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黄浦江畔,45公里“1号绿道”还在“生长”5.5公里!更重要的是……
分享至:
 (2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陈玺撼 李彤彤 2019-03-25 06:00
摘要:预计到明年底,上海将建成1000公里绿道(耐心看到最后,文末有个“大彩蛋”)。

这些天的上海,春光乍泄。迎着和煦的阳光,到黄浦江边跑个马拉松,是现如今年轻人的“炫酷”生活。

 

还记得一年多前的2017年12月31日吗?那一天,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全线贯通!从此,一幅更开放、美丽、人文、绿色、活力、舒适的江岸画卷徐徐展开。

 

此后的400多个昼夜里,惊喜从未止步。作为上海的“1号绿道” ,黄浦江的公共空间岸线仍在“生长”。

 

最北端,从杨浦大桥向复兴岛延伸;最南边,从徐浦大桥向吴泾地区行进……共计5.5公里左右的全新公共岸线,有望在明年年底贯通。

 

这意味着黄浦江两岸的滨水绿道,长度上已经比肩纽约51公里的曼哈顿滨水绿道。

 

比长度更重要的是,上海将通过以黄浦江滨水空间为代表的绿道系统建设,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推动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上海生态廊道分布

 


上海的标杆绿道

 

上海的“1号绿道”,为何选择黄浦江两岸?

 

黄浦江滨水空间的重要性,用一组数据便知晓。

 

近年来,上海大手笔泼绿。上海绿道正是依托绿带、林带、水道河网、景观道路、林荫道,向人们提供生态休闲空间。

 

自2016年起,每年推进200公里绿道建设。预计到明年底,将建成1000公里绿道。截至去年底,已建成671公里绿道,包括外环绿道、环世纪公园绿道,当然还有黄浦江滨江绿道。

 

之于上海人,黄浦江是母亲河。城与人,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之于上海城,黄浦江两岸是城市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缩影。放眼全球,包括纽约、巴黎在内的多数全球一流城市,都有一条母亲河。那是人们休憩游玩之所,也是活力地标,更是一座城市人性化的体现。

 

“1号绿道” 黄浦江滨水空间,无疑具有标杆意义。“地处核心区位、串联各辖区的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正在按照建设世界级滨水区的目标,发挥更高能级的生态效应。”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朱剑豪说。

 

地处核心区位、串联各辖区的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

 


道变绿:减少过度干预

 

“绿道”,“绿”即生态,“道”蕴含着公共空间、开发开放的含义。

 

生态,是衡量滨水空间优劣的重要指标。著名的巴黎塞纳河畔,“地标”凯布朗利码头博物馆草木葱郁,水生植物茁壮成长,几乎没有人工修剪的痕迹。日本京都的30公里鸭川步道,以自然、野趣聚集了超高人气。

 

位于塞纳河畔的凯布朗利博物馆附近“野趣横生”

 

“在国际上,滨水空间生态塑造的常用手法是减少人工干预。”相关专家总结道。而上海有自己的解读:将减少人工干预,扩大到减少环境干预。

 

漫步滨江,人们会发现,除了绿地、广场、步道,几乎找不到显眼的、崭新的标志性建筑。“开发黄浦江两岸,一定要杜绝大拆大建、刻意雕琢,在贯通和安全的基础上,把原来的底子慢慢‘着色’。”朱剑豪说。

 

在纽约市城市规划局城市设计专业顾问涂平子看来,这是一种“敏感看待”。与纽约滨水空间规划相同,对待既有的自然环境和建筑,上海“一视同仁”:去其糟粕,其余因地制宜,能修复的修复,能保留的保留。

 

“1号绿道”因此留下了众多佳话:

  • 黄浦滨江段在开发过程中,保留下几棵“原住民”老香樟。
  • 浦东滨江后滩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原4公顷江滩湿地,原沿江水泥护岸和码头同时进行生态化改造,恢复自然植被,塑造出生态净化水系统。
  • 杨浦滨江雨水花园,雨水经渗透、储蓄、滞留、净化、再利用,体现“海绵城市”理念……

 

黄浦滨江段两棵被保留的香樟树

 

春光之下,后滩公园绿意萌动

 

杨浦滨江雨水花园

 

“高冷”的工业遗存,在滨江开发的过程中同样被“温柔”对待。建于19世纪的南市发电厂,被改造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杨浦滨江的船锚、徐汇滨江龙美术馆内的煤漏斗,以及原龙华机场的废弃油罐,不仅被保留,还要和现代功能结合。

 

“有些工业遗存连建筑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构筑物。但它们就像是一个个触发点,连接着现在的人们,和过去的岁月。”一名设计师说。

 

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在全球一流城市滨水空间开发中颇为常见,这是一种尊重历史的经济性开发方式。著名的案例是泰晤士河南岸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它是以火力发电厂改建而成。

 

上海“1号绿道”的理念,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道变活:塑造造血机制

 

无论是出于接轨国际一流,还是尊重城市历史的目的,塑造滨水空间的最终落点都是“人”。 

 

一项研究表明,纽约曼哈顿滨水空间、巴黎塞纳河畔、英国泰晤士河岸、多伦多中央滨水区,都具有明显相似点:具有活力带动的公共设施,以及丰富的公众参与活动。

 

“只有塑造吸引人的软硬件设施,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才具有造血机制,能不断聚集人气、重焕新生。”上海市住建委浦江两岸开发协调处副处长赵炅说。

 

基于人的需求,上海去年发布了黄浦江滨江空间的新三年行动计划,优化服务功能。22座浦东“望江驿”陆续建成,向人们提供休憩空间和公共卫生间。即便是资源紧缺的浦西,服务站点也悄声密集起来。

 

游人可在此看书休憩的浦东“望江驿”

 

杨浦滨江秦皇岛路码头轮渡站二层的党建服务站

 

比如杨浦滨江。这里是结合城市更新、利用现有设施进行改造的典型区域。在一处位于秦皇岛路码头轮渡站二层的党建服务站,室内以船舱为原型,经过改造,辟出公共休憩空间,配备多种便民设施。

 

一批老建筑改造开放同时进行,包括永安栈房、烟草仓库、毛麻仓库、明华糖厂、上海船厂修船分厂。改造完成的工业遗产植入新功能,刚刚开放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便是在老建筑中注入了艺术场所新功能。

 

刚刚开放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在基本需求供给之外,围绕精神生活需求的供应不断产生:

  • 未来,滨江两岸将做大体育文化旅游功能的产业化,开展“水上”特色运动。依托滨水沿河资源,推动体育设施、特色体育项目和赛事活动的集聚,围绕帆船、F1摩托艇、游艇等水上运动项目,打造以“水上”运动为特色的黄浦江体育产业发展轴。
  • 目前,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技能大赛、城市空间艺术季均落地黄浦江滨水空间。健身跑、公益跑等体育活动,基本确保每周一赛。
  • “上海杯”水上帆船赛或将落地黄浦江。

 

一项数据显示,自黄浦江45公里滨江空间贯通以来,到访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近50%。朱剑豪表示,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作为城市中央活动区的组成,需要发挥联动效应,实现滨水空间的最大效益。因此,公共空间的建设理念还将向腹地和两侧延伸。沿江各区将利用黄浦江支流、街道、绿廊等,将公共空间贯通理念向腹地纵深拓展,逐步形成系统性、网络化的滨水绿地和公共空间,同时植入一批与之相适的功能设施。

 

 

徐汇滨江,由工业遗产改造而来的两个艺术场所,游人如织

 


大开放:历经数十年谋划

 

对于寸土寸金的上海而言,为市民保留这样一大片黄金地段作为城市绿道、滨水公共空间,并非易事。其间历经数十年谋划。

 

坚守生态红线,上海早有规划,为后人留足了绿色发展的空间。

 

把时钟拨回上世纪末,黄浦江两岸开发尚未启动,虹口一幅地块就把开放滨江沿线作为条款,写进了土地出让合同。正因为有着长远考虑,当规划提出要在沿江开辟500公顷的绿地时,上海显得相当从容:打开图纸,黄浦江沿线绝大多数绿化用地已经准备就绪。

 

2002年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启动后,秉着“两岸开发,不是大开发,而是大开放”的原则,上海割舍价值上百亿元的土地经济效益,规划建造世博文化公园,规划面积约187.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就多达150.4公顷。那里,将成为上海“1号绿道”上璀璨的“绿宝石”。

 

以点连线,由线带面。2013年起,浦江开发的内涵有了新的使命:在继续推进地区功能开发和产业转型的基础上,全力推动公共环境空间贯通。然而据有关方面调查,黄浦江两岸空间的土地,权属复杂。

 

多方协调下,一批企业、公共管理部门主动“腾地”,实现产业转型。黄浦区市政工程管理处弃用江边污泥码头,使用新的垃圾中转站后,垃圾的处置能力增强;徐汇滨江上粮六库、白猫集团等企业,陆续完成功能置换,续写江畔时代传奇。虹口区国航中心段滨江,黄浦江水被引进商务办公楼区,形成别具一格的游艇港池。

 

从徐汇滨江一路向北,滨江岸线打通了多个断点

 

———我是文末彩蛋的分割线———

 

世界级滨水空间“对对碰”

 

滨水空间是水畔城市自然景观和人工设施的有机结合,供市民享受日常休闲活动。许多国际都市的滨水空间都已经成为特色的城市文化。我们对比了世界几大主要城市的滨水空间,发现上海黄浦江两岸的公共空间建设,最具多样性。

 

巴黎塞纳河:创意满分,文化遗址是主打

 

一句“塞纳河畔,左岸的咖啡”再次唱红了这条浪漫之都的母亲河。塞纳河流经巴黎市中心,孕育了两岸不少文化遗迹。尤其是圈红的这一段,沿岸聚集了巴黎多项耳熟能详的景点,如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巴黎歌剧院、奥赛博物馆。

 

沿岸的文化景点虽是特色,却还不是最大的亮点。塞纳河畔的“创意之最”应该是每年7、8月份开幕的“巴黎海滩”活动。据悉,每年夏天当地都会运约5000吨的沙子,将市中心的部分塞纳河沿岸打造成人工沙滩,岸线长约3.5公里。同时还会进口棕树并安置大量沙滩伞,力求仿真,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沙滩阳光浴。

 

巴黎海滩活动开始于2002年。

 

 

 

———游完巴黎,我们前往下一城———

 

伦敦泰晤士河:文艺满分,南岸中心成艺术天堂

 

和巴黎一样,伦敦最繁华的滨水空间——南岸中心也被打造在城市腹地,即这块近似直角的泰晤士河拐角处南岸。

 

南岸中心是艺术聚集地,主要用于艺术展览、音乐节等相关文化活动。英国的皇家节日音乐厅、国家大剧院、莎士比亚环球剧场都集中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多家影院。

 

 

 

 

—耐心等待,前方即将到达日本京都—

 

京都鸭川:原生态满分,自然不加工

 

日本京都的鸭川两岸,是市民散步、骑行的好去处。两岸没有什么特色建筑,只围着共19英里长的步道。

    

从各国网友的游记来看,鸭川步道两旁的风景以自然风光为主,偶尔会穿插介绍当地历史的宣传牌。每间隔一段距离便会出现一座桥,方便市民随时穿梭到河对岸。每日来此处散步、跑步、骑行或遛狗的人数不胜数。

 

 而著名的“鸭川纳凉床”也诞生于此。每年5月至9月,步道中二条大桥和五条大桥之间(两条红色线内的区段)的许多料理店会在门口架起纳凉床,供顾客休憩和享用美食。但此处不可顾名思义,以为纳凉床也是床的一种。它实际上是由木头搭建的露天用餐区,顾客可以直接席地而坐,欣赏鸭川的夏夜。

 

 

———最后一站了,摩登纽约———

 

纽约哈德逊河:休闲满分,环抱曼哈顿

 

纽约曼哈顿的海滨绿道与前面三座城市相比,首先赢在了长度上。这条绿道长达51公里,包围了整个曼哈顿区。

 

纽约市政府建设这圈绿道的目的包含了防洪,但目前来看,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才更符合它的角色定位。地图中绿色的路径都是只供步行和骑行的双向布道,红色是高交通密度的区域,蓝色相对较低。可以发现绿道的绝大部分都是人行道,和马路隔绝,与哈德逊河、东河、哈莱姆河相邻,安全且幽静。

 

海滨绿道的沿岸也有多样的景致。整条步道串联起了分布在曼哈顿各个区域的哈德逊公园、炮台公园、圣尼古拉斯公园,在步道东边还有一段布满了樱桃树的樱花步道。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内文航拍图来源:赖鑫琳 摄
视频制作:沈阳
其余内文图来源:李茂君、戚颖璞及网络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