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接轨大上海 平湖市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样本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晓敏 2019-07-05 16:10
摘要:新埭开展无讼品牌创建以来,辖区内‘万人成讼率’有了明显下降,今年1-5月份,法庭月均受理案件59起,较去年同期下降53.2%,无讼成果显而易见。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省平湖市作为嘉兴乃至浙江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排头兵、右先锋,在经济发展、社区事务、文化交流、社区管理等诸多领域分别实现与上海的高度对接,进一步加快与上海同城化步伐。

 

三点半学堂,探索“友邻善治”新模式

 

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积极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新路径,逐步形成了“友邻善治”、“红色物业”小区治理等基层治理的平湖模式,实现了资源在基层整合、服务在基层拓展、问题在基层解决、民心在基层凝聚。

在平湖市当湖街道北河溇社区,有一个特殊的学堂,叫三点半学堂,因为这里的孩子都是三点半放学,社区里的党员、社工就把孩子接到这里,使之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知识的课外学堂。

“小学生放学一般在下午三点半左右,我们这里的居民以外来务工人员居多,有不少是租房子的,社区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的问题很突出。”北河楼社区书记沈斌说,当湖中心小学距离社区不算远,但中间隔着一条车流量较大的马路,家长也不太放心孩子自己回家。为此,社区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开设“三点半学堂”,孩子放学由社工接送,同时,在社区开设家庭作业辅导、兴趣班等课程,让孩子们在等待家长“认领”的过程中,也能有效利用时间。“三点半学堂”从2014年开办至今,规模不断扩大,很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学堂里,孩子们在认真做作业,如果遇到难题,身边的社工会马上进行细心辅导。这里的社工也是社区里的居民,他们利用闲暇时间,义务照顾孩子,从而解决了小区部分家长后顾之忧。而到了晚上或者周末,社区里的党员也会主动来到学堂,结合自己职业,为孩子们辅导课外知识,小小学堂也成了邻里互帮互助的平台。

三点半学堂是社区党员收集居民意见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举措。在平湖,街道设立了友邻中心,社区设立了友邻汇,小区设立了友邻点,三级友邻网格搭建起“共享共建”的社区小单元,党员带头,居民参与,大家共同打造出“友邻善治”的社区治理品牌。

 

圆桌自治会,搭建协商平台让商圈“聚起来”

 

位于平湖市中心的水洞埭社区,辖有8个商圈、400余家企业和商户。坐拥繁华地段,社区工作者却一度“揪心”:经营环境脏、占道经营现象多。去年8月,水洞埭商圈党建联盟成立,8个商圈定期开展“圆桌汇”等活动,谈问题、谋发展,之前提到的老大难问题被一一化解。

由于所辖商圈内的部分街区、路段内出现较严重的乱停车、乱设摊及占道经营等问题,给相应地段交通及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同时商圈商户之间各类纠纷也为水洞埭的社区治理埋下诸多隐患。物业、商家、社区居民等个体遇到问题都是直接向社区反映,各个主体间缺少有效沟通机制。如何将这些类型、规模、性质均不相同的分散商户团结起来,进行有效管理,并进一步激发商户的集聚效应,这是社区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难题。

社区社工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找出各个商圈骨干代表,分别建立7个自治小组,以社区“圆桌自治会”的形式开展协商沟通,并选举成立了商圈商户自治会,组建了自治会议事平台,入会会员200多家,并在街道友邻中心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和活动室。

自治会整合各自治小组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如开展了消防技能比赛、五一职工欢乐跑比赛、美食汇等。同时,积极号召会员践行社会责任,关爱弱势群体。

商圈商户自治会的建立为7个商贸集聚地的商户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自治会不仅是商户自我服务自我保护的“娘家”,也是商城、商户之间协商矛盾解决问题的“娘舅”。如世纪商业中心与大润发之间因为开发商遗留问题,造成物业管理、车位、卫生等互相对立多个问题,导致世纪商业中心周边一圈脏乱差,多年不能达成共识,后经社区和自治会的共同努力,多次协商沟通,终于达到一致意见,目前物业管理越来越顺畅。同时,针对商圈商户员工在租房、职工医疗互助等各方面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服务项目,打通商圈商户自治会自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社会治理,不能是干部干百姓看。“关键要通过党建引领,在全社会和各领域激发群众和社会组织自觉,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平湖市委负责人说。

“有种一呼百应的感觉!”水洞埭社区党委书记凌在良说,各商圈组织人员自发巡逻,原先的“老大妈巡逻队”可以“退休”了;之前,每年三四十起的窨井盖被车压坏事件,让社区工作者疲于奔波,现在广大商户发现情况就上传微信群,凌在良再转发给社区共建单位,“动动手指”就能解决。

 

 

息事无讼,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近年来,平湖市新埭镇积极将无讼理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构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商共治平台,奋力推进“三治融合”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无讼不是完全没有诉讼,而是对美好社会的一种理想,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无限趋近于无讼的状态。” 新埭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潘二明解释道。

新埭镇为此专门成立了“息事无讼”工作室、村级无讼站,选聘了2名专职无讼员,并与11名兼职无讼员、110名无讼志愿者共同组成无讼工作团队,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无讼理念宣传等工作。此外,新埭镇还组建了“息事无讼”政策服务团、法律咨询团、道德评议团3个配套服务团队,为纠纷调解提供后勤保障。“通过‘息事无讼’工作室和无讼站的协同作用,我们要打造新埭自己的人民调解‘拳头’产品,树立调解品牌,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新埭样版。”新埭司法所副所长韩啸宇说。

就在不久前,“息事无讼”工作室及时化解了一起涉及24户经营户的集体诉讼案件。今年4月,新埭镇“三改一拆”办在对某企业违法建筑“破墙开店”进行拆除,该企业沿路违建门面34个,涉及租户24户,在对企业限期拆除通知后,24户集合起来要求企业赔偿,而企业方则摆出“法庭见”的态度,此事如若处置不当随时可能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新埭镇“息事无讼”工作室立即介入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引入“息事无讼”配套服务团队,就“三改一拆”政策及违法建筑出租中涉及的相关法条等进行解答,通过14小时的不间断调解,成功化解该起纠纷。

“新埭开展无讼品牌创建以来,辖区内‘万人成讼率’有了明显下降,今年1-5月份,法庭月均受理案件59起,较去年同期下降53.2%,无讼成果显而易见。”新埭法庭庭长王宗明对无讼创建工作十分肯定。

据介绍,自“息事无讼”平台创建以来,当地越级上访的事件几乎没有了。百姓有了问题有了矛盾,基本都能在基层就地化解。

“在泖河村、星光村、虹桥景苑社区等一批无讼村(社区)试点成功后,镇里将总结提炼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全面铺开无讼村(社区)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息事无讼’新埭品牌,并达到无讼品牌覆盖全领域、全方位,全面保障平安建设开展落实,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平安和谐的基础环境。”新埭镇党委副书记马根良说。

栏目主编:董齐兴 文字编辑:廖诗琪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