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报名和录取比达200:1,“西部计划”医学生从上海分赴40个国家级贫困县助力村医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19-07-20 19:31
摘要:大二时候她的奶奶得了急性青光眼,眼压急剧升高,因为农村缺少医疗条件,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最终导致一只眼睛失明,为了不让这样的案例再发生,她决心回到农村……

土生土长的上海男生许超,从初中就开始在校园里做志愿服务,高中时获得保德信青少年社区志愿者奖中国地区金奖,今年从上海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前往云南江城参与“西部计划”乡村医生项目。

20日,来自全国各地像许超一样的40名医学相关专业背景应届毕业生,经历“200人取1人”的精挑细选,并在沪经历一轮集训后,正式踏上西部计划“关爱乡村医生分项”征程,分赴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四川、重庆、江西、海南、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等40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至少为期一年的乡村医生健康扶贫。



【乡村医生有多缺?】


“我既是一个老医学生,也刚参加完扶贫挂职。”作为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司长、扶贫办副主任,诸宏明与这批“新医学生”很有共同语言。作为专业对口的志愿者,他们在校学习期间与当年的诸宏明一样,背了好多书、考了好多试,而今还不及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不及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就贴身在祖国大地上再学习、再实践。


“在全国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口占40%左右。”诸宏明告诉他的“学弟学妹”医学生们,国家还有不少乡村没有医疗机构,或者有医疗机构却没有医生。排查发现,截至去年底,全国46个乡镇没有卫生院,1022个行政村没有卫生室。而医务工作者的缺口其实更大:全国有666个卫生院没有全科医生或者执业(助理)医师,80%集中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有6903个卫生室没有合格的村医,53%集中在“三区三州”。诸宏明结合自己的健康扶贫经验表示,在不少地方,村里有了学医背景的大学生就非常幸运。到今年年底,国家力争全面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空白点”,实现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

“过去,我们把乡村医生称为‘赤脚医生’;如今,约150万名乡村医生正为近7亿农村基层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疗。”在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指导中心主任余敏安看来,正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乡医村医对扶贫具有基础性的保障作用,而他们也需要甚至更需要全社会关爱。



【报录比“200:1”】


在距离完成全国脱贫攻坚目标只有一年半的时候,“两不愁三保障”中“基本医疗保障”目标如何实现——青年们在行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展16年来,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迄今已有29万余名大学生加入其中,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的“三支一扶”工作。

不过,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委员熊剑也坦陈,从覆盖范围、实施效果等看,“三支”中的支医与支教、支农仍存在一定差距,支医专业性相对更强、对志愿者要求更高是主要原因之一。


熊剑透露,目前“西部计划”每年招募约2万名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投身一线,促进农村基层社会事业发展。今年报名者达12万名左右,其中7800多人选择支医志愿服务,通过层层选拔,40人脱颖而出。此前两年就实施覆盖50个驻点贫困县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的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与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合作,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下设立“关爱乡村医生专项”,并为首批专项志愿者开展专业培训,给大学生提供了村教、村官之外的另一项乡村医生帮扶任务。



【“第一份工作”有温度】


黝黑肤色、结实身材,说着带有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彝族小伙吉克依呷来自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此次将赴凉山普格县工作。


“他们要走很远的路,才能看上病、治好病。”他说,在凉山地区见到太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而最基本的村医体系都没有完善。入选“西部计划+乡村医生”项目之后,他既感骄傲,又存担心。此次在复星集中培训,他平生第一次坐飞机,也是第一次来到只在电视上见过的上海,但通过一系列专项培训,“感觉心里越来越有底,对专业能力也信心十足,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基层医疗体系构建尽一份力。”

40名队员大部分来自于服务地的所在省区,也不乏跨省服务的志愿者。比如,来自丽江的魏媛媛将前往陕西省清涧县,大二时候她的奶奶得了急性青光眼,眼压急剧升高,因为农村缺少医疗条件,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最终导致一只眼睛失明,为了不让这样的案例再发生,她决心回到农村……又如李素银,将驻点红河元阳县,家庭贫困的她在社会爱心人士资助下完成了高中和大学学业,于是决定以参加西部计划·乡村医生项目的方式来回报社会。

云南永胜县驻点扶贫的老队员马怡骅说,印象最深的是从县城到格克村的那次走访,山路开车和水面渡船一共用了8个小时,进村的路只有一条,当地人叫“天路”。“天路”两边便是悬崖,路宽不足2米,但这是通往自然村必经之路,也是村医采买药材、村民外出的必经之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意义重大,深入一线,驻点扶贫,我是幸运的,因为能做一份有理想的、有温度的事业。”她说。

图片编辑:笪曦
图片来源: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