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党员张长青:“骨头医生”用手和心让千万人走得更稳、活得更好
分享至:
 (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19-07-01 18:22
摘要:前几年的春节,张长青意外地又接到了娟子的电话。“我已经完全康复了!正因为有您带给我的这段经历,我现在正在学医,希望能够治疗更多像自己一样曾经绝望的患者。”张长青说,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工作真的非常有意义。

当代社会,一个人在社交网络媒体的昵称,往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内心。有这样一位早已年过半百的医者,就给自己取名为“骨头”。

“当年选择学医,可能是被时代推着走的。但做一行爱一行,医生——骨科医生,这份职业给我带来的成就感,比起名与利,让我感受到了更长久而深远的快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张长青如是说。作为一名市教卫党委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他更愿意用每一次门诊、每一台手术来诠释“守初心、担使命”的意义,“我的初心就是服务于患者,用一双手和一颗心,让千万人走得更稳、活得更好。”

“死骨”重生的女孩也要学医救人

1981年,西北汉子张长青考入兰州医学院,毕业即选择了骨科作为专攻方向。他回忆,当时我国骨科受到材料和技术局限,医生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基本靠石膏来解决所有的问题。病人一旦骨折,就必须被固定在床上不能动弹,石膏也要在患肢上保留相当长时间。“每每看到患者把全部的信任交给自己,我却受材料与技术所限制无法解除他们的病痛时,内心深处便有说不出的痛苦。”张长青说,他为此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骨科领域有所突破,技术要创新,材料也要创新。

2001年,张长青接诊了一名股骨头坏死的年轻患者娟子。女孩高三,不仅面临升学压力,疾病更让如花年纪的她失去了对生活的向往。“股骨是人体最长的大腿骨,站立、行走、运动都依靠股骨支撑,因此股骨头部位也成为非常容易受伤的关节。”他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是供血中断或受损,导致其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等疾病。“它不仅会带来极大痛苦,更具有高致残率,甚至丧失行走能力。股骨头坏死多发于青年人群,且近年来青少年患者正在逐渐增加。”

这种常见病,也是疑难病。传统诊疗方案中,坏死的股骨头被切除并置换人工骨头,“但这一置换方式不仅价格昂贵,且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对于骨骼还在生长的年轻患者而言,最好是能帮他们保住股骨头、恢复正常功能。”

近20年来,张长青深耕股骨头坏死的“保骨”诊疗技术。他在美国杜克大学自体腓骨移植术的基础上改良原有术式并发明了专业手术器械,将手术时间从三四小时平均缩短至一个半小时,也减少了手术创伤。“腓骨是小腿骨,由于不起承重作用,切除影响较小。”他解释,但原本的术式耗时长,为此团队开创性建立了旋转式带血管蒂游离腓骨切取术和髋前入路股骨头坏死腓骨移植修复术,让将保髋率由59%提高至86%,“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也已被写入国际股骨头坏死疾病治疗指南。

前几年的春节,张长青意外地又接到了娟子的电话。“我已经完全康复了!正因为有您带给我的这段经历,我现在正在学医,希望能够治疗更多像自己一样曾经绝望的患者。”张长青说,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工作真的非常有意义。

全球首例的背后:不愿再对患者说“再等等”

1963年,国际首例断指再植技术在市六医院成功开展。自此,创新和奋斗精神就深深融入了骨科人的血脉。如今作为骨科学科带头人,张长青把材料创新放在并不亚于技术创新的位置,“骨科手术对所选材料的依赖度非常高,如果没有适当的材料做支撑,单凭技术仍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这些年,他又将目光投向了与骨密切相关的部位——关节软骨。

众所周知,人体的关节会因自然老化、遗传、运动损伤等原因导致损伤,但由于关节软骨无血管、淋巴和神经分布,缺乏自身修复能力,往往需借助手术进行人工修复。“受制于材料使用寿命等问题,即便是在关节置换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对于60岁以下的患者,特别是青年患者而言,接受二次手术的可能性很高。”张长青说,“我们能修复骨头,但骨头表面的软骨是无法修复的。如何重建关节软骨面,长期以来都是骨科领域绝症性的问题。”

“只能再等等。”张长青早已厌倦了这句话:能不能也采用自体移植的理念,找到治疗突破口?去年1月,因车祸导致股骨颈骨折,后又因股骨头病变引发关节脱臼的19岁男孩小陈找到了他,“我们一起试试!”

张长青想到,“肋软骨的组织形态与关节软骨相似,且同为透明软骨,我们可以通过肋软骨移植重建的方法修复变性剥脱的软骨面,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改善。”手术过程中,他取了患者一小段3至4厘米的肋软骨,根据膝关节缺损大小及形状进行适应性修整,随后植入膝关节缺损部位。“我们希望,能让患者得到最‘原装’的软骨修复效果。”就此,又一个“全球首例”——自体肋软骨移植进行膝关节修复重建术——再一次诞生于六院骨科团队。

目前,张长青带领团队已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2项,其中,用由自体全血制备而成的富含血小板、白细胞的血浆凝胶(PRP)来治疗慢性骨髓炎这一方法已顺利成果转化,被批准为三类医疗器械。这一制备简洁、价格低廉、自体无毒、无免疫原性的材料,已推广至全国一半省市的骨科治疗中,也为不少陈旧性骨折外伤患者带来了良好改善。

新技术和材料不应只写在科研论文里,而是体现在解除病痛上。”张长青说,这就是患者对医生最大的鞭策。

让每一处“小细节”成为仁心与暖心

不少人戏称,骨科手术是“木匠活”,总是敲敲打打、拆拆装装,而骨科医生也总摆脱不了身高体壮的刻板形象。张长青却不这么认为,“就像上海这座城市,为人为医要大气不失谦和。”充满“大竞争”的今天,许多“小细节”才是成败的关键,“尤其是我们这些与患者性命和生活质量打交道的人,一点一滴都不容马虎。”

在去年暑假的虹桥机场,德庆卓玛又见到了让她“重生”的医生叔叔们。2016年,得益于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六院骨科主任医师张伟筛查出这名藏族女孩患有先天性髋臼脱位,可通过矫正手术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但由于脱位时间长达10余年,矫正这一整体工程难度大、程序多,张长青邀请她前来上海手术,德庆卓玛也幸运地成为了第一个在上海接受矫正手术的患儿。

2016年5月28日,手术正式进行。切除增生和肥厚的关节囊及疤痕组织、找到发育不好的髋臼进行清理和成形手术、股骨截骨完成股骨头复位与细致休整、截断的股骨通过特殊设计的钢板进行固定、细致修复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平衡……上午11时,卓玛从手术室里被推出来,张长青摘下口罩:“手术非常成功!”几乎在同一瞬间,沪藏两地通过远程关注着手术情况的人们都为这个好消息而欢欣鼓舞。

去年,卓玛回到上海接受取内固定手术,如今,她与每一个花季少女一样,能行动自如地拥抱生活。“今年她高二了,如果明年卓玛能考取上海的大学,我们也将继续帮助她走好未来的路。”张长青说,让每一个“卓玛”都能站得直、走得好,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栏目主编:顾泳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市六医院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