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复旦学者:汉藏语系起源于中国北方,分化于6000年前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李梦琦 2019-07-27 21:31
摘要:汉藏语系现有语言的最早分化,可能与仰韶文化或马家窑文化有密切关系。

汉语所属的汉藏语系起源于哪里?古人的语言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今天下午,“探寻汉藏语系起源”专题讲座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中国语言学领域首次在国际知名科学期刊《自然》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复旦大学张梦翰博士、严实博士向现场200多名观众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世界第二大语系汉藏语系可能起源于北方,分化于约6000年前。

今年4月,张梦翰和严实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以原创性研究论文形式在《自然》上发表了《语言谱系证据支持汉藏语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起源于中国北方》,综合运用语言学、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汉藏语系起源、分化时间及地点。

“世界上目前仍在使用的语言有7000多种,属于150多个不同的语系。我们最熟悉的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张梦翰介绍,他所在的团队对109种汉藏语系语言的近千个“词汇词根—语义组合”进行谱系建模分析后,认为汉藏语系起源于中国北方,最早分化于约6000年以前。汉藏语系现有语言的最早分化,可能与仰韶文化(7000—5000年前,甘肃、陕西、河南一带)或马家窑文化(5500—4000年前,甘肃、青海一带)有密切关系。

为什么语言能够发展起来?语言之间的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张梦翰解释说,语言的差异与群体迁徙有很大关系,不同语言受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会出现交差与融合。语言的改变更多是词汇层面,比如现在的网络热词,很容易被接纳和采用。语音层面则很难改变,各个地区的人在讲普通话时,虽然内容一样,读音上却总带有地方特色。

关于语言系统中的词汇、语音方面,严实还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发现——孩子的语言系统中,词汇的学习更多来自于父亲,即“父系遗传”;语音则更多来自于母亲,即“母系遗传”。研究团队通过Y染色体追溯父系遗传,线粒体DNA追溯母系遗传,对9977个样本的Y染色体及6033个样本的DNA线粒体进行分析,在控制地理因素变量的基础上,发现父亲对于孩子词汇方面的影响更大,母亲对于孩子语音方面的影响更大。

造成这种不平衡相关性的原因在于,词汇非常容易被创造和借用,但是语音很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语言形成初期,地理相近的群体间渗透、长距离的迁移、军事征服以及经济贸易活动,均会改变当地的群体结果和语言结果,而这些群体接触活动一般以男性为主导。即使是现在,在云南省的一些村庄也在延续这种情况。

谈到古今语音的差异,严实举了一个例子。他用唐朝时期的长安官话朗诵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zen)不(pyot)见(kenh)古(kox)人(njin),后(ghux)不(pyot)见(kenh)来(lai)者(cjax)。念(nemh)天(then)地(diih)之(cji)悠(ju)悠(ju)……”(括号内为古汉语音标)别有一番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引起现场一片掌声。

栏目主编:黄海华
题图制作: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