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老家什”从北京运到上海静置一年才敢开箱,盘点夏衍旧居中这些精益求精
分享至:
 (1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9-03-23 18:31
摘要:“注意看这个带镜子的衣橱,上面有两颗‘爱心’,这是当年非常高档的桃心木家具,夏衍到文化部赴任时专门将它从上海带到了北京,半个多世纪过去仍保存完好,非常珍贵。”2017年筹备旧居展品时,这组桃心木家具被安置在文物保管箱中,乘坐“专车”跨越一千多公里再次回到上海。

 

告别阴雨连绵的冬季,初春的上海难得的阳光明媚。在市中心的乌鲁木齐南路上,一扇被施工隔板“包裹”许久的玻璃门终于开启—— 

 

3月23日,以“品读衡复,梧桐深处最上海”为主题的2019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徐汇区“文化服务日”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举行,历时一年多修缮、布展的夏衍旧居、草婴书房也正式向公众开放。即日起,市民游客通过微信预约,每周三至周五就能免费参观位于乌鲁木齐南路178号大院内的这两处文化新地标,感受剧作家夏衍、翻译家草婴两位大师的传奇人生。

 

 

 


凹陷的楼梯、打磨的地板,一切和当年一模一样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一幢西洋风格的二层建筑,入口处是一扇黑色边框的玻璃格子门。粗粗一看,人们可能以为这又是一家新开业的精致西餐馆。但一推开门,一片暖黄色构成的展厅空间瞬时令人豁然开朗,墙上“品读衡复”“建筑可阅读”等设计字样发出了提示:感知上海人文历史,就在此处。

 

 

这座小前厅也有一扇同款玻璃门,门外通往一片小院,院子的尽头是一片小草坪。草坪的一侧是草婴书房,位于一栋普通建筑的一层,斜对角一座三层楼高的洋房则是夏衍旧居,也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先来看看这栋历保建筑。夏衍曾于上世纪50年代在这里居住。整个宅邸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内外深棕色的装饰木架和几何线条装饰的腰线元素都体现了英式建筑风格。宅邸入口处的尖券门洞、绿色釉面漏窗和高耸的烟囱,则是西班牙风格建筑常见的元素。

 

 

拾级而上步入老洋房的前厅,夏衍先生的半身铜像就在这个小门厅内静静“端详”着来往的参观者。从铜像身侧的大门进入一楼展厅,映入眼帘的除了丰富的展陈资料,更有扑面而来的复古气质——或者说,“复原”的特质。

 

 

“注意看,白墙下方深棕色的是护墙板,与当年夏衍在这里居住时几乎一模一样。”“地板也是当年的老地板,稍微打磨了一下恢复平整,其他都没变化。”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夏衍旧居的主要策展方,展览负责人介绍,优秀历史建筑内外结构都不得变动,因此外立面和内部修缮都秉承修旧如旧原则,就连就局内的木质楼梯也悉数保留,因而如今拾级而上时脚下会有轻微的凹陷感。

 

 

由于室内外墙面都不得破坏,夏衍旧居的展览均未采用如今常见的丝网印刷,而是专门制作了铝制护墙板,将展览内容永久性地印刷在铝板上。这样即便日后更换展陈内容,拆下铝板后墙面也只会留下少量小洞眼,补上后就立即恢复原状。“虽然成本和工程量都会增加,但对建筑的影响却能降到最低。”

 

 

对建筑的保护和夏衍生活痕迹的保留还体现在许多细节:比如一楼展厅的空调“隐蔽”在了一座如同老师取暖器的雕花隔断后;房屋建造之初的西式壁炉也修缮保留并配上了绿色的马赛克地砖;展厅里陈列的40余本夏衍作品封面都不是影印版,而是策展方一本一本从旧书摊、二手书市场搜罗来的真品……

 

 


跨越世纪的桃心木衣橱,从上海到北京再回到上海

 

既然称为“旧居”,夏衍及其家人在此居住、生活的时光,也成为了这栋建筑最重要的历史片段和人文积淀。

 

 

记者跟随指引走上二楼,楼梯拐角处贴心的志愿者立即提醒,“参观可以先从左手边的‘隐蔽战线’开始,扫一下展板上的二维码可以听有声讲解。”

 

 

走出位置果然很隐蔽的“隐蔽战线”展厅,再往里就是一片宽阔舒朗的新天地,展出的是夏衍筹建左联、翻译作品、创作话剧的“红色文艺”生涯。同样吸引参观者的还有一片宽阔的室内阳台,窗外是遮天蔽日的绿荫,窗下是一大片春意盎然的青草坪。

 

 

策展方介绍,相较于徐汇此前已经开放的张乐平故居、柯灵故居,夏衍旧居一大优势在于场地宽阔,比如二楼这片室内露台就能供人们日常参观时休息,驻足品味昔日夏衍一家在此生活、创作的情景。

 

(没错这是上图这位朋友)

 

露台外的一株参天大树还有一个温暖的小故事。原来,这棵已经有60多年树龄的大树正是当年夏衍的儿子在此居住时种下的。老人来参观修缮中的旧居时还曾问起这棵树的去向,当工作人员指着这棵在三楼都要仰头才能望到树冠的“大家伙”时,老人也惊呆了。

 

 

令人感动的细节还有不少。在夏衍卧室的复原展厅里,床上粉白相间的条纹床单甚为醒目,而这便是夏衍曾经真实使用过的物品,由他的女儿捐赠。不仅如此,展厅里的梳妆台、衣橱、卧床甚至桌上的收音机、剃须刀都是当年夏衍在上海寓所使用的实物。

 

“注意看这个带镜子的衣橱,上面有两颗‘爱心’,这是当年非常高档的桃心木家具,夏衍到文化部赴任时专门将它从上海带到了北京,半个多世纪过去仍保存完好,非常珍贵。”策展方介绍,2017年筹备旧居展品时,这组桃心木家具被安置在文物保管箱中,乘坐“专车”跨越一千多公里再次回到上海。

 

然而,他们在上海“露面”却已是一年之后。原来,因为北京气候干燥,室内常开暖气,而上海天气潮湿,室内湿冷,若来沪后当即开箱,年岁已超半个世纪的家具势必产生开裂。因此,“老家什”们在徐汇区文化局的仓库内“精心调养”了一年,重新适应上海气候才重见天日。

 

 

旧居二层还有夏衍书房的复原展示,但“主角”夏衍的书桌却是个复制件,这又是为何?原来,书桌“本尊”目前还在北京夏衍儿子的家中,当年由吴光祖曾与夏衍使用。桌子本身由单独的三块大理石板组成,两块桌角如同敦实的左右护法,上面铺着的是一块完整的大理石板,中式雕花和西式材质使得这张书桌别致又珍贵。

 

书桌旁的老式藤椅也很有“来头”:来自淘宝“闲鱼”。夏衍的儿女们回忆,父亲生前喜欢坐在书桌前写稿,但“宝座”质地很有讲究,喜欢坐藤椅,尤其喜欢扶手上带“圈圈”的藤椅,因为可以放茶杯。于是策展方又绞尽脑汁,终于在万能的电商平台找到了一把自带做旧效果的老藤椅,“复刻”了夏衍创作的场景。

 

 

 


人人都能“看得进去”的展览,感知大师的一生

 

“夏衍旧居还未修缮前我觉得难度还是蛮大的,现在展览开幕后效果超出了我的想象,很令人惊喜。”展览现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告诉记者,一般的人文历史展最怕文字太多“吓退”观众,而夏衍旧居展览的图文比例和步行动线都较为合理适宜,尤其加上了扫二维码“听展览”等新技术,很适合年轻人、小朋友来参观。

 

“夏衍旧居的展览空间规范了行走动线,这一点也是值得许多名人故居借鉴参考的。”陈子善表示。记者也注意到,除了志愿者及时的提示,展馆的地面也做了色彩低调但清晰明确的箭头标识,跟着箭头就能“万无一失”地参观旧居。此外展厅的空间隔断也没有采用较为封闭的墙面或展板,而是以金属字体拼贴出夏衍的作品选段,镂空的效果透射了自然光线,也活跃了展馆氛围。

 

其实,夏衍的名字对今天的年轻人并不陌生,除了出现在语文、历史课本上,夏衍为大众所知的更有筹建左联,创刊《救亡日报》,翻译《妇女与社会主义》《母亲》等著作,创作话剧《上海屋檐下》、电影《风云儿女》,筹办《光明》刊物,发表报告文学《包身工》等等历程。

 

陈子善表示,虽然夏衍在乌鲁木齐南路宅邸居住的时间不长,但接下来策展方仍可以考虑将建国后夏衍的电影作品一并纳入展览,丰富旧居的展陈元素。

 

“巴金故居和鲁迅故居纪念馆的展览空间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陈子善表示,鲁迅纪念馆的故居和展馆各自分开,承担不同功能。巴金故居虽然将展览与居所合并,但因为巴金自身的材料保存非常完整,因此展陈资料也想当丰富。他建议夏衍旧居的展览部分可以进一步延伸时间跨度,同时也可借鉴木心美术馆等同类机构,将更多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与艺术结合,展示夏衍在文学、戏剧、电影、评论方面丰富的创作。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舒抒 摄
内文图片:作者拍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