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小数据里看教育|科技硬核服务!沪高校拿下国家科技大奖占全市六成创十年新高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彭德倩 2019-03-22 21:23
摘要:【小数据】上海高校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占上海获奖总数(47项)的61.70%,创近10年来新高,其中上海高校牵头获奖21项,占上海牵头获奖数(29项)的72.41%。

“请问企业家们还有加价的没有?”大学教授就他们研发的专利成果进行路演,随后各地企业现场竞价。不久前,这一幕出现在“同济大学专利成果专场竞价(拍卖)会”现场。当天,来自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物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与能源工程等学院的6宗专利成果现场竞价、拍卖成功,专利成果完成人与竞拍成功的企业当场签约。

 

在当前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建设中,上海高校的科技硬核不仅服务全城,还服务长三角并辐射全国。据统计,上海高校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占上海获奖总数(47项)的61.70%,创近10年来新高;其中,上海高校牵头获奖的达21项,更是占上海牵头获奖数(29项)的72.41%。

 

 

 

诺奖级明星材料,治理好河道生态

 

 

 

石墨烯是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明星材料。如何将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层那么薄的二维空间材料,应用于实际工程和工业?

 

上海大学吴明红教授牵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可以通过溶液中的离子,精确控制石墨烯氧化膜的层间距,控制精度达到十分之一纳米。这项研究成果引起世界瞩目,后继开发了一系列环境功能复合材料,用于环境治理领域,取得极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海河道生态治理,就是其中之一。上大科研团队与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宝山区科委、宝山区城市工业园区管委会沟通后,将石墨烯工程菌复合材料技术在河道治理方面进行转化应用,选取宝山区城市工业园区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河道作为示范工程,目前已启动6条河道治理项目。

 

 

石墨烯新技术参与河道生态治理(对比图)。

 

第一条小孟家宅河被治理一个月后,蓝藻和臭味消失了,氨氮含量从13.6毫克/升降至1.5毫克/升,透明度从20厘米升至90厘米。当地村民对科研人员说,“这条河恢复到了30年前我小时候的模样。”

 

上大去年获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8项,新增5个省部级以上功能性平台。校长金东寒院士说,未来将进一步瞄准国家海洋强国、军民融合、人工智能战略,立足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打响“四大品牌”等需求,完善“策划、组织、服务、管理”四位一体的科研创新管理与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1:1配套支持教育部驻沪高校“双一流”建设,50%的配套经费作为政府引导性资金,激励其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全市高水平大学相互促进,带动高等学府科创活力整体提升。

 

 

 

长三角城际互连,轨交安全又环保

 

 

 

从京沪高铁滁州站,到规划建设中的新南京北站,总投资165亿元的滁宁城际铁路一期工程新近开工。建成后,从南京江北新区到安徽滁州市只需短短10分钟,一条城际线加速连通长三角。

 

苏浙皖沪拥有最大城市群,纵横轨交离不开安全和环保。滁宁城际铁路背后,就有上海高校工程专家和专利支撑。王安斌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授,也是安徽慧通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位英国声学学会会员专门从事铁路减振降噪研究,迄今在此领域工作近30年。

 

抓住长三角互联互通大需求与机遇期,王安斌教授领衔安徽轨道交通研究院,以专利成果作价1500万元投资,设立安徽慧通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滁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轨交科技企业。

 

技术“起点”在工程大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王安斌教授团队研发出“防钢轨倾覆的扣件组件”与“具备抗钢轨倾覆功能的弹条”新专利。传统的扣件系统并不能解决抵抗钢轨倾覆的问题,只能通过设置轨撑或其他机构来实现。而这两项专利克服现有技术缺陷,而且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不需增设其他零部件,可采用通用工具安装。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演示技术专利。

 

在位于滁州的轨道交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试验办公楼五楼,这一校地合作的“研究型企业”建筑面积达1100 平方米。在全力落实滁宁城铁项目中,城铁咨询、交通信号、一体化检测、乘客信息系统(PIS)、轨道治理工程等已经确定的5个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工程实施,已经或即将展开,“目前最大的需求不在技术层面,而是要扩容人才。”

 

近水楼台,贴地服务。他们同时还在重点推进合肥轨交项目等,今年力争实现千万元总合同额。王安斌透露,关于合肥地铁 1、2 号线振动噪声治理研究项目,已完成相关项目初期预研,包含车内振动噪声测试、轨道结构、几何状态、波磨测试及分析评估等内容,已进入立项。

 

 

数据显示,依托部市合作机制,围绕科创中心建设任务,上海高校立项建设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包括工程大轨道中心在内的19所高校承建25家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也正持续迈向更高水平。

 

 

 

优选专利来拍卖,各科成果转四方

 

 

 

在同济大学首场专利成果专场竞价(拍卖)会上,校方挑选了87项优质专利成果提交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经审核后,成果在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信息发布平台进行挂牌发布。最终,6项成果有合格的意向受让方进入竞价环节。双方将竞价环节由交易机构转移到大学校园,现场拍卖专利成果。这一模式成了国内第一次采用交易机构竞价系统与拍卖形式相结合的新尝试。

 

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表示,高校有大量科技成果亟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此次创新目的正是为了在高校的科技成果与产业、市场之间架设桥梁,提升高校专利转化率。”

 

令人欣喜的是,竞价拍卖结果,像硕果一样向四方输送。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云辉教授等研发的无线充电相关8项专利成果,起拍价为250万元,企业看好其市场前景,经过多轮竞拍,最终由上海卡珀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300万元获得这8项专利的5年独家实施许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志强副教授有关污泥资源化处理的专利,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陈德珍教授的一种油、气、炭可调的废弃物热解系统和方法专利,则花落温州嘉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海济德能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而竞价(拍卖)会上的最引人关注的,当属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裴钢教授团队的两项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方面的专利成果。它们最终以2400万元标的金额,转让给由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出资筹建的上海绿润初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来校企将携手致力于该专利成果的后续研发、制药生产,力争早日实现量产。

 

据规划,上海着眼到2020年,使20个学科(方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180个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高原”之上出“高峰”,目前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已覆盖30所高校的121个学科。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内文图片由受访高校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