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诸葛亮是不是打仗的料,死对头司马懿说了一句话,后人认为比较靠谱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殷啸虎 2019-05-19 06:35
摘要:诸葛亮的“长处”与“短处”

长期以来,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的形象被神化了:呼风唤雨、出奇制胜、力挽狂澜、舌战群儒……似乎是无所不能。然而,如果翻开史书,我们就会发现,有关诸葛亮的这些“事迹”绝大多数都是虚构的,特别是在军事上。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关于诸葛亮是不是一个军事家的问题就曾展开过争论。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给诸葛亮立传的陈寿,他在《诸葛亮传》中说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不可否认,诸葛亮的确是有着过人之处,刘备能够在鼎足三分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这块地方小的可怜),诸葛亮功不可没。然而,刘备定鼎蜀中后,诸葛亮却似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三国志·诸葛亮传》从建安十六年(211年)以后到章武三年(223年)这12年中的记载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一句“先主外出,(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而已。直到白帝城托孤之后,才真正在政治和军事舞台上大显身手。从诸葛亮一生的事迹来看,他的长处在于治国理政和军事谋略,而他的短处,恰恰也在于此。

首先,从治国理政来看:诸葛亮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这是被当时所公认的。曹操的谋士刘晔就说过:“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谋士贾诩也说“诸葛亮善治国”。陈寿在《诸葛亮传》中说诸葛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把诸葛亮比作为管仲、萧何之流,也正体现了他在政治方面的才干。刘备在攻占西川后,在法正等人的辅佐之下,一举夺取汉中,同诸葛亮为他营造了一个稳定的后方,“足食足兵”有着很大的关系。刘备临死前,托孤于诸葛亮,而诸葛亮也不负所托,正如陈寿所言:“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保证了蜀汉政权的稳定。作为当时最为弱小的国家,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政治清明,法制严谨,也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才干。

其次,从军事谋略来看: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似乎也不为过。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的“隆中对”就为刘备未来的发展战略作出了详尽的规划,并且在后来实践了这一规划,才有了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而在军事战略上,面对强大的曹操集团,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并在东吴鲁肃等人的帮助下,努力推进了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也为刘备集团之后的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虽然由于刘备和关羽的战略失误,导致荆州丢失并招致了夷陵之战的失败,但诸葛亮还是及时修复了同东吴的联盟关系,使得联吴抗曹的战略格局得以维系下去。而在执掌蜀国政权之后,面对强大的曹魏,蜀国虽“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但诸葛亮采取了以进为退、以攻为守的策略,以对曹魏的主动进攻抑制了曹魏对蜀国的威胁。从战略上说,这一策略是成功的,基本上遏制了曹魏对蜀国的军事威胁。

然而,诸葛亮的这些“长处”,恰恰也正是他的“短处”所在。就以被后人最为称道的军事谋略而言,虽然对曹魏的主动进攻,遏制了曹魏对蜀国的军事威胁,但劳师动众,六出祁山(实际上是五出祁山),却未得寸土。特别是第一次北伐,曹魏毫无防备,“朝野恐惧”,“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但诸葛亮却出于谨慎,拒绝了魏延从子午谷出奇兵,分兵合击长安的建议,采取了绕道祁山、安从坦道、平取陇右的战术。尽管后人对此有不同的争议,但这一战术的破绽连魏明帝曹睿都看得清清楚楚:“(诸葛)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正合兵书致人之术,破亮必也。”不仅如此,还弃魏延、吴懿等久经战阵的宿将不用,将大军交给从未经阵战、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去指挥。结果街亭一战,被魏军打得大败。诸葛亮虽然“挥泪斩马谡”,但却并没有改变既定的战术,坚持走出祁山这一条道。诸葛亮败回汉中,曹魏大将曹真收复了南安等三郡后,判断诸葛亮再次出兵必定会从陈仓走,预先派将军郝昭驻守。诸葛亮二出祁山,以数万之众围攻陈仓,面对仅千余人的曹魏守军,攻打了二十多天,依然一无所获,自身却死伤惨重。而不久曹魏援军赶到,蜀军则粮草不济,被迫退兵。在退兵过程中伏兵斩杀了追赶的曹魏将军王双,总算挽回了一点面子。

对于诸葛亮的这一弱点,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也是看得清清楚楚,他说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说法,这简直就等于说诸葛亮志大才疏,不是打仗的料!

而在治国理政方面,诸葛亮虽然厉行法治,整肃吏治,营造了一个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但一方面,在管理上大权独揽、一人独断,所谓“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甚至连校对公文这样的事也要亲自来做。主簿杨颙对此曾婉转提出批评:“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司马懿在五丈原同诸葛亮对峙时,也针对诸葛亮“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的行为,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诸葛亮就病逝于五丈原。

而另一方面,诸葛亮严于吏治,注重官吏的选拔任用,却忽视了人才的培养。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为此也评价说他“于长养人才,涵育熏陶之道,未之讲也”,以至于蜀国后继乏人。这个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