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寻找100个上海乡土文化符号
分享至:
 (2)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16-04-28 17:46
摘要:留存那些正在消逝的上海文化记忆。

一场名为“守城·望乡”的摄影展正在市群艺馆进行,展出的280幅摄影作品均出自80后摄影记者赖鑫琳之手。其中一半作品聚焦上海这座城市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出生在江西赣州的赖鑫琳是客家人,来上海已有10年。赖鑫琳说,上海最吸引他的不是日夜笙歌的繁华,也不是高楼大厦,而是能代表上海本土特色的传统物象和风俗;新上海人的身份能让他保持一段距离敏感发现上海本土文化的独特之处。

外滩。

 

在他的照片中,我们看到广东路的“马路股市沙龙”。场景是申银万国黄浦营业部,上海历史最为悠久的证券营业部之一。这里诞生过不少“马路巴菲特”,20多年来每逢周末,数以百计的股民在这家营业部门口交流经验和炒股心得。

马路股市沙龙。

 

一组“上海‘老浑堂’”照片,展示了正在消逝的上海洗浴文化。“浑堂”是上海人对公共浴室的称谓,如今在整个上海滩所剩寥寥。赖鑫琳拍摄的黄浦区府谷街的丽水浴室,是其中资格最老的一家,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

老浑堂。

 

赖鑫琳还喜欢拍那些在摩天大楼包围下,横竖交错的老城厢弄堂。那里仍然执著地保存着老上海早先的影子:马桶、痰盂、煤球炉、衣服被单撑起的“万国旗”、门前挂着咸肉条和干河鳗的腌腊行、一声声“磨剪子嘞锵菜刀”的悠扬吆喝声……

上海老城厢。

 

赖鑫琳还拍摄过军工路上的东方国际水产中心制冰车间,曹家渡废墟中演奏手风琴的老者……每组图片都是多次拍摄、访谈的结果,有的甚至跟踪了好几年,有些拍摄对象后来成了他的朋友。赖鑫琳说,他拍摄的不仅是一种空间的消逝,也是一种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消逝,一种文化的消逝。

废墟手风琴老者

 

究竟什么才是上海的乡土符号?赖鑫琳的照片是其中一种记录和诠释。2016年市民文化节首次举办“上海乡土文化大展”,28日起面向市民征集乡土文化展品,希望发掘更多与上海乡土文化有关的故事,长期在这座城市里积淀并不断发展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事物,提炼和传承上海区域特色文化,留住乡情、感怀乡愁、品味乡韵。

 

大展征集启动后,上海各区县将根据本区域乡土文化特点,通过市民征集、网络投票等方式,经专家评审后评选出本区县“乡土文化十大符号”。市民文化节组委会最终将通过专家评审并结合市民网络票选结果,综合评定选出100项“上海乡土文化符号”进行展示。

 

(图片摄影:赖鑫琳。编辑邮箱:scljf@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