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音乐综艺押宝“原创”,“唱作人”步入竞技场,华语乐坛的春天还远吗?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9-04-14 10:36
摘要:原创为王

“老音综”《歌手2019》刚决出本季“歌王”,《恋乐狂与集音社》《乐队的夏天》《来电了,唱吧》等十几档“新音综”已在路上。今年,音乐类综艺又一次占据半壁江山。一个显著变化是,为避免去年音乐综艺集体哑火的状况,不少节目都押宝“原创”。3月9日,《这!就是原创》在优酷播出,由萧敬腾、陈粒、王嘉尔担任原创“捕手”,在百余位唱作人中挑选出40名“原创猛兽”。4月12日,爱奇艺自制综艺《我是唱作人》上线,要求每位唱作人至少携带7首未公开发行的原创新歌。

 

聚光灯下,唱作人步入竞技场。新歌、新人、新原创能否拯救疲软的音乐综艺,正等待观众评判。

 

原创成音乐类综艺标配

 

渴求原创,并不是音乐类综艺独有的症候,其背后是华语乐坛近年来的疲弱无力。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音综在翻唱或改编经典中打转,加之曲库同质化,可供消耗的曲目有限,也就容易造成音综无新意且难吸引观众的局面。与此同时,抖音、快手正成为新的“神曲”制造机。《学猫叫》《爱的就是你》《不仅仅是喜欢》等口水歌席卷大街小巷,空有传唱度,却难成经典。

 

无论是乐坛本身抑或节目效果,都在呼唤主打原创的音综。而上一次,国产音综如此关注原创,还是几年前的《中国好歌曲》。三季节目推出了霍尊、莫西子诗、苏运莹等原创歌手,一度引发热议。遗憾的是,原创类音综的势头并未就此延续,直至今年才复燃。

 

在对原创的强调上,同期对打的《这!就是原创》与《我是唱作人》都表现出极大的野心。《这!就是原创》采用《中国好歌曲》原班制作人马,口号是“心有猛兽,蓬勃而出”,目前已进行音乐创作辩论赛第二场。除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导师外,不少选手也早已名声在外,《痒》的创作人孟楠、“南拳妈妈”主唱梁心颐、2006年《超级女声》季军刘力扬都站上了舞台。更值得一提的是,节目在赛制上大胆创新,第一期一开始便残酷淘汰了除排行榜前十名以外的所有原创音乐人。这种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正是为了凸显对原创音乐的重视。

 

踏上《我是唱作人》舞台的八位唱作人分别是王源、热狗MC Hotdog、毛不易、汪苏泷、梁博、曾轶可、高进与陈意涵,每个人身上都有标签,也都急于撕掉标签。王源,拥有大批粉丝的流量,在节目中宣称“不要因为我是王源而否定我的作品”;汪苏泷,众所周知的“QQ音乐三巨头”之一,也希望通过演绎原创曲目改变观众刻板印象;热狗MC Hotdog,则需要检验观众对说唱的接受度。正式演唱开始前,八位唱作人还经历了“Demo 互听”环节,并要求彼此投票,直接评判心目中的原创音乐排行。“我们不唯唱功论,不唯咖位论,掺杂了各种各样的标准,但核心是他们代表整个华语乐坛生态里的问题。”爱奇艺副总裁、《我是唱作人》总导演车澈说,“流量明星能不能唱歌?能不能带来好作品?我们把问题都赤裸裸扔在这个节目里。”

 

音乐没问题,是渠道错了?

 

与老牌音综“为你转身”的设置不同,如今的原创类音综更重视与年轻选手、观众的平等对话。同《中国有嘻哈》一样,导师们不再端坐于高高的评委席上,而是走入选手中间,他们对待选手的态度与其说是考核,不如说是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在风云骤变的综艺市场,舞台、赛制乃至导师角色的转变,都表现出音综“求新”的决心。

 

“榜单被流量明星占据,抖音神曲污染,这些问题都很严重,都是市场的痛点。”车澈表示,“大家都在问华语流行音乐怎么了,其实音乐没问题,而是传播渠道出了问题。”随着互联网张牙舞爪侵入音乐领域,用户得到一首新歌的渠道变多了,但传统的传播方式却落伍了。华语乐坛黄金时代的打榜、发专辑似乎都不再奏效,电台失去年轻听众,榜单权威性被粉丝经济削弱,更不用说线下歌友会了。“实话实说,短视频有效,但截取15秒去传播,它是原创音乐的本质吗?”算法时代,音乐也逃不开圈层固化,大众意义上的流行音乐日渐稀少。在车澈看来,长视频综艺如今已成为原创音乐有效触达大众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用相对集中的时间,一次性呈现八首新歌,无论艺人怎么淘汰、补位,但每一集都是新歌,拥有足够的音乐多样性,市场的问题就是产品的机会。”

 

从节目形态上看,《我是唱作人》还引入了101位大众评审,他们的投票结果将直接决定唱作人的去留。101人来自各行各业,有音乐院校教授、乐评人、理发店店员、农民等,这是节目组依照用户画像模拟的真实听歌环境,每位评审的票面还将实名公布。“听众是需要高进这样耳熟能详的金曲,还是曾轶可这种小众但诗意的表达,又或是热狗的真实锋利,我们不得而知,但把判断的权力交还给听众,让唱作人直接面向市场。”车澈说。

 

节目播出后,毛不易的微博主页上,新歌《东北民谣》播放量已超过484万次,粉丝们忙不迭地用文字表达“尖叫”之情,这是原创音乐的魅力。不过,陆续上阵的原创类音综,能否“叫好又叫座”,打破音综疲软态势;能不能如各节目组期待的那样,形成华语原创音乐生产、讨论、推广的有益环境,尚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原创”扎堆,不失为一种值得期待的尝试和探索。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