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在闵行,公益课发展兴趣“不鸡血”,弄堂游戏唤起童年记忆、传承海派文化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2019-03-26 18:14
摘要:如果现在家长就很“鸡血”,等孩子读书以后,就更没时间发展兴趣爱好了。

入学前短短一个暑期,闵行区平南小学一年级学生居靖媛在闵行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参加了7次免费沪剧公益课,在最近的闵行区“阿拉上海文化节”,她和父母共同表演的一曲沪剧《罗汉钱》,引得台下阵阵掌声。

舞台上,居靖媛边唱边跳,与她一同登台表演的还有她的父母。居靖媛说:“暑期里的公益课上,我是年龄最小的,但因为很喜欢唱沪剧,回家就反复练。”居靖媛的父母完全没有任何的沪剧基础,在女儿的“培训”下,也从“零基础”学会了沪剧表演。80后妈妈陈新说,没想到,之前外婆为孩子的一次偶尔报名,从此三口之家的这个节目一直受邀登台演出,大受欢迎。除了此次演出,去年全家的表演还入选了闵行电视台少儿栏目《成长ING》“幸福家庭梦想秀”。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主张‘鸡血型’,暑期里也不常让孩子外出学习数学逻辑思维、英语口语等,主要还是根据孩子的天性,选择孩子自己喜欢的东西。像沪剧等传承上海文化,孩子又感兴趣,就是不错的选择。”妈妈说,作为家长,平时也会带孩子经常去郊区走走,比如去松江、嘉定等老城区转转,让孩子体会感受城市发展的进程。

同样,闵行区新华幼儿园6岁男孩曹洋的一曲说唱曲艺表演《金陵塔》,在上海文化节中也大受欢迎。受外婆和妈妈的影响,他也从小喜欢唱歌,参加了上海小巴辣子艺术团。如今,他已考出钢琴五级,还能演奏《梁祝》。“我们家庭非常注重传统艺术教育,对于演艺表演,并非一定要孩子今后走这条专业道路,但目前会鼓励孩子坚持,更多的是作为提升艺术修养。如果现在家长就很‘鸡血’,等孩子读书以后,就更没时间发展兴趣爱好了。”妈妈周晓亮说。

现场,小朋友围着人像剪影,兴趣颇浓。70岁的剪纸艺人许定国的人像剪影技巧,是跟随他父亲学习的,至今已至少剪了数万个人像。“剪影要逼真,一方面要绘画基础好,另一方面要勤于苦练,才能坚持。”许定国说。

 

踢毽子、套圈圈、夹弹子、跳房子、滚铁环……回味无穷的上海弄堂游戏,再次唤起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捏面人、人像剪影、有趣的皮影戏和西洋镜等,也吸引了不少附近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上海德国学校男孩Max被传统技艺捏面人深深吸引了。妈妈陆晓寒说,其实学校本身也经常有“中国日”活动,让孩子体验武术、国画等,平时家长也会带孩子去城隍庙,感受中国文化,小朋友对棉花糖等特别感兴趣。

作为上海市民文化节的活动之一,这些传统的上海弄堂老游戏,将在上海阿拉城持续开展一个月。通过上海弄堂游戏、传统手工艺、经典文化节目展演等主题活动,让更多亲子家庭在领略海派文化的同时,一同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提升百姓文化、艺术和美学素养。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主办方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