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上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成绩如何?看800多名人大代表怎么说
分享至:
 (1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吴頔 2019-07-24 06:29
摘要:稳住企业是关键中的关键。

营商环境怎么继续优化、“三大任务”如何完成好、垃圾分类如何久久为功……昨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扩大)举行代表分组会议,800多名市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应勇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上半年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和评议。

转型“阵痛期”更要精准施策

上半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1%。代表们在给出“总体平稳、符合预期”的评价时,亦感到一丝危机感。

大家感到,大家感到,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要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和优化环境的工作。

“稳住企业是关键中的关键。”方世忠代表认为,做好安商稳商和招商引资工作,不仅要多走访企业,还要研究企业、产业。“如今竞争加剧,要走进‘藏区’深处,没有两把刷子,没有一点对产业和企业的研究,不可能招到好企业、好项目。”

杨军代表亦有同感:“招商引资要懂产业,而不是说为今年完成指标引进一些标杆性企业,第二年又转到另一个方向去了,这样对企业的关注不是持续的。”他认为,作为园区管理者,要学习研究产业链,要多走出去看看,可以请圈内人来看看整个的产业链是否完整,以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李静代表说,招商引商环节已经到了“2.0”或“3.0”的版本,要改变原有模式,高质量招商,培育新动能、新产业,还包括政策的制定。

近几年,制造业投资持续加大,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潜力较大、动能较足。陆青代表提出,要重点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上下功夫,抓住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

“要立足全局看工业,处理好‘向内看’和‘向外看’的关系。”马列坚代表认为,传统产业仍然对上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持续不断加强工业投入,努力实现工业发展正增长;处理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进一步找准供给侧需求,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处理好短期战略和长期战略的关系,既要有“短平快”的战略,又要有一些大项目的支撑。在蔡小庆代表看来,要重视产业生态发展,促进制造业发展,在相关政策的落实过程中,需要企业适应好发展“逆周期”,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适应好“逆周期”。

目前,新老产业接续、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阵痛期。一方面,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很大;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虽然成长很快,但是体量还不够大、比重还比较低、支撑力还不够强。罗钥代表说,落后技术正逐步被市场淘汰,一些新产业逐步开始崭露头角,但目前所占比重还不高,这个过程中一定有阵痛。“过去,我们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现在5G的风口出来了,我们不能等到风口来了再进入,要在风口之前提前布局。”他认为,产品的迭代十分频繁,政策也需要跟着市场和企业需求走,不断迭代调整。

代表们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要用改革的办法破除发展瓶颈。全国各省市都陆续推出了各种招商政策,在这个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上海的优势?姚健代表建议,政府在进行政策规划和前瞻性政策储备时,可更多考虑企业发展变化的需求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精准施策。“现在企业更缺的是精准的施策,要让企业对‘实体经济10条’‘民营经济27条’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信心。”

把握上海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三大任务都有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工作的重中之重,自然也成为代表们讨论的热点。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提振精神、鼓足干劲,把握好上海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不能简单地进行空间扩大和政策平移。”刘晓红代表建议,要在提升企业满意度、做好政策总集成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时,还要研究“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的实质内涵,加快推进自贸区相关条例的修订工作,理顺国家法律、部委规章、国际规则与地方条例之间的关系。

“发展自贸区新片区,一定要用好、用足上海各区现有的企业优势。”杲云代表认为,现有要求是要求企业进入有形的物理区域当中,但新片区范围有限,很多高能级的企业都在“关外”,建议以“电子围栏”的形式,吸引能级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优秀企业加入,享受到税收、通关等方面的便利,从而进一步激发自贸区新片区的活力。

就在本周一,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正式上市交易。“25只股票涨势均超80%,成绩喜人,对提振信心十分重要。”代表们纷纷表示,这是中央着眼于创新驱动发展、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要用好这一资本市场制度的重大改革创新,为科技创新赋能。

毛祥东代表表示,要注意引导更多资金投入科技领域发展,支持包括半导体、人工智能、芯片等在内的高新产业。“应出台一些理性的调整政策,市场要有很好的控制和调整,才可以保证长期的健康状态。”黄建忠代表说。刘明华代表也建议,要加大风险管控和惩罚的力度,促进科创板健康发展,培育更多优质科创企业。

“既要关注科创板的厚度,也要关注科创板的宽度。” 罗钥代表认为,第一批上市企业都是“硬科技”企业,要注意避免青黄不接,考虑在时机成熟时,将更多科创相关产业的优秀公司纳入科创板。“如果这些企业都能登陆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提升是很大的,对于拉动经济、带动资本市场也有巨大帮助。”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快。”在刘明华代表看来,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依靠各个条线、各个省市加快对接,合力推进,协同发展,解决好目前长三角地区各省市之间存在的产业重合与资源配置问题。“要有统一的产业布局,上海各区也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借势在更高层面与外省市进行优势对接。”杲云代表说。

代表们一致认为,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抓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和虹桥商务区三个重点区域建设,让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尽快落实落地。“除了协同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在医疗等民生领域也要加强对接,让长三角的人民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陈国强代表说。

再过几天,就是第二届进博会倒计时100天。“听到第二届进博会场地扩大、参与企业和国家大大增加,非常振奋。”黄有方代表说。代表们认为,要进一步创造一流的城市环境和服务保障,把进博会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垃圾分类从“盆景”走到“森林”

昨天应勇市长讲起垃圾分类时,起身面向全场深深鞠了一躬,“要为上海市民点赞,向上海市民致敬,向上海市民表示衷心感谢!”谈起这个场景,不少代表依然感慨。

马新华代表就很有共鸣,“我有切身体会,真的要为上海市民点赞!”他所在的小区是商品房小区,起初推进特别慢,居委会做了很多宣传,就撤桶、设点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小区居民的微信群里对此有很多议论,经常吵起来。“我觉得这件事好像有点困难,可是到了7月1日,一夜之间所有桶全部撤掉了,我惊讶地发现群里面一点声音都没有,整个小区五、六百户家庭,只设立了南北两个投放点,但我们居民没有任何反对,大家都很自觉地遵守,我们竟然这样平稳过渡了!”

在马新华看来,这与居委会前期工作分不开,同时也是上海市民素质的体现。“这说明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大家认识到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体现了上海市民的高素质。”

“市民都自觉遵守,志愿者也全心投入,成效非常显著。”来自南京东路街道的张婷婷代表介绍了街道实施垃圾分类以来的变化——生活垃圾总量从每天的130吨减少到125吨,不仅减量明显,湿垃圾比例占比显著增加,这说明居民分类精度也大大提高。

市人大代表崔明华说,前段时间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对全市16个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感觉比原来预期要好。“此前垃圾分类搞得好的小区,还是个别盆景,现在区域化的大片森林有规模了。”尽管各个区域的分类进度还有些差异,但是落差在减少,越到后面做得越好。

在顾洪辉代表看来,垃圾分类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城市形象、生态保护和老百姓获得感。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了,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考虑,那么,垃圾分类的意义就出来了。

不少代表关注垃圾分类的末端处置环节。市人大代表李韶平说,每天产生这么多的垃圾量,末端处理压力是相当大的。目前,湿垃圾通过环卫密封的车拉到指定的处理站,这个处理过程是否可以优化,要把钱尽量用在刀刃上。王震代表也表示,末端处置的能力还有待跟进,目前,一些区的垃圾车数量有限,新买的车还不到位,有的只好连轴转。建议在末端处置上,规划、水务、环保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垃圾分类。

“既要落实法治的刚性,又要善用治理的柔性。”李新华代表说,这段时间以来,围绕这一话题社会各方的讨论不断,但在不同声音交汇的背后,是全社会共识的逐步形成,正所谓“分的是垃圾、聚的是人心”。我们既要落实法定的刚性,推动垃圾分类严格依法执行,也要调动更多市场和社会的资源,用好近年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小区综合治理等工作的成果,用治理的柔性、韧性来弥补漏洞。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