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促进同宗同源的文化交流,守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珍贵和平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2019-04-03 06:34
摘要:同宗同源的海峡两岸同胞尤其是年青一代,应当加强中华文化交流认同,在深层次心理上守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珍贵和平

3月28日,《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新书首发暨“文化与传播视角下的两岸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主办,多位台海研究专家与会,并从文化学、传播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当前两岸关系发表观点和学术见解。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建华博士认为,对海峡两岸来说,守望和平、融合发展显得尤为珍贵。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现代史上,经受社会变革的内忧外患与世界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受尽欺凌积贫积弱饱受苦难。炎黄子孙的无畏抗争与艰辛奋斗,海峡两岸发展进步,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前行。可岛内“台独”逆历史大势而动,在文化上“去中国化”,这显然是一条走不通的绝路。围绕中华文化传承话题,我曾在台北拜访钱复先生时有过深入交谈。钱老先生认为,文化由人创造并规范人的价值认知与品性行为。台湾一直非常注重中华文化传承,注重家风家训家教,注重维系华人社会传统家庭美德伦理规则,可近些年来发生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变化。中国人的文化主张先要学会做一个好人,成为合格好公民再融入社会;西方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凸显个性,主张个人自由、个人权利,放大到社会就是所谓民主,不能满足自我欲求就要抗争。台湾社会引入并实践这类西方价值观,一些年轻人的行为比如孤单易怒、不孝敬长辈、同性婚姻等,离中国人传统家庭观念、道德伦理、行为方式越来越远,造成大众价值认同撕裂与社会生活乱象。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文化价值观冲突与融合成为困扰人类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同宗同源的海峡两岸同胞尤其是年青一代,应当加强中华文化交流认同,在深层次心理上守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珍贵和平。

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王海良教授认为,两岸文化与传播方面的融合发展,在现阶段尤其是民进党执政并阻挠两岸交流的情况下,整体上是困难的,但在大陆开展则是比较可行的。鱼儿离不开水,台湾同胞在大陆工作生活不可能脱离大陆的文化环境,会逐渐适应并接受大陆文化的,况且可以认为两岸文化的差异并非云泥之别。还要看到,台湾同胞带来台湾文化因素,可以丰富大陆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共同升华中华文化、助推民族复兴的过程。媒体也是这样,台湾媒体在大陆能得到真诚的帮助和有力的支持,也能获得比在岛内多得多的专业资源和诸多有利条件,完全可以与大陆媒体携手合作,打造两岸融合的新媒体,促进两岸交流与和平发展。无论是文化融合,还是媒体融合,都要克服困难和障碍,力求做到春风化雨、入耳入心、心有灵犀,而两岸共有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取不尽用不完的资源,只要用心发掘,精准运用,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朱少华教授认为,祖国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我们坚持的一贯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民间,是祖国统一的沃土,是两岸守望和平的根基。因为,其一,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血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两岸亲望亲好,具有强大的文化根基,近几十年来两岸民间的亲密交往,就是这种血脉相连的见证。其二,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庶,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向往,广泛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各领域的合作,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两岸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其三,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和平期盼。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两岸同胞都期盼和平,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福祉,两岸同胞要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样追求统一,积极参与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义事业中来。《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从世界格局这一广阔视域出发审视两岸关系,以守望和平为基本主旨,立足民间,着眼未来,为我们充分调动两岸民间促进祖国统一的力量和积极性,提供了思路,贡献了智慧。

著名文化学者钱汉东教授认为,两岸问题随着蔡英文上台,关系趋于紧张,离两岸民众的期待越来越远。我多次去台湾参访,蓝绿的各界朋友都有,相处不错。虽然偶尔在政见上有分歧,但对家族文化认同上是完全一致的。台湾民众还是淳朴的,“根”的意识特别强烈,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告诉你,老祖宗在那里,是什么时候从福建、广东、浙江迁徙过来的,有的文化人还会将祖先上溯到河南等地,家谱保存完好,流传有序,我也见过几部。如是同姓,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认同感。2015年我应邀去台湾师大演讲,马英九的恩师钱复宗长闻讯后亲自来主持并向台湾朋友介绍我,听完我的演讲后,还作点评。这不是我有什么过人之处。概是因为我与钱复宗长都是江南文化的创建者吴越国王钱镠的后裔,他是36世孙,我是37世孙。我曾两次以钱家名义邀请钱复宗长来大陆参加家族活动,成为两岸文化文流的佳话。由此可见,两岸交流可以充分利用家族的影响力,润物细无声,促进两岸民众对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华副教授认为,两岸关系平稳中遭遇波折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官方与民众、媒体话语与民间话语之间的沟通不畅。两岸同胞呼唤着彼此间针对时局大势多方位、立体化的意见交流。从这一点上说,包括新闻时评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媒介内容表达,运用新兴媒体进行的对话交流,全方位地纾解信息、意见的交流阻碍,有利于两岸同胞增进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和平的守望。从更为宏观的层面上看,实际上这也表明两岸除了官方政治对话的必要性之外,民间文化交流同样不可或缺。两岸同胞同属于一个中国,有着历史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基础。各种分裂势力代表不了两岸各族同胞,厚植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归属之下的民间交流与融合,也是助推两岸关系平稳向前的强大动力。彼此之间建立在文化层面上的信息传播与思想沟通让两岸民众有了贴心交流的机会,也让怀揣政治目的的台独同谋最终将失去生存的空间。和平与发展的大势浩浩荡荡,建立在文化与传播基础上的和平对话也必将乘风而上,助推两岸发展交流开拓更多空间。

《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的作者苏虹博士认为,蔡英文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断操弄政治话题,玩弄“去中国化”把戏,导致两岸关系出现严重倒退,给两岸和平发展蒙上一层阴影。但需要指出的是,民进党当局自鸣得意的“去中国化”,实在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小聪明”“小把戏”。想当初,日本占据台湾强行推广日语教育五十多年,台湾光复时只会讲日语的人口达百分之七、八十,但魏建功带领的团队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使岛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众迅速恢复使用国语。说到底,岛内民众身体里流淌着华夏儿女的血液,这种血脉是割不断的,因而“去中国化”注定徒劳无功。事实上,“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两岸同胞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尽管数十年来两岸关系跌宕起伏,但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两岸分离这么多年,统一是历史大势、人心所向,正所谓“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势不可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大势。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中国正是这座“真山”。从历史上看,台湾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的兴衰紧密相联,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弱乱。因此,大陆的发展进步从根本上决定着两岸关系的走向。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临近,两岸和平发展步伐将更加坚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刘海贵教授指出,《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一书有两个特点值得肯定:一是这是一本充满家国情怀的好书。作者苏虹多年来始终坚持研究两岸统一问题,有关文章一篇篇发表,有关书藉一本本出版,虽然与他的学识、才气有关,但主要因素不是这些,而是他始终怀有深深的家国情怀。二是这是一本颇具学术含量的好书。苏虹是新闻传播学博士,这本书首先是他扎实深厚新闻传播学理论功底的生动体现,如在两岸问题上每每有新的动向、新的事件出现,苏虹都能敏锐感知並在第一时间撰写、发表文章,这是新闻传播学核心理念对事实的价值敏锐判断能力在起作用;苏虹在文章中能娴熟地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这与他平时知识、政策、资料储备有很大关系。另外,这本书在涉及两岸和平统一问题上极具史学价值。数百篇文章纵向看,一条当代两岸和平统一的脉络清晰可见,为今后修订相关方针政策提供了非常丰富宝贵的史学参考资料。有句俗话叫借题发挥,我们是否可以改为借“书”发挥,借《和平的守望》一书出版发行深入展开研讨,通过媒体的力量进行多形式的有效传播,以助推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