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剧评 | 一场寻“死”之旅,人间光怪陆离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菲 2019-07-18 20:01
摘要:话剧《五脊六兽》借鉴传统戏曲形式的巧思

一旦讨论到生死,就接近哲学。近日亮相演艺大世界2019国际戏剧邀请展的剧目《五脊六兽》,用玩笑的形式演绎一出濒死之人寻求“死得其所”的荒诞故事,让人回味无穷。这部由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带来的作品,也是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托制作剧目,用中国大戏院艺术总监田沁鑫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气质奇特的作品。

“五脊六兽”是北方俗语,接近混不吝、胡天野地的意思。讨论生死大事往往十分沉重,用荒诞形式“五脊六兽”一番才能消解。剧情是线性铺陈:明朝永乐年间,北平酱菜园的老板老诚行将就木却迟迟不肯咽气,原来,如果没有老家南京的城隍庙开具的冥途路引,他就不能安心投入轮回。由于南北路途堵塞,物资运不到北平,儿子小诚带他上路,回南京寻找冥途路引。一场寻“死”之旅,一老一小遭遇人间光怪陆离,用死亡的终极视角统摄人间百态。

一般而言,这样哲学意味强烈的荒诞戏剧往往叫好不叫座,发人思考却很难让人喜爱。《五脊六兽》的破解之道是,巧妙化用传统戏曲的形式,极大提高了舞台的表现张力,使得演出非但不显压抑,反而空灵跳脱,四两拨千斤地“钩”着观众一路跟随主人公直面生死的沉重问题。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从话剧角度为传统戏曲立足自身特点发掘新的表现空间,提供了有益借鉴。

舞美直接采用了传统戏曲舞台的“一桌二椅”,并且更为简洁:一轮明月顶天立地作为背景,台上只设一桌一椅。这桌椅时而作灵床、时而作板车、时而作舢板、时而作棺材……跟剧情接轨得十分自然。傀儡戏的形式借用得也妙,两个杖头木偶一会儿代表列祖列宗,一会儿代表老诚小诚自己。还有一处值得一提,小诚在临近南京的河道里遭遇了在舢板上卖唱的美丽女子“自来红”,他并未发现这是由男演员操纵的“水傀儡”,付出了16岁少年的一片纯情初恋。历史上的水傀儡戏虽然没有在运河上用妓船卖唱演出的记载,用在这里“戏说”却显得十分贴切。戏里戏外的水傀儡说起来发源甚是古老,汉唐就有记载,宋代直至清代均有宫廷内外的演出描述,现在只能去越南一睹水傀儡传播域外的风采了。这也可见,主创人员对戏曲历史的钻研颇深。

这出戏对演员的考验更是全方位的。台词荒诞和古雅并存,在荒诞的语汇中夹杂大量诗词曲赋。特别是对形体动作的要求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两个主演一会儿模仿悬丝傀儡,一会儿扑打腾跃,动作精准无误。饰演儿子小诚的女演员肢体动作吃重,却毫不影响台词发挥,展示了堪比刀马旦的身段基本功。

反串也是《五脊六兽》的一大亮点。饰演儿子小诚的是女演员,老诚的老相好豆腐西施“一枝花”则由一男一女共同扮演,女演员传达了“一枝花”多情的一面,男演员反串更让“一枝花”出彩,很好地展示了“一枝花”决绝的性格面。水傀儡“自来红”更妙,开始由女演员操纵戏中戏,后来揭穿身份又由男演员“小精豆”操纵,水傀儡、男演员、女演员,三者戏里戏外巧妙互换、反转自如,与女演员反串的小诚互相对比,映衬了人间情感的五光十色,难怪小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不过既然本剧的主题直面死亡,生与死的界限都可以模糊,那么真与假、男和女、欺骗与真情,这一切又有什么分别心呢?

(本文作者为古代戏曲专业文学硕士)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