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只建一个工作群”,真能让基层干部得解脱?
分享至:
 (1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9-05-09 18:38
摘要:“微信群”烦透了人,但不能只让它来“背锅”。要治的是“形式主义”,而不是简单的“形式”。更值得深究的是为何“形式”衍生出了“形式主义”,以及如何让“形式”回归到它应有的本意。

光看本能反应,这绝对是一条好消息——

 

广东珠海香洲区近日出台新规,对“微信群”作出多项限制: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发言要有内容不得随意刷屏,原则上非工作时间不发布工作信息,因专项工作组建的微信群在结束工作后应及时解散。

 

媒体转发此事时,不少都感叹“这个地方出手了!”言辞间颇有大快人心的意思。其实,香洲区并不是第一个“出手”的地方。今年早些时候,不少地方都对工作微信群作出过规制,如湖北武汉年初出台的“十不准”,就有一条“不准滥设、滥用微信、QQ工作群和政务APP”;同省的恩施鹤峰县,也在几个月内“精简合并微信工作群400余个”。性质不完全一致,却有着相似初衷、也产生类似舆论影响的,还有教育部的一条新规:“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

 

教育部的禁令,是为了给孩子减负;各地党政机关的禁令,是为了给基层干部减负。“减负”的初衷,自然引起舆论叫好。的确,孩子也好、家长也好、基层干部也好,太多人在这些年感到“苦微信群久矣”。这个以“社交媒介”面目出现,并给沟通带来显著便利的工具,却在日渐深入的应用中异化成一种负担,甚至带有“绑架”性质的工具。

 

一个手机里“30多个微信工作群”,基层干部“24小时应付群信息”之类现象频频曝出,乃至令人见怪不怪。不少基层公务员还有“工作重担”之外的“心理负担”——领导半夜“@所有人”,你敢无动于衷么?大家都在鼓掌点赞,你敢事不关己么?

 

但一纸禁令,真能破解微信群带来的苦痛吗?多想一想,就摇头了。不说今年以来的这些禁令,早年间,不少地方就曾对“变了味的微信群”动手干预,但大力整治往往虎头蛇尾。而在称赞香洲的新规“简直不要太棒”之后,网友们也马上反应过来,事情不会那么容易——

 

没了“微信群”,还可以有别的什么“群”吧?没了群,还可以“私信”吧?可以打电话吧?可以人盯人吧?……如果背后的负担不减、压力传导的机制不变,关掉几个“微信群”,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何况,多数时候,微信群作为一种数字时代高效率的沟通工具,是有其特别价值的。如果建三个群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非要削减两个,因噎废食开倒车,好像也不是“减负”的本意。

 

显然,“微信群”烦透了人,但不能只让它来“背锅”。要治的是“形式主义”,而不是简单的“形式”。更值得深究的是为何“形式”衍生出了“形式主义”,以及如何让“形式”回归到它应有的本意。

 

要解决问题,不仅不能只盯着“形式”做文章,甚至不能只盯着“形式主义”下手。

 

微信群有其自身的媒介特性,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使用者的行为方式、存在方式。但同时,媒介的使用者并不只是被主宰者,虚拟空间背后起着更大作用的,还是现实中的观念和行为。

 

拿那些异化成了“夸夸群”——确切来说是专用于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的工作群来说,微信群塑造的社交空间,会催生人在其中的表演欲望——那些或有意为之、或言不由衷的“点赞”,或是流于形式、心不在焉的“收到”,当然还有始作俑者的展示甚至炫耀,某种意义都是一种表演行为。而人是否选择表演,又会如何表演,终究取决于其所在的现实环境。

 

早先的不少案例,像官员“群主”在群里索赞甚至索红包的,或是一言不合就对下属破口开骂的,当然更有那位著名的“严书记夫人”在家长群里耀武扬威、结果触发反腐风暴的著名丑闻,都表明在“微信群”里那些形形色色的怪象背后,其实是异化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现实生态,特别是政治生态的反映。

 

说到底,与其他各种令人反感的形式主义顽疾一样,“微信群”里的形式主义,本质还是背后的官僚主义,是不同程度上的权力误用甚至滥用。

 

那些让人“心累”的微信群自不待言,就说那些仅仅让基层干部们“身累”的工作群,深究下去,真正“累人”的并非群本身,而是背后大量存在的重复劳动和无谓消耗。造成这种无谓消耗的,表面上是效率问题,究其背后,还是免不了某种官僚主义的作风和习惯,是“官本位”而非“事本位”、“层级导向”而不是“问题导向”的流程和风格。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光关闭微信群显然是不够的,出台配套文件也是不够的,甚至仅仅呼吁配套文件的“落实落地”也是不够的。人们更期盼的,是一种治其根本的流程再造、习惯再造、观念再造,是真正向官僚主义的根子开刀。

 

扩展到整个基层减负问题也是如此。基层工作繁重是个常态,绝大多数基层干部不是吃不起苦,也不是不愿吃苦。他们害怕的不是“负”,而是“无谓的负”和一些过度的捆绑——有人在微信群里反应慢一拍,或是不慎说错一句话,便被无休止地上纲上线,如此动辄得咎,不免要让人“身心俱疲”了。

 

当然,治标更要治本,治本也无妨先治标。至少对于那些明摆着多此一举的“工作群”来说,大刀阔斧地出手,虽够不上“简直不要太棒”的“怒赞”,但还是挺棒的。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