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构筑“全新的开放形态”,上海自贸区新片区需要怎样展现雄心?
分享至:
 (1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9-08-08 08:21
摘要:今天的新片区,显然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开放力度,不能“小试牛刀”,而要更具针对性地找到自身同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同投资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自贸区之间的差距。

定位“特殊经济功能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总体方案里,这个“特”字,尤为令人关注。

新片区之“特”,“特”在哪里?诸多力度空前的突破性政策,无疑备受期待。这是新片区得以超越一般意义上的自贸区,体现某种“不可替代性”的基础。而在政策背后,更为特殊的,应当是一种更大力度开放的姿态和决心,一套在更高层次构建的开放体系。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这句被拿来反复强调的话,并不是一般的表态。将开放视作“最大的优势”,是历史叙述,也是对于现实与未来最为重要的判断之一。

上海也算是“弹丸之地”,先天资源有限,不怎么能“靠天吃饭”,百多年来赖以成就自身的,就是不断打开的开放之门。开放让这座城市有了远超物理空间的半径和舞台,有了全球性的视野和站位,能够集聚配置全球范围的资金、资源、人才;也正是坚持扩大开放,特别是在面临封闭困顿时努力寻找机会扩大开放,这座城市得以及时走出低谷,频频创造奇迹。

什么时候“门”开得更大、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什么时候上海的发展就更快,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也就越强。从六年前试水自贸区,到如今落地新片区,这一条规律无疑需要得到更深切的把握。

最早建设自贸区的初衷,就是为改革开放提供“新高地”,并为整个国家的进一步扩大开放探路。按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初对上海自贸区表达的期许,这里应当“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当时,中国已经需要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并要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面前,最大程度彰显对于捍卫全球化的坚定立场。

两年多后的今天,“开放”作为一种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遭受着更大的冲击和挑战;全球合作竞争的环境频频生变,前景有时也显得扑朔迷离。越是如此,中国越是需要传递坚决的开放声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作过的宣示。要攻坚克难、赢得未来,这是唯一路径。而自贸区的新片区,就需要成为牵引更高层次扩大开放的全新载体。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并不是原有自贸区的“扩区”,不是简单的“4.0版”“5.0版”。有专家在新片区总体方案公布后指出,新片区需要构筑起一个“全新的开放形态”。要呈现这样的形态,进而为中国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提供一个龙头性质的载体,意味着对于新片区的布局谋划和落地实施,应当在前期自贸区探索的基础上有更高站位、更远视野,呈现更大的开放力度,并勇于为之迈出更大的、不乏革命性的改革步伐。

人们已经注意到,新片区对投资、贸易自由化强调有加。开放的要义,本就在于要素自由流通。这就需要更加彻底地摈弃各种制约开放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制度瓶颈,需要一批能够促进自由流通的首创性制度,并以此来吸引、集聚并配置全球资源要素。

这个过程,是不断同全球顶尖水平对标的过程。既然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上海就必须始终把自己放到全球去比,并且不比一般水平,而是瞄准“最高最好”。今天的新片区,显然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开放力度,不能“小试牛刀”,而要更具针对性地找到自身同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同投资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自贸区之间的差距,在这些方面坚定突破,将差距缩小乃至拉平,甚至寻找身位领先的可能。

对外开放,意味着全方位地接轨全球,并由接轨全球而融入全球,由融入全球而配置全球,乃至参与制定全球规则——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成就的。身为更高层次扩大开放的载体,新片区需要展现出深远的雄心。

这当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需要改变种种习惯模式,需要一些超凡的胆识,甚至承受某些暂时的风险和阵痛。但“更高层次”的层次之高,“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功能之“特”,恰恰就在于这种胆识——坚持开放,一定是对的。历史会作出证明。

题图来源:赖鑫琳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