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全国首家!上海沪剧院获“中国戏曲学会推荐优秀院团”殊荣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9-04-12 12:23
摘要:始终与时代同行

4月12日上午,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获颁“中国戏曲学会推荐优秀院团”证书及奖牌,这也是全国首家获此殊荣的文艺院团。

 

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赓续华表示,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是海内外享有盛誉影响深远的艺术院团,也是最能代表上海本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戏曲院团。从1953年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到今天的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该院的艺术创作始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同步,扎根人民,守正创新,不断推出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使沪剧艺术成为中国戏曲在传承发展中的杰出代表之一。近年来,该院创作演出的《雷雨》《邓世昌》《敦煌女儿》等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市场价值,彰显着沪剧人在新时代的艺术理想和奋进精神。

沪剧《邓世昌》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沪剧人有一个优良传统,在国家每一个重大历史时间节点上,沪剧都不会缺位。近年来,沪剧院坚持求新求变。如以甲午海战为题材的《邓世昌》,战争题材注定是一部典型的男人戏,但表现悲壮、厚重的历史,吴侬软语的沪剧能否拿下来,能否表现震撼人心的男儿气概?为此沪剧院作了不少艺术创新,如表现两军在大东沟海战时,作曲将京剧麒派风格的高拨子融入唱腔,使之铿锵激昂,生动地表现了将士们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精气神。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回望》改编自王愿坚小说《党费》也有大胆创新,剧本对原有人物和情节作了较大改动和重新演绎。它从现代视角去回望这段征程,以守墓人的深情讲述进行串联,用时空转换来展示当代青年对革命先烈的探寻与思考,创新了沪剧对革命题材常见的叙事方式。

沪剧《回望》

 

《敦煌女儿》更不乏艺术创新。导演张曼君以抒情化歌舞来演绎故事的戏曲创作,用多媒体手段将数字敦煌具象化,让敦煌艺术在舞台上绽放出绚烂光芒。剧中“樊锦诗”的唱段都由茅善玉自己设计,这是她从丁是娥院长学到的传统,“丁老师总是自己设计、自己演唱,我小时候去她家看到过,这一场面特别美好。”樊锦诗深情讲述敦煌洞窟故事的大唱段,历数着莫高窟壁画、彩塑所呈现的神奇、辉煌……这段唱唤起了观众对敦煌这份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情感共鸣,让人心驰神往,并对以樊锦诗为代表的敦煌人产生敬佩之情。在茅善玉看来,《敦煌女儿》还带来了对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回望与致敬,这是一个具有文化性、人类性、国际性的大题材。它和《邓世昌》《回望》等一系列作品的艺术创新,改变了沪剧擅长表现小儿小女小情调的原有格局,呈现出大漠、大海、大事件的大格局、大情怀,视野更为开阔,手段更为丰富,艺术更具感染力。

沪剧《敦煌女儿》

 

“近年来,上海戏曲院团在‘一团一策’推动下奋发有为,思考着如何将剧种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出人出戏。”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认为,上海沪剧院成为全国首家“中国戏曲学会推荐优秀院团”,为大家提供了学习榜样,尤其是《敦煌女儿》创排历时八年,锲而不舍,让观众满意、专家赞赏,不容易,这是上海文艺界抓精品整体精神的折射,“抓好了创作,就是培养青年演员和观众,铸就一个院团的根本。”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徐佳敏
题图说明:沪剧《敦煌女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