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当年人民广场的英语角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嘉宇 2019-08-05 13:02
摘要:那时人还年轻,总免不了有些虚荣心。在那里,我发现既可锻炼口语,更可以享受成为人们聚焦的中心。因为在与外国人交谈的时候周围常常会聚拢起许多的人,或以羡慕的眼光围观着,或以赞赏的口吻评说着:“看这位大哥哥的英语多好,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啊!”

我的外孙女刚满4岁,女儿就要让孩子报名学英语。打听下来,才知目前幼童英语学费均价400元一次,令人咂舌。回想起三十多年前,自己在物质匮乏、资料短缺的艰苦条件下学习英语的经历,我简直要被自己感动落泪。

我开始正而八经学英语的时间不早,大概在进入高中时(我是高中79届的,当时已恢复高考),时间在1976-1980年间。当时的学习条件艰苦,那是因为当时物质匮乏,商品供应紧张。阅读材料、音像资料、参考书、工具书都少之又少。我开始学英语时,一本我父亲曾用过的、纸张已经泛黄的、巴掌大的袖珍英汉词典,加上家里原有的一只老旧的半导体收音机便是我的“全部装备”了。词典虽旧,我却是格外地珍惜,不仅用牛皮纸仔细地给它包上了书皮,而且每次使用时还特别注意轻拿轻放,生怕已经发脆了的它会被搞“散了架”。收音机的音质当然也不理想,可有它并能用它来收听当时唯一的广播英语教学节目已属十分的幸运了。

凭当时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很少有能力聘请家庭教师为孩子“开小灶”补课的,因此这档大约名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英语”的节目便成了我们许多人最好的私教。当时,每当广播里这档分为英语初、中级班的节目新一轮的教学开始时,人们便会在各新华书店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争先恐后地购买教材。然后便开始了各自的学习生涯。电台为方便不同作息时间的人们的学习,每天数次滚动播出这一节目,且初级班连中级班。于是我便每天见缝插针,尽量挤时间多学几遍,也算是“笨鸟勤飞”。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电台里授课的那位男老师姓翁,是上师大的教师(教授),他讲出的英语语音语调极其标准,标准得在我听来近乎他所讲的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当然也因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美式英语、牛津英语之区别。不管怎么说,当时的我对他会讲英语,能“高高在上”地给芸芸众生上课是非常非常地羡慕和崇拜的。没想到后来还能和他一样成为教授为人传授英语知识。

为了增加教学场景的真实性和增强教学效果,电台还安排了一位女老师与之搭班。这位女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助手配合翁老师教学。教学中为了便于我们模仿、跟读,翁老师常常会在读好一个单词或一个句子后说“pls. read after me”(请跟我读),这时这位女老师便会以学生的身份进行跟读,为我们示范。有的时候,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她还会以一种夸张得近乎天真的语气,模仿学生的课堂提问:“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以此通过翁老师解答来帮助我们释疑。而每每这时她的语音语调则是显得那么的富有活力、悦耳动听,不禁让我拼命地想象着她的美丽……

另外,当时学习外语,原版音像资料匮乏,许多人都会到涉外宾馆门口佯装偶遇老外练习口语。那时的中国刚刚对外开放不久,到中国、到上海的外国人远不象现在这么多。我居住在延安中路的明德里,与老锦江饭店相距不远,1980年代初,老锦江宾馆会有外宾下榻。我当时已经考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周末,特别是放暑假的时候,我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早早起床去那里,假意跑步锻炼身体,实则寻觅机会与从宾馆出来遛弯的外国人搭话、交谈。这种做法在当时还渐成风气。许多与我怀着同样目的的人,甚至包括一些老年人及一些比我年龄小许多的稚童在父亲或母亲的陪同下都会来到那里设法与外国人打招呼。许多外国人对此也是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因为在当时中外交流管道尚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对他们来说这种民间的自由交流更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个国家及其城市和人民。另外,那时人还年轻,总免不了有些虚荣心。在那里,我发现既可锻炼口语,更可以享受成为人们聚焦的中心。因为在与外国人交谈的时候周围常常会聚拢起许多的人,或以羡慕的眼光围观着,或以赞赏的口吻评说着:“看这位大哥哥的英语多好,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啊!”

当时所谓的练口语的另一个好去处是人民公园荷花池旁的“英语角”。1980年代中期后,这里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来自全市各个地方的英语爱好者们自发聚集起来练习口语的地方。如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在当时确是一个人气指数相当高的地方。大家到现场后不管碰到熟悉还是不熟悉的人,都会在一声“哈罗”声中开始捉对交谈。说得不好也没有关系,没有人会嘲笑你。这里你最大的敌人还是你自己。如果你太过顾忌别人的看法和目光,你便会因胆怯而退却。

当然,这里同样也是一个以“胜败论英雄”的“名利场”。谁的英语说得流利、说得漂亮、谁就是中心,就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于是即使朋友之间,一场英语对话也会渐渐演变成一场无形的英语水平大PK,比如,谁的词汇量大,谁用的句型多样等。“胜者”不仅可以尽兴发挥,引领话题,为众人景仰,而且往往在下一次出现在现场时能够迅速聚积起人气,获得众多的追随者。而“败者”则会乘别人接过话头的当口,悻悻地退场,或重新开辟战场,或悄然打道回府。而当时的我,因“功夫”尚未到家,在这般的“PK”中,自是输多赢少。当然每当自己处于下风时,我便决不会“恋战”。我的策略是“打不赢就跑”,快点回家,拿出书本,多记单词,多背英文名句、名段,以此修炼内功,以利再战。

说到记单词,背文章,我采用的是老老实实死记硬背的方式,故除规定自己每天至少一定要强记20个新的单词外,还要背出一遍或一段短文,以此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我把要记要背的东西用极小的字体写在一张小纸片上,然后放在口袋里随身带着,在乘车、排队时便会拿出来看上一眼,背上一背。然后每晚在临睡前必定再看上一遍后才会入睡。应该说这样的方式虽然并不具备示范意义,但确实行之有效。究其关键,贵在坚持,且坚持数年,必有好处。然而在现在的青年人当中,尽管他们的学习条件较之过去不知要好了多少倍,却恰恰是很难再看到有下这般苦功夫学英语的。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