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在荣宅,听机器人讲述“我曾为何物?”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9-03-22 21:52
摘要:荣宅新展关注科技和人类未来。

由艺术家Goshka Macuga策划的展览“我曾为何物?”(What Was I?)3月23日—6月2日亮相上海百年宅邸Prada荣宅。在Macuga虚构的后世界末日的宇宙中,机器人占据了这座历史建筑的房间,展示着他的私人艺术收藏和物品:26件从Prada藏品中精选的艺术作品,包括1958年至1993年间数件意大利艺术杰作,以及Macuga近期的三件“离散模型”系列拼贴作品。

GOSHKA MACUGA《离散模型》系列作品,背景和前景主题相互交替,如同织网一般,被特别设计为突出视觉信息的图案。她的作品探索了一个快速、激进及不可逆转的生态变化时代。

走进展览空间,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真人大小,正在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的机器人。这件名为《致吃掉书卷人之子》的多媒体机器人也是展览的核心作品,由Macuga设计、并由A Lab在日本制作,2016年曾在Prada基金会米兰展馆的展览中展出。每隔一段时间,机器人会发表长达50分钟的演讲,这是从众多重要演讲中摘录的独白。他预见到人类对地球气候、地质和生态系统的极端影响后果。Macuga介绍,展览的最终意义是反映我们的未来担忧和危机,另一主题是理解人类的记忆和大脑如何被开发。她认为,人工智能在不断教会我们的大脑如何储存信息,语言是扩展思维的捷径,因此她在机器人的演讲里面贯穿了许多名家名言,以让观众思考,语言如何在思维运转中发挥作用。 “我曾为何物?”这个关键而又戏剧化的问题,来源于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818年所著的哥特式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科学怪人的独白,作为机器人演讲的结束语,也呼应了Macuga的同名霓虹作品和展览主题。

 

在展览期间,每周两场的书法家现场表演将与机器人的演讲同时进行,通过将英文翻译成中文,为机器人的独白带来不同诠释。在机器人之外,还有一些来自德国零派、意大利抽象主义和1950至1970年代期间实验性艺术家们的作品。Enrico Castellani和Piero Manzoni的作品试图实现一种零图画语言;Alberto Burri、Lucio Fontana、Francesco Lo Savio、Salvatore Scarpitta、Turi Simeti和Giuseppe Uncini的作品见证了画布的物理性和象征性的极限如何被突破。Walter De Maria和Llyn Foulkes两幅不同寻常的肖像画提醒人们关注身体及其缺失,而Vincenzo Agnetti的一幅画作则唤起一种“超越语言的语言”意识。

作品《伞》,以日常生活物品搭配工业物品,伞的能量被玻璃管中的霓虹灯激活。能够触动观众的认知捷径,使他们重新审视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探究个人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荣宅是上海1918年建造的历史名邸,由Prada修缮并于2017年10月重新对外开放。艺术家表示,展览和荣宅契合度很高,作为一座历史建筑,用来展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非常合适。在展陈上面也会考虑如何和空间的特色结合,比如一件由磨砂玻璃制作的作品被安放在荣宅中阳光最充足的房间,观众可以看到阳光照射在其中所反射出的迷人色彩。在三楼的空间里,Richard Artschwager、Peter Fischli & David Weiss、Mario Merz、Salvatore Scarpitta和Rachel Whiteread等创作的一系列装置艺术作品和小型雕塑,结合了日常之物和功能性元素,暗示了一种后人类日常生活的可能。Rachel Whiteread的《无题》用彩色雕塑的方式表现一个床垫,所展示的空间曾是荣宅的主卧,空间的特殊性也赋予了作品更多理解和观察的角度。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蒋迪雯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