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靳以日记书信集》首次整理出版,阅读《收获》杂志创办人的初心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9-08-08 18:24
摘要:“要是靳以能活到现在,那有多好!他做了一件好事,人们不会忘记他。”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靳以日记书信集》,今年上海书展前由上海辞书出版社首次结集出版。该书毛边本将于8月16日靳以先生诞辰日由孔网向全球首发。

在中国文坛,自鲁迅先生以来,同时以知名作家与编辑家的双重身份著称于世的不多,靳以是其中之一。靳以是鲁迅先生的扶柩人之一,也是巴金、曹禺的好友。自1933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圣型》问世,至1959年辞世,靳以一生创作出版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集等约40部。他还编过很多刊物,如《文学季刊》《水星》《文季月刊》《文丛》《文群》副刊、《现代文艺》《中国作家》《小说》月刊,新中国成立后创办并与巴金共同主编《收获》杂志。

《靳以日记书信集》由靳以先生长女章洁思自2005年起长达十数年收集整理而成。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日记”由“赴朝日记”“佛子岭日记”“入川日记”“东北旅行日记”“访苏日记”等5部分构成;第二辑“书信”是靳以写给友人的158封半书信,其中包括丁玲、巴金、刘白羽、沙汀、茅盾、柯灵等30余位;第三辑“序跋”包括靳以历年著作中的序跋及所编刊物的“编者的话”;附录为“靳以年谱”及相关文章等,真实再现靳以献身文学事业的心路历程及写作、育人的甘苦。

日记:原迹完整影印

新中国成立后,靳以以极大的热情拥抱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他在文章里写道:“我该重新开始我的文学工作,四十岁正好是我的生命的新的开始。”靳以出席第一届全国文代会、全国英雄模范大会,随作协代表团深入革命老区、各地建设工程采风,到朝鲜慰问、到苏联访问。外出时,他总是在上装口袋里放一叠64开活页纸,装在裁成一半的信封里,随走随记。这些靳以未刊日记系首次整理面世,时间跨度从1952年秋“赴朝”起到1957年1月“访苏”止。该书校释整理者章洁思顺着父亲的笔迹跟着父亲的脚印进入他的生活,与他一起经历、感受、感叹、欢笑……她还查阅大量文献,把日记内容一一辨识、整理出来,录入电脑,并在日记里多处加上“整理者按”。

靳以日记(部分) 章洁思提供

章洁思说:“父亲的日记纯粹是写给他自己看的,所以往往字迹潦草,尤其是外文,不按规则省略。但也正因此,我更感亲切。仿佛我跟着父亲去了朝鲜,听到炮火的轰鸣;跟着父亲去了佛子岭,与他一起欣喜地看到佛子岭的曙光;跟着父亲回到我的出生地重庆夏坝,看到了我们曾经避过洪水的高院子——马宗融先生的家。”年深日久,活页纸上有的笔迹已经洇开了,能够悉数保存,实为难得。

为呈现日记原迹,此次上海辞书出版社将200多面靳以日记原迹全部影印,完整呈现老一辈文学家“不忘初心”的创作经历,同时还在每一部分日记后附上若干靳以当年访问归来出版集的选篇,让读者透过日记和作品,看到靳以纯正的品格。

靳以日记(部分) 朱志凌 摄

书信:靳以的朋友圈

靳以交友广阔,他的朋友圈里不仅有当时的文学青年,如丁玲、巴金、刘白羽、沙汀、茅盾、柯灵等,也有靳以在复旦大学的学生陈根棣、中医名家王任之(即英子)、访苏期间的翻译柯爱华,还有在长春汽车厂体验生活时结识的宣传干部赵鹏万、刘允章夫妇等。这些书信是时代的记录,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写照。

1933年摄于北平。左起:萧乾、曹禺、沈从文、靳以。  章洁思提供

章洁思搜集了靳以先生158封半的书信,包括多年前从上海图书馆一封一封抄录下来的。书中收录靳以先生最早的一封信是写给康嗣群的。当时他还不满20岁,正在大学求学,满纸“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意境。那“半封”则是靳以写给郭小川的,是章洁思从别人的文章中抄录下来的。其余有个别是从报纸上得到的。当时有些报纸上会刊载信件,比如给碧野的两封信就是从当时《阵中日报·军人魂》中的“作家书简”栏目中找到的。

靳以与张充和是1930年代的故交,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靳以致信远在美国的张充和,劝她回来。信中说:“这个大场面你不来看也是可惜的。当初我就以为你的决定是失策,可是没有能说,也不好说。”短短一百多个字,靳以写了三次“回来”。这是靳以与张充和的最后一封通信。

靳以致张充和信札 章洁思提供

章洁思回忆道:“父亲去世后,原本是由孔罗荪先生负责收集父亲的信件,他也已收集了很多,但孔叔叔后来得病,把所有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那些信,就像从空气中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巴金先生知道此事后,反复安慰我。后来他不知从什么地方给我复印了父亲写给长春两位宣传干部的五封信;后来又复印了父亲写给他的六封信以及写给我干妈萧珊的一封信。”

《收获》:璀璨人生的最后一章

靳以逝世后,巴金曾在一个月内为靳以写了三篇文章:《安息吧,靳以同志》《哭靳以》《他明明还活着》。在他晚年完成的《随想录》中,有两篇是专门写靳以的——《靳以逝世二十周年》《﹤靳以选集﹥序》。巴老还为靳以三本文集作序或跋,在其他文章和家书中提到靳以及其家人的次数更是无法统计。他曾多次说:“要是靳以能活到现在,那有多好!他做了一件好事,人们不会忘记他。”

1945年靳以与妻女摄于重庆夏坝复旦新村  章洁思提供

当年作为华东作协(后改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的靳以,1957年受命创办新中国第一本大型文学刊物,将它命名为《收获》,意在表明社会主义文艺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并邀巴金同为主编。这是他璀璨人生的最后一章。如今,章洁思的书柜里仍然珍藏着从1957年创刊到1959年11月靳以逝世前这两年间所编的15本《收获》。

从约稿到正式出版,这本书的问世用了5年时间,但责任编辑朱志凌认为十分值得。在他看来,靳以日记和书信的编辑出版是一份时代的记录,并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史增添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雅昌携手完整影印靳以日记,也是对靳以先生诞辰110周年、辞世60周年的最好纪念。

题图:1952年春靳以(右一)与巴金一家到虹桥公墓为李尧林扫墓(章洁思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