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西藏江孜县的“红河谷”,成了上海援藏精准扶贫的一张“红色名片”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于量 2019-05-07 15:35
摘要:三年来,第八批援藏干部探索出了“配套扶贫、效益分红扶贫、创造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扶贫、金融杠杆扶贫、教育医疗扶贫”六大精准扶贫模式,努力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充分提升了当地“造血”能力。

2016年6月,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抵达日喀则市,援藏工作将满三年。

 

作为上海对口支援日喀则的五个县之一,江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户籍人口7.2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352名。江孜县城海拔4050米,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位于县城中心的宗山古堡坐落在一片平坦的河谷之上,乃是江孜古城的标志。江孜军民曾在宗山堡坚守3个月,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但终因寡不敌众失守。这段悲壮的历史成就了江孜“英雄城”的美名,后被改编为电影《红河谷》为人所熟知。斗转星移,“红河谷”成了由上海援藏团队在江孜县倾力打造的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名字。雪域高原上的红河谷园区,已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地,亦是上海援藏精准扶贫的一张“红色名片”。

 

红河谷园区由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团队规划设计,于2014年完成建设。第八批江孜小组进藏后,投入4000万援藏资金,打造红河谷园区二期项目,进一步拓展红河谷园区引种、孵化等新功能。同时,江孜小组还确定了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方针,决定引进试种之前在青藏高原没有规模化栽培先例的珍贵药材植物藏红花。经过2年的试种栽培,2018年秋冬,总计有120多万株藏红花在红河谷园区内绽放,江孜县的藏红花产业全年创造产值近500万元,并为当地大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创造了就业岗位。

 

江孜县素有“西藏粮仓”之称,下辖的各乡镇虽有不少温室大棚,但普遍现代化程度较低,迫切需要技术和智力支持。有鉴于此,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王高安提出了“1+19+X”的园区辐射带动模式,其中“1”为红河谷园区,“19”则是全县19个乡镇,“X”为区域内若干个辐射点。

 

通过这一模式,当地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大大提升。热索乡努康村的央珍是靠着父亲和大哥拉多经营温室大棚挣钱,才得以进入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央珍在拉萨工作。去年休假时她回到老家,却发现原本破旧的温室已经焕然一新。大哥告诉她,江孜县投入了200万元援藏资金,为他们家在原地新建了13个大棚,并由村里的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营。曾经让她得以接受高等教育的大棚,如今正在帮助更多乡亲摆脱贫困。

 

至去年年底,江孜县“1+19+X”模式已带动了当地22个辐射点的43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增收脱贫。甚至在海拔4400米加克西乡,上海援藏干部亦破天荒地创造出了“半地下式”温室,在这个世代放牧的高原乡种出了蔬菜。

 

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12字的援藏工作新方针。次年,上海首批援藏干部奔赴雪域,上海对口援藏工作由此肇始。历经7轮换防,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上海第八批援藏干部也将于今年6月结束为期三年的援藏任务。三年来,日喀则的脱贫路上,处处有上海援藏干部的身影。

 

“每一批上海援藏干部,都是带着明确的任务来到西藏的。” 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联络组组长、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倪俊南表示,对口援藏工作开展20余年,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日喀则的脱贫攻坚工作,是第八批上海援藏干部的头号任务。日喀则人口众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8年,上海援藏资金始终聚焦脱贫攻坚核心任务,用于扶贫等民生领域的资金约3.98亿元,约占年度援藏资金的90%,直接惠及建档立卡户或困难群众约6600人。

 

三年来,第八批援藏干部探索出了“配套扶贫、效益分红扶贫、创造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扶贫、金融杠杆扶贫、教育医疗扶贫”六大精准扶贫模式,努力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充分提升了当地“造血”能力。同时,还将上海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与日喀则当地特色资源进行对接,除了江孜的藏红花外,萨迦唐卡和藏香民族手工业、拉孜藏鸡养殖业、亚东鲑鱼和木耳种养加工业、定日高原智慧农业等产业,经过近三年的发展都已初具规模并渐显成效。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IC photo(概念图)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