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二战期间,这些英国宝藏是如何躲避纳粹魔掌的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雪 2019-05-20 19:24
摘要:“把艺术品藏进洞穴和地窖里,不要让任何一幅名画离开英伦三岛。”

1940年,温斯顿·丘吉尔在谈到英国的艺术珍品时有一句名言:“把艺术品藏进洞穴和地窖里,不要让任何一幅名画离开英伦三岛。”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正战火纷飞。随着盟军从敦刻尔克撤退、炸弹在伦敦落下,德国入侵英国似“箭在弦上”。面对在整个欧洲范围内不断掠夺和摧毁艺术品的纳粹分子,一个新问题摆在了英国民众面前:如何保护英国国家美术馆的藏品。丘吉尔决心拯救国家美术馆的藏品,以免遭受纳粹轰炸而毁灭,还指示这些国宝必须留在自己的国土上。英国民众也是这样做的:群策群力之下,艺术品们在英国“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逃亡”。


采石场变“临时馆”


二战爆发后,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画作一直被存放在威尔士的各个临时地点,但显然,这些地方并不适合进行长期保存。


专家们在英国四处寻找合适的藏身之地——最终,将目光瞄准了北威尔士小镇布莱奈·费斯蒂尼奥格的马诺德采石场。


马诺德山脉作为采石场,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多年来的开采、挖掘,山脉中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洞穴上部覆盖着数百英尺的板岩和花岗岩,可以抵御炸弹的轰炸。另外,此处位置偏僻,保密工作也更容易。


苏珊妮·博斯曼(Suzanne Bosman)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高级图片研究员,同时也是《二战时期的英国国家美术馆》一书的作者。她称,转移达·芬奇、伦勃朗、安东尼·凡·戴克、威廉·特纳、约翰·康斯太勃尔等大师的约2000幅作品,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


而为迎接这部分世界上最珍贵的画作,马诺德也需进行“充分准备”。“寒冷、潮湿的采石场并不是放置珍贵艺术品的好地方,”她说道,“在把艺术品们搬进来之前,在山里先建了6间密封的、气候可控的小屋。”


把艺术品保存在矿坑中听起来并不是一个十分完美的计划,但是实际上,艺术品“在那里待得还不错”。埃德(Minna Moore-Ede)曾策划展览“马诺德:国家的宝藏洞穴”,在提及国家美术馆经历的那段特殊历史时,他如此说道。


纳粹也有“藏宝地”


而纳粹“收藏”艺术品的决心也很强大。


希特勒有一个宏伟的计划,即把他童年的家乡林茨变成一个收藏有世界上最伟大艺术品的超级博物馆。为了实现这一极其夸张的野心,纳粹进行了广泛、系统的盗窃行为。但在战争期间,这些作品不得不被送到某个地方藏起来,许多被送到奥地利奥尔陶斯的一个盐矿中。


该盐矿储藏了6500多幅名画,包括米开朗基罗、鲁本斯、维米尔和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还有著名的根特祭坛画。而这些瑰宝最终能重见天日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纳粹曾下达指示,一旦德国投降,就点燃所有的炸弹。


据信,这一计划被当地矿工和一名纳粹官员阻挠,他们把准备用来炸毁这批艺术品的大型炸弹,换成了小炸弹,引爆后的碎石只堵住了坑道入口。这些艺术品仍安全存放在地下,直到二战结束后,负责寻找和拯救欧洲艺术品的“盟军夺宝队”找到它们,这些宝藏才得以重见天日。


艰难的转移过程


把艺术品转移到马诺德采石场并不容易。


最大的画作被包装在特别设计的“象箱”中,通过公路运输。稍小的画作则通过邮局货车、吉百利的送货卡车运送,以避免引起注意。


为了收藏艺术品,人们用炸药爆炸,扩大矿坑入口,这样最大的作品可以搬进去。洞穴里还建立起铁路系统。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画作将“坐”上一条专门建造的窄轨铁路,在密封车厢的条件下,铁路把它们运送到小屋门口。只有在进入条件得到严格控制的空间后,画作才会被卸下来。


博斯曼指出,实际上,运输过程并不像描述的这般顺利,安东尼·凡·戴克的画作《马背上的查尔斯一世》就是一个巨大挑战。


该幅画长约12英尺,宽约9.5英尺。博斯曼戏称这幅画就像一个“怪物”:装在卡车后座,画要高得多;在通往采石场的路上,有一个很窄的S形弯道,弯道恰恰又在公路经过的一座铁路桥的桥拱下方,“这就好比要在楼梯拐角处找个沙发:高度足够,但是前提是角度必须准确”。


最终,人们不得不挖开路面,使其降低几英寸。博斯曼说,“直到今天你还能看到,这段路的路缘石比其他段的都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当时疏散工作有多重要。”


生活和艺术的继续


而在这个迷宫般的地下世界里,生活艺术仍在继续。


不少当地人被雇佣来帮忙照看这些画作。埃德说,“他们就睡在那儿。四年来,那是他们的工作。”


国家美术馆当时的工作人员马丁·戴维斯则搬进附近一间小屋,并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作品的“流亡”使他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藏品,并最终完成永久藏品的新目录。埃德说:“他做了不少研究,他真的很享受和名画独处的机会。”


BBC评论称,有关马诺德最吸引人的事情是,画作被转移到威尔士,最终为国家美术馆开启一个文物保护的新时代。


在20世纪40年代,国家美术馆并没有配备任何空调系统。不得不搬到马诺德,意味着必须思考和研究,如何最好地收藏这些藏品。


埃德介绍称,“他们在矿场外建造了一个小型工作室,在那里做了大量保护工作,这其实也是国家美术馆一个自我完善的时期。”战争结束后,美术馆原馆因为炸弹的破坏必须大规模修复翻新,这时也趁机加上了空调设备,并建立了一个新的科学部门。


博斯曼说,“实际上,在马诺德存放文物的条件,比战前在国家美术馆的展出环境要好得多。此外,这一撤离过程让工作人员学到不少有关保护的知识,甚至在战后也是如此。”


然而,差一点,转移到马诺德就不会发生:最初的提议是将所有艺术品转移到加拿大。馆长肯尼斯·克拉克担心,运输途中可能遭到德国U型潜艇的袭击,在与丘吉尔讨论后,这一想法最终被放弃。


直到1983年,马诺德采石场仍是一个秘密的疏散点,用来预防核战。而事实证明,丘吉尔的坚持也相当正确,即把英国的国宝保存在本国的土地上。二战最后几年,国家美术馆在伦敦定期举办“每月一名画”画展,这些名画都是从马诺德采石场的收藏中取出来的,极大地鼓舞了英国民众的士气。即使每月只展出一幅画,也广泛、有力地与民众产生共鸣: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如今进入采石场和小屋受到严格限制。作家兼探险家威尔·米勒德为拍摄节目《隐藏的威尔士》,曾有幸进入观摩。米勒德称,这是他职业生涯最感人的经历之一,“我对在短短几个月内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敬畏,这充分显示了二战期间英国人民的足智多谋和坚定决心。”


二战期间,不少艺术品在战火中被摧毁,或被洗劫,从此再无人见过。除了英国国家美术馆,不少艺术品在战争年代颠沛流离的故事也令人动容。


在伦敦,埃尔金石雕被藏在奥德维奇地铁站里,令人后怕的是,后来人们才发现,这组古希腊石雕根本经受不起纳粹任何一次直接的空袭。


法国巴黎卢浮宫1939年被清空,3600幅名画被包装后送往安全的地方保存。价值连城、现在大家认为太珍贵而不能移动的《蒙娜丽莎》,在二战期间为抢在纳粹之前,曾从城堡到修道院,又从修道院再到城堡,反反复复,在全法各地来回穿行过五次之多。


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并不是唯一把藏品转移到威尔士的机构:大英博物馆把《大宪章》、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的作品,以及莎士比亚、弥尔顿等所著的珍贵书籍,送到位于阿伯里斯特威斯的威尔士国家图书馆。然而,即便如此也被认为不够安全,战争期间,他们挖了一个地下洞穴,配有专门的供暖系统以存放这些国宝。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