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中华民族复兴不是一般的民族复兴,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2019-03-31 06:40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单纯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过程。

3月24日,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的“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启示”研讨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

市社联专职副主席解超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对社会科学界提出希望,讲了两个“深刻”。一是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就是要把这70年的历史梳理清楚,并深刻反映出来。二是要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因此,我们对70年的研究,不光要有线性和条块的研究,还要有对70年道路、经验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的研究,包括70年发展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价值追求、内在逻辑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等。简而言之,就是要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这对广大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孙力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提出以来,有两个历史性的丰碑,一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二是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事都是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他强调,我们的民族复兴不是一般的民族复兴,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复兴,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不能脱离这个前提去讲民族复兴。与此同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中国特色问题,这是讲它的特殊性。但是特殊性必然包括普遍性,而且为普遍性开辟道路,否则特殊性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共产党走对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进入了本土化、民族化特色的时代,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表了当代社会主义实践对理论的新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对不是理论演绎和推导的结果,而是实践的倒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丰富马克思主义,就是抓住了最基本问题,而基本问题的解决也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意义。

 

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力之教授指出,国际上有人说现在中国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对此理论界应该给予有力回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同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马克思主义在基层,马克思主义也在实践当中。一个观点、一条道路是不是正确,最后要看理论、更要由实践来检验,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石建勋教授认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永恒主题,发展观是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是指导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有三个演进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中国发展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可以称为“站起来”的发展观。第二个阶段是“富起来”的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提出来的,这个阶段发展观主要是解决中国怎么样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怎么样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第三个阶段就是“强起来”的发展观。以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四个全面”、“五大建设”等为代表,这个发展观立足于世界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发展的新问题、新任务、新环境,着眼于中国怎么强起来,为中国实现新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吴新文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立场、是观点、是方法,但不是教条,不是文本。它要解决不同历史阶段中国面临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当中,有这样几个结合。第一个结合就是和中国革命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完成了现代国家初步的建立。第二个结合是毛泽东提出来的,要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这在毛泽东时代并没有完成,是后来逐步完成的,包括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如何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第三次结合现在正在展开,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其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和定型。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解决中国面临的挑战。

 

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处处长张远新教授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实践性。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于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发展也没有止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将发展。二是时代性。紧跟时代,紧贴时代,回答时代的问题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主要任务,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实行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经济,破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三是创新性。没有创新,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就不能有效、正确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之间以及这些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单纯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过程,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既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中国的民族形式,又要不断地丰富马克思主义本身,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世界性。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有普遍性意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世界眼光。世界眼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从中国道路选择来说,国际视野始终在,中国共产党是从国际大背景来思考我们民族的命运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两点非常鲜明的特性,一个是在全球视野中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另一个是在推进民族复兴进程中强化自己的世界眼光和人类情怀。什么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光是解决中国的问题,还一定蕴含着对人类的贡献、世界的担当。

 

市马研会会长王国平作会议总结。齐卫平、周锦尉作发言点评。市马研会理事、会员以及来自党校系统的教师、学生等近百人与会。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文内图:王珍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