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苏州河贯通,理解母亲河的新起点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丹韵 2019-07-07 14:37
摘要:担忧贯通后的苏州河空间打造得太好,往“高大上”发展


苏州河两岸贯通开放,近日发布了新的进展内容。作为上海的母亲河,它曾是中国民族工业发源地和集聚地之一,承载了上海城市的历史记忆。

重构苏州河的空间,与黄浦江是否有所区别?年轻人对这条河流还存有怎样的历史感觉?

带着种种期待,记者重走苏州河沿岸,思考一个问题:空间的通畅,能否让河流的内涵与文化记忆也通向未来?



狭窄而割裂的空间

九曲十八弯的苏州河横穿上海,通往长三角腹地。曾经密密麻麻的货船已经消失,污浊发臭的历史已成过去。而今,几经变迁,它即将迎来新的贯通规划和空间重塑。

沿苏州河行走,历时8小时。询问沿途市民,对苏州河贯通有什么期待,大家不约而同提及:它和黄浦江不一样,狭窄和零碎,未来它的贯通,最好也与黄浦滨江不同。

在苏州河边行走,更像一场探索者的游戏。从外白渡桥开始,东段的苏州河沿岸空间基础不错,岸边绿化茂盛,道路平整。

复杂而狭窄的空间 龚丹韵 摄

狭窄有狭窄的趣味。建筑与河道彼此之间只够双向单车道、人机混行。一旦汽车飞驰,行人就得紧挨着建筑外立面———这种空间体验有别于开阔的黄浦江,视线难以一眼望到尽头,反而增添探索的好奇。

“苏州河啊,水有啥好看的,好看的是两边的建筑呀。”一位正在散步的中年阿姨用上海话说道,“这里走走很有趣,我希望未来如果打通,还能保持有趣。”

有趣,是指苏州河边的健身步道,位于高高的防汛墙与绿化带之间。

河边的健身步道 董天晔摄

步道有些地方极其狭窄,窄到只够1人通过,有些地方组成亲水平台,时不时有人坐在平台栏杆处发呆。步道几乎半封闭,与道路基本脱离,犄角旮旯处难以察觉。不好的地方是,一路总能看到吃到一半的外卖、烟头和空塑料袋躲在某个角落。

伴随阶梯的起起伏伏,几乎每一次脚下的迈步,都能望见不同的天际线。

如果沿苏州河步道健身,那是一场与重力的长久对抗,长跑+爬楼梯,这样一种马拉松体验,估计全上海独此一家

龚丹韵 摄

一路向西,河岸呈现不同风貌。时不时穿过桥洞,跨过绿化。空间体验上的零碎,并不是铺桥筑路这种物理上的贯通就能抹平

中段,河道3个大湾更显复杂。中远两湾城,作为闻名上海的巨型小区,直接附着在苏州河之上,让河道成为小区封闭式内景,几度引起争议。

而现在,小区门卫不会阻拦外人进入,理论上已经开放,只是步行者需要从河边转弯,走一段腹地,进小区大门,才能再度寻回河岸线。相比之下,云岭西路上的某些临河楼盘至今也没有提供亲水空间。

居民住宅讲究封闭与安全,而河岸空间倾向公共与开放,这对矛盾一直是苏州河贯通的难题,如何解决,恐怕需要留给未来的微更新项目、社区协商与自治平台。

傍晚,走到长宁区的苏州河景观步廊。双向3车道以上的长宁路,为沿岸建筑提供了良好的退线空间。精心设计过的景观步廊其实只有普通上街沿的宽度,但是风景尤其优美:

龚丹韵 摄

河边高高的行道树终于不见,这一段苏州河,树木不再代替人眺望河水,与视线齐平的曲线性栏杆错落有致,不仅时尚,还留下几处可供休息的座椅。

太阳落山,附近3公里内的居民几乎鱼贯而出,向河边聚集。景观步廊到处是散步、夜跑、聊天的人群。亲水空间在此处终于发挥应有的价值。

一路走来,苏州河复杂狭窄的空间令人印象深刻,但更让人牵挂的是,苏州河独特的历史文脉如何在天然割裂的空间中传承。



工业厂房的激活

生于1981年的刘毅至今印象深刻,小时候父亲骑着自行车载他经过苏州河,恶臭迎面而来,他需要一直捏着鼻子。

2000年左右,艺术家丁乙,也是他的老师,找到了一间正对苏州河的厂房作为画家工作室,把他叫去帮忙。他才发现,河水已经不臭了。

薛松和丁乙是第一批看上苏州河厂房的艺术家。本世纪初,他们一直想在市中心片区找一间高高的、宽敞的工作室,当时正逢河边工厂的搬迁大潮,留下大片空房,看遍南岸、北岸后,最后相中了莫干山路。

从此,原本的上海第十二毛纺厂车间成为画廊,技术科办公室成为工作室,而工人浴室成为创意商店

薛松还记得,刚刚搬进去时,路边时常看到煤渣。周边的厂子倒闭不久,对外租赁,隔壁邻居大多是小作坊式的服装厂、印刷厂,到了午饭时间,工人们排队在桥上过河,或者三三两两走出厂门。

后来,薛松的经纪代理人劳伦斯来了。劳伦斯作为经纪人,把国际艺术圈的人纷纷带了进来,当代艺术的中外交流就在上世纪末的上海开始了。

几位画家共同记得,当时和出租车司机说要去莫干山路50号,对方说不知道怎么走。他们自己也未曾想到,后来这里就叫M50创意园,一批批艺术家跟随他们的脚步搬了进来,直到如今,已是上海当代艺术云集的殿堂。

刘毅坦言,作为80后,受到的历史教育一直比较宏观。鲜活的城市史、地方史还是在来到M50之后才开始感兴趣。

如今,作为大学艺术学院的教师,他自己也在M50租了一间100平方米的工作室,供学生们学习、展览、交流。去年起,为响应创意园的活动,他组织学生们为创意园的各栋建筑墙创作公共壁画,俗称涂鸦。但他的要求是,作品必须符合M50的风格,需要与历史对话。

这群90后学生此前一直以为M50就是创意园,查了资料才发现,原来创意园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为信和纱厂,是中国民族轻工业的摇篮。

在上海城市的功能布局中,近代工业由东西两个片区组成。向东,沿着黄浦江;向西,沿着苏州河,由此形成沪东工业区、沪西工业区。上海民族资本的面粉工业、纺织印染工业沿苏州河兴起,在中国近代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莫干山路工业区就是其中之一,地形犹如一个半岛。近1个世纪里,这里的建筑格局几经变迁, 厂房经历了民族资本—公私合营—国有企业,名字从信和纱厂、上海信和纺织厂、第十二毛纺厂到上海春明粗纺厂。而如今,它是上海苏州河畔唯一保存相对完整的工业区,建筑形态覆盖了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的各种类型。

学生们在纺织博物馆里看到了棉纺厂的老照片。于是涂鸦作品中,出现了身着工作服的女工。有人把创意园现成的铁门直接画成怀旧搪瓷杯。有一位学生异想天开,画了信和纱厂的工人正在指挥路口交通。

龚丹韵 摄

历史的壁画,与现在的时空交替。“公共艺术不单单为了好看,还要有意义。对于城市来讲,历史文脉是一种美,一种乡土共鸣和归属感。”刘毅说。

效果也很好。尤其是一些老外,有的特地打电话问创意园,这些壁画能否拍照、壁画是什么含义……



小心翼翼地控制新旧比例

黄薇在M50创意园工作了11年,对哪一栋楼曾经用作什么,有过哪些艺术家如数家珍。

如今,大家尤其珍惜这片厂房。租户中不乏10年以上的老店。第一批进驻的薛松等人,在20年后,工作室还在,这几乎是一个奇迹。

相比于其他艺术区,从艺术家入驻到租金高涨后过度商业化、高端化,最终赶走了原创和艺术,M50仿佛一方净土,依然面貌如故。据统计,这里30%为画廊,30%为复合新型空间,30%为艺术家工作室,再加上一些餐饮配套。

莫干山路一带的涂鸦 董天晔 摄

在20年的发展中,每每看到城市日新月异,苏州河岸的工业建筑渐渐减少,艺术家们是不安的,随时准备好撤走。直到去年,得知苏州河贯通规划,其中M50获得市级层面的重视,始终惴惴不安的艺术家们终于放下了近20年悬着的心。于是,近期不断有工作室重新装修,各种中外艺术交流活动越发频繁。

董天晔 摄

采访时,于M50处断头的苏州河岸正在打通施工中。楼上的租户打开阳台的门,望着河水和工地,用期待的口吻说:“本来我这里地理位置最不好,创意园最里面,现在反而成为最接近河水的景观带。可以想象未来贯通以后,北岸的人能够直接走到M50,我们不再是文化孤岛,多好呀。

黄薇期待的是,未来的苏州河可以像法国的塞纳河,成为闻名全球的艺术空间。当一座城市,有一条布满艺术生命力的河流静静流淌,它一定会吸引全球旅客,充满文化魅力。

也因此,所有被采访的艺术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忧和期盼———但愿这里的空间贯通后,依然能保留沧桑的历史感、工业感,能小心翼翼地控制新旧之间的比例。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李明洁对此颇有同感。尽管华师大位于苏州河的西端,但她常常去M50看展,或者学术交流。她随意列举了几个苏州河岸的老建筑:

除了面粉厂、纺织厂,还有美查制酸厂(后改名为江苏药水厂)等外商在中国开设的第一批化工厂。上海啤酒厂,邬达克为它设计了厂房,如今成为梦清园的保留建筑。恒丰路桥一带,曾经福建商会在此集资办桥,外国人在上海举办赛船总会等。而如今的南苏州河路1305号,获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物遗产保护奖”。

她坦言,尽管华师大、华政两所大学紧挨苏州河,但如今的大学生,几乎不怎么了解苏州河的历史。去年,她策划的改革开放40年展览中,展出陆元敏拍摄的苏州河历史照片,请学生观看纪录片《一个叫做家的地方》等,年轻的学生们,不管来自本地还是外地,都无一例外表示极大震撼和惊讶———

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苏州河曾经遍布运粪的船只,原来苏州河如此有历史印记,原来上海城市曾经这样走过……



人的激活、日常活动的营造

上海历史学者苏智良,因为四行仓库的研究,与苏州河结下不解之缘。

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位于光复路,紧贴苏州河。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主要用于堆放银行客户的抵押品和货物等,是当时苏州河沿岸规模较大、结构坚固的仓库建筑。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为保证军需供应,在仓库北、西圈地约30亩设立“上海特别市中央市场”,成为上海集中经营蔬菜、水果、猪肉、腌腊、南北货、禽蛋、酒业、筋粉、酱菜、药材、柴炭等批发市场。新中国成立后,四行仓库交付给上海市商业储运公司做仓储使用,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文化用品专业市场。

在苏智良等学者呼吁下,2014年4月,这栋一直伫立在苏州河沿岸,默默诉说着城市抗战苦难历史的建筑,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启动了修缮。

剥除加盖的漆面后,四行仓库终于露出原本的面容,尤其是西墙,抗战时的弹孔在墙上留下无数个洞,弹孔的原始形态被保留下来,所有参观者直面弹孔墙时,无不感到震撼。

1937年的弹孔墙 四行仓库提供

今天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 董天晔 摄

如今,在原址西侧重建的约4000平方米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已是国内少有、上海仅有的抗战战场遗址馆、战斗过程展示馆、英雄集体纪念馆。

去年8月13日,为纪念淞沪会战,“国旗下成长”上海青少年升国旗暨爱国宣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四行仓库的广场举行。

那天,在《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中,数百位青少年和市民肃穆而立,注视着4位小护旗手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正步而出。弹孔墙下的讲述把现场数百位观众带回了战火纷飞的1937年。同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也在这面弹孔墙下的广场举办。

上海市中心,现在想找到这样一个遗址纪念馆,实在太难了。”苏智良感叹,“过去每年淞沪会战纪念日,活动集中在宝山,但说实话,宝山有点远,来回路上超过2小时,能带动多少人特意前往?放在市中心影响力就不一样了。

四行仓库纪念馆内部 董天晔 摄

类似的历史记忆点,苏州河边还有很多。

比如河流尽头的礼查饭店,名人辈出,周恩来、爱因斯坦等名人都曾住过,现在变成“高考圣地”。为了沾沾文气,每年高考前一房难求。

龚丹韵 摄

河滨大厦,现在依然是居民住宅。但历史上,它曾是数以千计犹太难民来东方避难的第一站。

龚丹韵 摄

今天的河滨大厦,外观依然独特而美丽,但内部已环境落伍,它的历史价值如何被铭记,更多得依靠居民们的自发和自治活动。

位于四川路桥的上海邮政大楼则是一栋保护建筑,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它就是一个人气不足的案例。

龚丹韵 摄

建筑外观保护良好,作为邮政博物馆也开放给人随时参观,但是一走进去,大堂冷冷清清,没有展览时只能看到简单粗略的介绍,缺乏互动项目。

记者遇到2位杭州过来的游客,偶遇此处,起初都不敢推开笨重的大门进入。不熟悉历史的他们几乎一头雾水,参观后只觉得穹顶雕花和柱子很好看,“与外滩的建筑有点像”,再多的内容也没有了。

苏州河狭小的空间特征注定,它的文脉和记忆,仅仅靠建筑冰冷的展示,很难被公众看到。这里视野不够开阔,桥梁和割裂的空间尤其琐碎。它必须依赖鲜活的人,依赖热气腾腾的互动与交流。



文化记忆同样需要贯通

就在几个月前,苏州河中心城段两岸贯通工作的座谈会广邀各界专家齐聚一堂,会上提及的几个特点几乎与记者步行采访的感受高度一致:

比如,不同于黄浦滨江,苏州河周边复杂。众多历史建筑、厂房、居住区、校区,合围起苏州河狭小的腹地空间。整体能够运用和调整的空间十分有限,具有更强的城市更新特征。

又比如,防汛要求与空间功能矛盾。苏州河两岸设置了5.2米防汛墙,而苏州河水面高度以及防汛墙内侧的地面高度相对较低,导致市民在苏州河防汛墙以内步行,依然难以亲近水面。

还比如,各类跨河桥梁众多。从外白渡桥到外环这一区间,苏州河上约30座桥,拟建约5座,未来总共超过40座。桥梁建造年代跨度大,有车行桥、人行桥,河上各类管线桥等,对河道景观影响较大。

龚丹韵 摄

面对情况复杂而棘手的空间贯通,苏智良、李明洁等学者不约而同提及几个相似的建议。

其一,因地制宜,更多靠文化活动而非硬件激活空间。

“苏州河和黄浦江不一样。黄浦江大气,有宽敞的码头、外滩、洋房。而苏州河更加亲民,碎片化的空间,应该更加日常化。”苏智良说。

客观条件上,苏州河岸不可能连成一片,它的趣味和特色就在于空间零碎、狭窄,景观多变。

龚丹韵 摄

再加上楼盘、校区切割了苏州河,未来的贯通最好能因地制宜,多发挥居民自治,多使用PPP模式的微更新手段。以文化活动连接破碎的空间。

学者们甚至有一些畅想,比如陈歌辛的歌曲《苏州河边》多达十几个翻唱版本,邓丽君也唱过,能否把这些版本歌曲,做成苏州河的音乐空间;

苏河湾、M50、四行仓库等处,适合打造一系列春夏秋冬不同的读书会、展览活动;

当然,也缺少不了体育活动,设计特别的河边马拉松路线……

其二,上海是海洋文明重要的节点,从青龙镇港口到上海港,苏州河正是水的文明。曾经,苏州河的码头鳞次栉比,象征性恢复几处码头,注重对年轻人讲述上海的历史。

其三,苏州河的空间特色是“亲民”,而非“高端”。多位被采访对象担忧贯通后的苏州河空间打造得太好,往“高大上”发展。

上海不缺高档的商业空间,倒不如让苏州河遵循本身的历史传统,进行差异化竞争,保留它的亲民,尽可能结合历史文脉,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亲民的、鲜活的、日常的交流与激活,或许能让母亲河不只有形态的贯通,更有内涵与文化记忆的流动与传承。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