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脑海中的江湾电影院
分享至:
 (3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龙钢 2019-05-18 20:06
摘要:当年学校学生多,看场电影往往要包两场,分批看电影。笔者小时候看的国产片《春苗》、南斯拉夫电影《保卫萨拉热窝》、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等,都是在江湾电影院看的。除了学校组织集体看电影外,父亲也常在休息天带笔者到这家电影院看电影,可以说在笔者小时候的心中,江湾电影院简直就是电影的“圣殿”。

当年的江湾电影院座落在现今虹口区(那时为宝山县)的江湾镇附近,1952年建成时名为宝山县江湾放映站,1956年改名为江湾电影院,1993年6月15日停业拆除,其位置位于今天的新市北路车站南路口。由于地处宝山县与虹口区的交界处,是镇上唯一的一家电影院,且周边不远处就是虹口区的广中新村,镇上及其周边的居民、学校的学生看电影,都要到江湾电影院。虽然地处城乡结合部,但由于江湾镇在当时宝山县属于最热闹的地区之一,镇上有许多文化古迹,是上海近郊名副其实的文化古镇,江湾电影院的建成,为文化古镇添色不少。

 

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湾电影院附近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场所,所以,这家电影常常被单位、学校包场,一票难求。记得读中小学时,我们学校经常包场,从广中路大老远地集体步行到江湾电影院来看电影,几乎每两周就要来一次。

 

要去江湾电影院看电影,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公交97路,但学校每次组织我们这些小朋友看电影,都是步行前往,可能是想让我们练习“铁脚板”(当时流行野营拉练)。那时去江湾电影院,出了广中新村,就是一大片农田。如今的水电路到新市北路两侧,春天油菜花盛开时,远比现在赏花的油菜地要大,油菜花在静静地盛开;到了秋季则是成片的水稻,金灿灿的美不胜收。

 

除了要走田间小路外,还要穿过农民的住宅。在经过如今的水电路桥附近的河浜时,记得要过一座水泥石板桥。这座石板桥就是用水泥石板铺设的只有一米多宽,且桥上没有围栏,人走在上面“吓丝丝”,一不小心就有坠河的可能。所以,每次过桥,老师都会在桥的两端指挥大家小心过。当时自己年纪小,由于害怕,又不会游泳,过桥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掉到河里去。

 

走过石板桥,穿过农民住宅,前面出现一大片坟地,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当时据当地的农民说,这片坟地与相隔一公里的“靶子山”有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靶子山”是执行死刑人的地方,一些人被执行死刑后,都被埋葬在这里。坟地里每个坟墓都有小墓碑,写有被埋人的姓名。每次看电影路过这里,我们这些小朋友都会加快脚步,快速通过,不敢多看一眼。特别是电影散场后,回家若是傍晚时分经过,心里更害怕,有人甚至说,还看到过磷火,这更让我们害怕。每次去江湾电影院看电影,都要经历那一段“吓丝丝”的路段,现在想想当年自己还真“勇敢”。

 

江湾电影院在当时近郊地区还是蛮有点名气的。电影院拥有500余个座位,这在当时算比较大的电影院了。门前还是蛮气派的,进门处有四排木排门,其建筑风格颇有点宝山地方特色。如今住在江湾镇上的老人还记得,宝山县和江湾镇要举行重要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江湾电影院是其主要场所。当年学校学生多,看场电影往往要包两场,分批看电影。笔者小时候看的国产片《春苗》、南斯拉夫电影《保卫萨拉热窝》、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等,都是在江湾电影院看的。除了学校组织集体看电影外,父亲也常在休息天带笔者到这家电影院看电影,可以说在笔者小时候的心中,江湾电影院简直就是电影的“圣殿”。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江湾电影院也在扩张中被拆除,原址上建起了高楼。原先去看电影必经过的农村羊肠小道、石板桥、坟地也早已无影无踪了。当年那个“吓丝丝”的坟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平坟成为了一家企业,再后来到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这里先后建成了地铁站和商品住宅小区,现在再路过这一地段,依然会想起当年去江湾电影院看电影时的情景。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虽然江湾电影院已经不复存在了,人们看电影的地方也多了不少,比较有规模些的商场里都有电影院,但小时候在江湾电影院看电影的那段经历还是蛮美好的。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