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致党员干部:做一项事业,还是谋一个“饭碗”? | “七一”寄语
分享至:
 (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评论员 2019-07-01 07:56
摘要:既然选择投身其间,就意味着舍弃某种舒适和自由,意味着不能时时计算“性价比”,不能处处讲究“利益交换”,不能守着一亩三分地,不能有“精致的利己主义”,不能过于“佛系”“淡定”,甚至不能满足于“及格分”。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的98岁生日。昨天公布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党员总数已突破9000万。


从起步时的13人到今天的9000万,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壮大,中国共产党以矢志不渝的奋斗和创造走过了98年。作为党的诞生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始发地、梦想起航地,上海以一个特殊的视角完整见证着这段壮阔的历史,也用自己的发展,为历史增添着至为生动的注脚。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奋斗与创造,关键在于人的原动力。回望历史,我们党的事业,也曾“九死一生”,也曾“背水一战”。艰苦卓绝的情境下,有信念的人往往容易爆发潜能,并且历经考验,在没有路中闯出生路、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


到了今天,人们的面前似乎不再有枪林弹雨、血雨腥风;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已站上新的更高起点,不复创业初期那种困难和艰险。我们是否依然要葆有当初那一股奋斗的气和劲,是否依旧能拥有一种“创业者”的精气神?


写下答案轻而易举,难的是,用行动作答。显然,当下面临的情境,并不容许我们有半点闪失或懈怠。站在“再出发”的当口,面对“更上层楼”的考验,各级党员干部,更需要激发起干事创业的原动力,接续奋斗,富于创造,勇毅前行——这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身处不同时代、面对不同考验时始终不变的一颗“恒心”。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我们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做负重前行的人、披星戴月的人、鞠躬尽瘁的人,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有这样博大深沉的情怀,要有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上周的市委全会上,市委领导的这番话引发强烈共鸣。这种情怀和精神,指向内心深处的信仰,亦体现于日常具体的言行——在最现实的层面,党员干部如何看待自己的使命、如何对待手中的工作、如何度过自己的“8小时内”和“8小时外”?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把党交付的工作当做一项事业去追求,而不是当做一个职业、一个饭碗”。将手中的工作视作事业,为之付出全身心的奋斗,是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共有的特质,本也是共产党人必备的格局和境界所在——每一名党员在入党之初都曾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90多字的入党誓词提醒着人们,这是一项需要倾其全力投入的事业,既然选择投身其间,就意味着舍弃某种舒适和自由,意味着不能时时计算“性价比”,不能处处讲究“利益交换”,不能守着一亩三分地,不能有“精致的利己主义”,不能过于“佛系”“淡定”,甚至不能满足于“及格分”。


把工作当全身心的事业,还是当糊口的饭碗,甚至仅仅当一个“副业”,检验的是一名党员干部的成色,也将决定一个时代的前程。回望党走到今天、共和国走到今天、这座城市走到今天的历程,驰而不息的“奋斗”,相当程度上是“忘我”甚至“无我”的。正是一代代人向着理想、放下“小我”,才会一次次成就城市传奇,一次次创造历史奇迹,让这个民族一再趋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才得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有西方政治家曾经感慨,“中国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和长期奋斗的决心,是西方国家所经常缺乏的”。在需要成就新的大业的今天,需要应对新的挑战的当下,我们要做的,当然是把这个优势发挥得更好,让前行的动力变得更足。


而其前提,正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真正把手中的工作,当做值得拼搏、值得奉献的事业去追求和付出。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雍凯
本文刊于7月1日《解放日报》,原题为《工作当事业,方能成大业——论“激发干事创业的原动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