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中国医生爆发力!上海3项临床研究新成果十天内连登国际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推手是什么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19-08-03 14:55
摘要:周末打“飞的”外边到处跑、开“飞刀”,对个人、对医院和医学院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如今,中国科研人员的名字频频见诸重在基础研究的《科学》《自然》《细胞》,但一年之内鲜有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导向临床应用的高水平文章。


仁济医院叶霜团队论文标题
图片来源:外来资源

而近日,影响因子超过70的国际临床医学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10天之内连续发表3篇重磅临床研究论文,分别报道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内科陈楠团队牵头的2项和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叶霜团队牵头的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业界认为,实属“破天荒”“历史性突破”。


瑞金医院陈楠团队论文
图片来源:外来资源

其中,基于这次肾病研究的新结果,临床试验成功的国家1.1类新药“罗沙司他”,已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优先评审批程序,超越美国、日本及欧洲,率先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治疗。NEJM为此同时配发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医生2项相关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及仍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此番临床研究爆发力的背后,是上海交大医学院与附属医院共同实施临床研究计划,形成了医学研究从实验室转到病床边的实战派新模式。

【三甲医院与普通医院,区别何在?】

上月先发表的那篇间质性肺病相关论文,可以说是“救命论文”。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年前间质性肺病患者半年内的死亡率在80%左右;近年来,因全科对这一疾病的集中攻关,半年病死率逐步降至40%左右;早期患者生存情况相对好些,病死率约在20%,但仍是死亡率极高的凶险疾病。


仁济医院临床研究
图片来源:外来资源

“我们的研究进展,是解决这一临床难题、跨越重要门槛的关键一步。”仁济风湿科副主任、南院执行主任叶霜表示。普通病患或许还不明白,为什么一种自身免疫性的肺病,竟然是大医院风湿科不断降低其死亡率。原来,叶霜团队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通过一系列生物标志物和发病机制研究,逐步锁定原适应症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托法替布”,创新性地将其用于间质性肺病相关治疗,18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全部存活。


陈国强院士
图片来源:外来资源

“三甲医院或研究型大学医院,与普通医院差别应该在哪里?”十多年前,时任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的陈国强教授就在全院年度会议上这样设问。在他看来,恐怕不是床位多少、收费高低;而应当是:诊断和治疗凝难杂症的高超能力。“这些能力靠什么?靠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出科学问题,进而通过科学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后来作为医学院院长的陈国强院士直言,一讲到“研究”,似乎就讲理论上的细胞、分子、基因等等;其实,丰富的临床病例大有可为,必须正确认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关系,大力倡导开展具有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的临床研究。“每个医护人员需要论文、项目参与职称评定,各种圈内排名也离不开论文。”但论文的研究对象有差别——他坦陈,推动结果不可知、研究周期长、更需团队作战的临床研究,实在更为不易。


仁济医院临床研究团队
图片来源:外来资源

好在2011年以来,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连年在全国医学院校排名第一,SCI论文数量也是连年列全国医学院校之首。在“辉煌”业绩下,他们包括十余家附属医院,没有躺着“享福”,而是含着忧患意识,决心实现临床医学学科的“转型”发展。也就是,不守着实验室,而贴近病床边,去真正研究并解决一大堆临床问题。

【开“飞刀”与做名医,差距在哪?】

沪上医学界有这么一句话:“苦不苦看看虹桥机场的礼拜五,累不累看看我们医生开的会。”陈国强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如果从医的年轻人,也过这样一种生活:周末打“飞的”外边到处跑、开“飞刀”;而不能静下心来,思考临床问题,让自己在看病同时逐渐向一个研究型医学人才发展,“对个人、对医院和医学院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仁济医院临床研究论文
图片来源:外来资源

临床医学排第一的根本标志到底是什么?“取决于是否有一批名医。病人不看不死心,同行不问不放心的就是名医。”在组织系统内医务人员接受临床研究专题培训时,陈国强表示,培养一批名医,不是靠仪器,也不是靠经费,靠的是真正能为病人疾病诊治解决问题的医生,更是能从临床中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形成拥有引领性诊治标准的队伍。

令人欣慰的是,医生们基于临床的扎实研究已经直接促成临床良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此次在线发表两篇肾病治疗相关论著,公布了“罗沙司他”在中国的两项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试验由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楠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郝传明教授等一线医生主导,这也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首次发表由我国大陆医生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的新药Ⅲ期临床试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NEJM医学前沿》执行主编肖瑞平教授评价认为,这是首次“背靠背”发表中国团队的临床试验,也是发表的首个中国率先批准的国际原创新药……


瑞金医院陈楠教授
图片来源:外来资源

源头活水来,5年前上海交大医学院就依托上海市高原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在临床医学学科中全面启动基于临床资源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计划。交大医学院副院长江帆教授介绍,基于医学院两任班子共识和执念,以“临床研究能力提升”为抓手,抓人才这个第一要务,启动 “双百人”人才计划。

其中一个“百”就是在5年内培养100名临床经验丰富、善于利用临床资源破解实际问题的“研究型医师”,并为这些青年医生设立专门的临床研究培训课程;同时,为更好配合临床医生开展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还培养和引进100名青年组成“临床专职研究队伍”。这些年来,“双百”队伍已成为院里年轻医师人心向往的身份认同。

【基础到临床研究机制,改变什么?】

事实上,不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连发3文,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实打实的临床研究成果正迎来收获期。去年,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李青峰教授团队实现1.2亿元独家转让项目,创下交大医学院迄今临床科技成果转化金额的最大单,相关技术将应用于皮肤再生、愈合、移植等领域,具有巨大临床价值和效益。


仁济医院叶霜
图片来源:外来资源

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疗机构,将创新应用投入临床是其本位。因此,在全院架构搭建和流程再造中,通过布局30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大力促进多医院协同联动的临床研究。从全国主委大咖们领衔大规模医学研究到初出高校的小医生们在临床诊疗中小试牛刀研究,这些项目在各附属医院激起层层涟漪,从一个单位的单培育项目,到覆盖交大医学院3家医院以上的校内多中心项目,乃至联合上海市甚至全国兄弟院校的大型临床研究。


罗沙司他临床试验

图片来源:外来资源

譬如,罗沙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肾性贫血的多中心、大规模全国临床研究,就是瑞金肾内科陈楠团队牵头,经过确定全国合作单位、讨论并制定临床研究方案、指导各单位进行临床研究、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大量学术分析再讨论等,走完历经8年之久的艰辛过程。

临床研究机制不同于基础研究,研究经费相当一部分用于患者随访、临床数据采集等人员费用支出。根据资金执行情况和进度,医学院配套制定“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劳务性质的经费支出被纳入受试者费用以及项目临时聘用人员,且支出比例提升,实质性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除了资金还有人员保障,为让临床医生“减负”脱离临床试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医学院建立临床研究助理和协调员团队,把临床研究的主导医生从“填表、沟通、整理资料”中解放出来,让其更加全身心投入“诊疗并研究”。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