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在“魔都”上海,我们为什么要挖掘“花文化”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小玫 2019-08-12 13:07
摘要:上海正在谋划卓越全球人文之城,系统谋划上海城市花文化发展,正当其时。

花文化,是富有东方情调的文化术语,属于植物文化,指涉人与植物的关系。2017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贺信中说:“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热爱植物,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中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多种植物,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植桑养蚕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习总书记向国际社会高度概括和揭示了我国植物文化对世界和人类的贡献。

花作为大自然的精华和美的展示,生活中无处不在。花圃花园,盆花插花,花饮花肴,花艺花语,文人笔下生艺术之花、自然养生有香花疗法。花深深浸入人类生活,花卉装点景观、滋养身心,花艺陶冶情操、文明素养;花种植、花服务、花文创、花旅游具可观的经济价值,是绿色的生态的自然的;以花为媒的活动,是密切邻里、和睦社区的美丽载体。

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花文化无疑具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关怀于新时代上海市民社会生活品质的提升,关切于新时代上海城市公共文化的建设,本届民革上海市委将“花文化”作为重点课题,挖掘花的文化、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开展研究与实践。我们聚焦花文化的认识,探索花文化满足普通市民物质和精神需求,助长和谐的社会关系,期待“美好生活”向往成真。

认识花文化价值,丰富花文化供给

花是人与自己内心交流的媒介。花不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关注花,更为寄托情。花向阳即人生要积极向上,花绽放即生命要活出最美的风姿,花柔软即常怀感恩善良之心。梅、菊、兰、莲各有令人赞扬的品格。“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古人以花言志、表情、抒胸意。花是减压阀,它使人放慢脚步和自己对话,使现代生活的紧张与压力得以纾解,今人育花护花、画花摄花、咏花赏花,城市的生活缺不了花。上海花文化的消费规模居全国之首,花文化的市民化需求日趋旺盛。满足市民的花文化需求,是新时代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然而即使在上海,花的主体功能尚局限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和美化,公共的花文化活动与市民需求还有差距,花的文化价值远未充分地挖掘、演绎和发展。园林绿化部门举办的花文化活动大受欢迎但供不应求,如公益性园艺大讲堂课程上线即被秒杀,绿化大篷车紧俏排队,樱花节、桃花节人满为患。这呼唤着要加大花文化体验活动的供给,丰富花文化公共产品的品种。在公共服务端,客观要求相关部门对花文化内涵与功能予足够的认识与重视。花不止是城市的绿化,更是城市的文化;花不止是公园和街道的专属,社区小区阳台窗下都渴望鲜花绿植;要开发以花为载体的多元化的精神文化供给,搭建市民“零门槛”参与的市民花文化平台;要着力构建花文创和花文化消费服务的产业链条,组织种花养花专业技术服务的供给。

上海正在谋划卓越全球人文之城,系统谋划上海城市花文化发展,正当其时,建立跨园林绿化、城建、文化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协同推进上海城市花文化事业和花文化产业发展也适得其势。

以花悦人,让花文化走进社区、走进市民生活

花是人与人联络沟通的媒介。“魔都”上海,拥挤的城市空间下生活,因被动地集聚,邻里间格外地倾向于独立、互不相干,但今天也格外需要温情。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快节奏和重压,更使市民之间、邻里之间的互动和关爱迫切,这需要有物质载体促使居民间的交往,成就睦邻的社区。花文化活动正是一种构建和谐邻里的美丽纽带,是建设有温度城市的触媒。

我们欣喜地看到申城已萌生了不少此类有益探索。有来自社会组织的,同济教授发起的四叶草堂团队,以社区绿色空间为载体,发动居民参与互助,5年来已在上海12个区营造了近70个社区花园项目,是居民社区自治的最佳试验。也有居民自发组织、政府支持的“瓶子菜园”、“蔷薇满巷”等小微市民花园,成为社区邻里交流、关爱老人、文明居住、共享收成的幸福空间。近年更有如浦东新区引导实施的“缤纷社区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有温度的社区;金山区石化街道建“滨海花园城”,倡导居民爱绿、护绿,集结更广泛的资源,以花为媒助力提高生活品质。

借助于花文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空间,还能传递一种生活美学和态度,调动社区的积极因素与正能量,让市民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精神与情谊,让生活在城市的市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和触摸到社区的温度与温情。

我们呼吁构建多元化的城市花文化载体,从城市空间、城市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地推进,让花文化成为城市公共文化体系的应有部分;要大力发挥社会组织第三方的功能,引导支持志愿者,共同设计更多精准对接居民花文化需求,提供自治、自助、自娱的花文化服务内容。让花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滋养市民的精神世界,提升社区的友好指数,为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镇村、文明小区、文明家庭锦上添花。这,也是文明社会建设的美丽呈现。

以花美城,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花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媒介。从十八大的“美丽中国”到十九大的“美好生活”,两个美字引致人心最强的共鸣。美关联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背后是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所以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了中小河道治理、看到了“五违四必”综合整治、看到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看到了上海建设“生态之城”的目标期许。上海城市被赞叹繁华、开放、现代,但她还需要更“美”。外在的生态自然,内在的社会和谐,最终要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生活更美。生态之城,要求容生态以养息,要节约资源、节制排放,要让城市系统循环。花卉植物,是大自然的美丽馈赠;花文化活动,也能够是生态环保理念的践行,是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之一。

生态之城,以花美城。一要树立市民生态文明的理念,开展社区市民花园建设活动,通过园艺设计,助推“美丽家园”建设,让市民亲近鲜花,感受作上海市民的自豪感、获得感。二要借花养护活动,推行资源节约利用的绿色生活方式。徐汇区的“绿主妇”活动,通过“一平方米菜园”实现了垃圾减量回收、餐厨垃圾堆肥成宝,所建立的生态凌云模式,值得推广。三要让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享受到生态文明带来的福利与喜悦。杨浦区的“创智农园”项目,激发了孩子大人的“自然基因”,通过与花草、泥土的触碰,孩子们与自然对话,潜移默化间建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这正是我们最乐见的润物细无声的花文化的浸润作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整合资源,协同推进,让开放性的市民花园在申城遍地开花。让上海市民阅读的城市建筑有花的倩影,漫步的城市街区有花的色彩,休憩的城市公园有花的体验,居家的城市社区有花的相伴,每个人的城市记忆里留有花香。

推动面向市民的花产业发展

产业是花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满足市民日益增长花文化消费的供给保障,提高上海花卉种植业附加值,构建发达的花卉养护服务体系,开启花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既可为市民享受美好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上海拓展新兴消费领域、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提供产业战略选择。

一是发挥花卉种植的产业效应。目前,上海市有近4万亩的花卉种植,如崇明岛的藏红花基地,上海也拥有上海鲜花港、上海种业等龙头花卉企业,但上海花卉种植的规模受到土地资源和成本的硬性制约,应另辟蹊径,向科技创新和研发、向结构优化要效益。作为生态岛,崇明当更高起点地布局花卉种植、产业的开发,鸟岛的“鸟语”,当然要有“花香”来配。

二是拓展花卉种养服务业。面向上海市场,把花卉种养的专业技术、专业产品和专业服务送进社区、送到家庭,形成具有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的花卉产业服务体系,构建从“花田”到“花瓶”的全产业链,在造福上海市民的同时,带动花卉种子和种苗、专用花肥、育花基质、园林设备等辅助产业,以及花卉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构建花文化消费的服务链。上海以花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节庆人气火爆,花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市场热点。但与花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还未成规模。花是文化创意灵感的活水源头,每一朵花的故事都能创意开发出文化产品,花的影视、音乐会、诗歌、绘画、摄影、教育、旅游等,用之不竭。古老的花卉养生理念,现代的花卉疗愈认知,现代人的身体调理对花文化渴求强烈。花馔、花饮、花疗、美容,每一项都大有发掘空间。围绕花文化创意产品的支持、配套和衍生产业的构建,将形成巨大的现代产业体系,贡献新的经济发展和美丽的社会效益。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向往美好生活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以花为媒,奏响上海城市美丽美好的最强音,推动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大有可为。以“花开中国梦”为主题,落户崇明岛的2021年中国花博会,是激活和释放上海城市花文化价值的时间窗口与展示平台,也是上海全面塑造花文化品牌、创新花科研技术、集聚花人才资源、提升花产业竞争力、培育花社会组织、扩大花消费市场、构建花生态体系、探索花外交往来的难得契机,期待各方抓住机遇、精心谋划,共绘灿烂的未来图景;期待各界积极参与、协同发力,共享绽放的沁人芬芳。

(作者系民革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题《花文化与美好生活》)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