赫·古冯德:是的,希伯来大学目前的战略之一就是扩大国际交流。之前,面向研究生开放的英语课程比较多,现在越来越多的本科课程也增加了英语教学。我们希望希伯来大学变得更加国际化,有更多的留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踏进我们的校园。在校际交流层面,我们也希望和更多中国高校进行参观交流,加强合作。
   

上观新闻:除了学生外,近几年还有很多中国企业家到以色列高校参观学习。您是否有所关注?
   

哈诺赫·古冯德:我知道有中国企业家来到希伯来大学学习,对此我很高兴。以色列是一个重视商业和创新的国家,中国也是如此,两国企业家和学者在交流中寻求合作机会,这是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上观新闻:以色列人口800多万,面积2.4万平方公里,是资源小国,但在创新创业方面却是超级大国。这是否与以色列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有关?
   

哈诺赫·古冯德:为了满足民众的需求,以色列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创业课程。希伯来大学有一个专门的创新和创业中心,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年第一个学期开始,每个学生都会学到一些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的话题在以色列也颇受关注。早在50年前,以色列教育界就开始讨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有人质疑这种商业化模式是否合理。但这个争论早就结束了。今天,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学,都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50年前,教育界可能认为大学学者的使命就是教学加研究;但在今天,学者还有一个额外的职责,即应用。应用的意义很广,不仅仅指的是推出一个实体的产品作为成果,更意味着用一种更开阔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研究,把研究的社会价值考虑在内。

爱因斯坦的诺贝尔奖章   受访者供图
   

上观新闻:除了在学校任职之外,您还是以色列科学基金会(ISF)的执行委员会主席。这个组织在促进以色列科研工作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哈诺赫·古冯德:以色列科学基金会的前身是1972年在以色列科学与人文科学院设立的基础研究基金会,1995年成为了现在的独立法人非营利组织。它的成立旨在支持以色列各学科领域基础研究的杰出者,至今已有超过6000名研究者得到了资助。
   

基金会的经费大部分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另外也有一部分的个人捐助和企业赞助。我们采用同行评议制度遴选资助项目。每份申请必须首先通过6至8位世界一流同行的评议,然后由专家委员会做进一步评审。实际的资助数额要视评委对其科学性和实际需要的评审情况而定。
   

上观新闻:从事科学研究是一件艰苦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可能会产生摇摆不定的想法。您会怎么鼓励他们?
   

哈诺赫·古冯德:每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处在二三十岁的年纪,一个人可以面临很多种选择。每个人的志向不一样,有人喜欢从商做生意,有人喜欢在实验室里做研究,也有人想去国外闯荡,这都很正常。在以色列,不管男女,满18岁之后都要去服兵役,所以以色列的大学生相较于中国大学生都年长几岁。在他们离开军队之后,在人生经历方面往往会成熟不少。为了更好地思考未来的人生路,他们中的一部分会选择利用“间隔年”四处游历,随后再去读大学。我想,不管选择哪条路,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选择了就只管去做吧。

【人物小传】哈诺赫·古冯德(Hanoch Gutfreund)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库学术主任、希伯来大学前校长、理论物理学荣誉退休教授,著有《相对论之路》等。

栏目主编:龚丹韵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海沙尔 摄
题图说明:哈诺赫·古冯德与杨振宁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参观“启初·天才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