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上海37万户企业涉及经营异常信息,是否都要纳入失信名单?人大:有异议需评估听证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19-05-22 17:09
摘要:目前公共信用信息库中仍以失信信息为主,“增信信息”比较缺乏。

守信光荣、失信可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但是将一些简单的不规范经营行为都纳入失信范围,是否合适?


2017年制定的《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是全国第一部综合性社会信用立法,很多制度创新在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对本市贯彻实施条例的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今天,这份执法检查报告提交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

  

“从执法检查情况来看,本市贯彻落实条例规定和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执法检查组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说。

 

这些问题中包括信用分类管理不够完善的问题。

 

据统计,上海市信用信息平台可供查询量为3.2亿条,较兄弟省市(如湖北22亿条、北京4亿条)有差距,在年度归集量上,市信用信息平台2018年归集数据为215万条,较上年的390万条有大幅下降。目前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的总量,离信用信息的深度应用,为市场主体“全面信用画像”的要求尚有距离。

 

在数据质量上,综合性仍有待增强。如,在为企业或者个人提供公共服务或融资服务时,不仅需要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等负面信息,也需要社保缴纳基数、公积金缴金额度和纳税数额区段等正面信息,但目前公共信用信息库中仍以失信信息为主,“增信信息”比较缺乏。

 

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了严重失信主体名单(黑名单)制度。执法检查发现,一些黑名单在设计上欠缺考虑实践中的复杂情况,造成市场主体的不少困惑。如有的企业反映,被列入黑名单缺乏有效的通知,导致其异议权和整改权连带受损;有的企业反映,部分惩戒措施不匹配失信程度,造成小错重罚和失信成本低的情况同时存在;还有企业反映,经营异常名录比较宽泛,一些简单的不规范经营行为都被纳入失信范围,本市经营异常信息高达151.2万条,涉及37.1万户企业。

 

“企业经营异常信息过多,但是这些信息都应该被纳入失信范围吗?”审议中,有委员如此提出。

 

执法检查发现,《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的信用修复权实现非常困难。条例实施后,信用修复的成功案例以个位数来计算,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配套制度支撑。“鉴于社会上信用修复的呼声日益强烈,浙江等地已就信用修复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上海要抓紧出台信用修复的具体办法。”

 

为此,执法检查组也开出“药方”,建议市社会信用管理部门要按照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对各目录提供单位加强指导,对社会影响较大、或者可能存在较大分歧意见的,要组织评估、听证等,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要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统筹,扩展公共信用信息目录的涵盖范围,增加有关增信内容,做到应归尽归,使目录的编制更加符合社会信用建设的实践需要。


同时,执法检查组还建议市信用管理部门细化《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及时出台信用修复的规范性文件,为本市信用修复实践工作提供必要的制度依据。针对实践中反映的焦点情况,建议解决如下问题:一是进一步明晰信用修复的范围,如哪些信息可以修复、哪些不能修复,信用修复的程度如何;二是明确实施信用修复的主体,修复部门的层级等;三是规定信用修复的具体措施,哪些情况可以视为有效修复;四是规定信用修复的具体程序,如修复的启动程序、认定程序、修复后果等。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