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贡献各家“长板”,重组一个木桶盛更多的水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雪妍 王倩 巩持平 胡幸阳等 2019-05-23 07:50
摘要:论坛上自信的话语从何而来?关键在于一点共识:沪苏浙皖能深化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作为本次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首场活动,22日上午沪苏浙皖一市三省主要领导共同参与的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显得不同寻常,引人瞩目。论坛主题为“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本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定位与题中之义。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科大讯飞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等数十位长三角专家与企业家参与论坛。

论坛现场。赖鑫琳 孟雨涵 摄



自报家门,都离不开长三角



参加论坛的企业家们很受鼓舞。几乎每一家长三角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受益于多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成效。比如临港集团,在2009年就与浙江海宁共同建设了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后来,还将漕河泾开发区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引入,在海宁启动建设了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2011年,临港集团通过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与江苏盐城共同建设漕河泾开发区盐城分区。目前,临港集团正准备布局安徽合肥。



前来参加论坛的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告诉记者,人们印象中苏宁是一家南京企业,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苏宁就开始布局长三角,分别于1997年、1998年、2002年进入安徽、浙江、上海,这是“战略方向”。目前,苏宁在长三角地区布局含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苏宁小店、苏宁零售云等各类业态超过3500家,并于去年12月与南京都市圈八座城市商务部门签署了《“8+1”共建南京都市圈智慧零售网络合作框架协议》。




几乎每一位企业家对记者一开口,就会自报“家门”,而且离不开“长三角”。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告诉记者,他们在上海闵行紫竹区建立了天合能源物联网创新研发总部,在杭州建立了能源云平台的技术创新中心,在南京建立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研发中心,在合肥开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国家示范项目,在常州建立天合太阳城智慧能源和能源物联网示范园区项目。“一张区域网,把各方面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联合起来。”高纪凡感慨地说。



顺势而为,也要更主动作为



以前,人们一提长三角一体化,总会说起“星期日工程师”,或者聊起“飞地”。实际上,在人才、科创、产业等方方面面,长三角一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的文化基因与密切的经济交融,让沪苏浙皖老百姓与企业家用脚“跑”出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



顺势而为,也要求长三角要有更大更主动的作为。通过论坛观点激荡和启发,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家平对长三角未来的营商环境充满信心。他认为法制环境是营商环境的基础,长三角一体化即将带来一系列涉及体制机制、生态与产业的改革创新,这对未来长三角的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出更高要求。


徐宪平在论坛主旨演讲中建议,应借鉴世界银行营造营商体系评价的做法,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建立长三角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要实施货物服务、技术、资本,形成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



市场本就是长三角的活力所在,改革创新一直是长三角共同成长的重要基因。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到江苏的苏南模式和浙江的温州模式,再到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本身就是新时代的一场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在长三角,合作与竞争兼具的一体化必将是最强劲的一体化,如此百舸争流,有利于一体化发展的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



传化集团高级副总裁周升学在论坛休息间隙,表达了自己的庆幸:“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来说,真的是站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高质量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强上海张江、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发展,推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城同创,加快培育长三角科创圈,促进大科学共享,联合发布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联手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基础,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建成体系高度开放,资源高效配置的全球创新高地。”


台下观众席,关于科技的话题,人们都竖起耳朵听。刘庆峰爱聊人工智能。“我们在长三角发展,今天这个时点更要强调创新和全球话语权。”他说,他演示了一系列技术之后,很有信心地表示,长三角一定能打造中国乃至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战略集群。



强强联合,已涌现不少“红利”



论坛上,这些自信的话语从何而来?关键在于一点共识:沪苏浙皖能深化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要把各自的“长板”拉长,贡献自己的“长板”,赋能给其他的区域,实现错位发展合作共赢,重新组成一个更大的木桶来盛更多的水。长三角一体化是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的一体化,个性凝聚共性,共性支撑个性,个性和共性兼容的一体化,必将是最生动的一体化。



这一年多来,长三角的“共性”越来越足,强强联合有很好的基础,涌现出不少“红利”——轨道上的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和世界级港口群呼之欲出,苏浙皖八个试点地区与上海部分医疗机构率先在全国探索区域性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长三角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异地扫码实现地铁互联互通的城市群……有从上海到芜湖参加论坛者感慨,以前从上海到芜湖要乘坐10个小时的车,如今高铁飞驰,不过两个多小时,未来沪苏湖铁路通车,时间会进一步缩短。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相信,未来“共性”还可以更多。他提起食品安全:“长三角能不能在全国率先推出食品安全的一体化,做一个榜样?”周汉民也告诉记者,长三角当下可能要抓两件事情,一是建设食品安全网络。另外,他强调共同保护水资源,水污染的联防联治不可松懈。



一场论坛之后,心有所动,未来可期。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赖鑫琳 孟雨涵 摄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