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解放日报申言 | 上海要有“比学赶超”的自觉,不能沉溺“舒适区”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申言 2019-08-05 11:07
摘要:躺在“舒适区”很舒服,吃吃“老本”也能过日子,但长期形成习惯,就可能逐渐丧失竞争力,乃至“温水煮青蛙”,这是特别要警醒和提防的。

良马是赛马场上赛出来的,一个地区发展的好坏、干部素质的高低,也是“比”出来的。

现在摆在上海面前的有诸多课题。要完成中央交给的重大任务,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要构筑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哪一件都不是轻轻松松可以实现的,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当前的竞争环境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稍有懈怠,原有的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原有的差距还可能进一步拉大。如此情境下,我们不能不树立起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体现于日常工作,就要有一种“比学赶超”的自觉,决不能慢吞吞、笃悠悠,不能满足于既有的路径依赖,沉溺于过去的“舒适区”。躺在“舒适区”很舒服,吃吃“老本”也能过日子,但长期形成习惯,就可能逐渐丧失竞争力,乃至“温水煮青蛙”,这是特别要警醒和提防的。

强调“比学赶超”,就是强调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形成“见贤思齐”的氛围。有了这些,才谈得上“追求卓越”,才谈得上“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上海做每一件事,都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找差距、拉长板,敢于到世界舞台上比拼。各区、各部门也要主动给自己压力,多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良性竞争和自我超越中不断取长补短、提升水平。

强调“比学赶超”,不是鼓励简单的低层次竞争,更不是在内部“抢来抢去”。各级领导干部要眼光放远,真正把自己放到全国乃至全球的舞台上去一比高下。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评价,也要充分体现实绩导向,鼓励良性竞争,真正实现能上能下、优胜劣汰。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刊于8月5日《解放日报》,原题为《要有“比学赶超”的自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