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反腐记 > 文章详情
李克强总理为何向这个顽疾宣战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若水 2019-03-07 06:01
摘要:坚持实事求是,是破解形式主义的“法宝”。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政府工作提出了一组“加减法”:以“文山会海”的“减”,换取务实干事的“加”。全场代表委员连续用四次热烈掌声,回应了总理关于“为政以公、行胜于言”的“加减法”。

 

他强调,各级政府要坚决反对和整治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压减和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实施“互联网+督查”。减少开会和发文数量,今年国务院及其部门要带头大幅精简会议、坚决把文件压减三分之一以上。

 

在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听来,总理的这番话可谓说到了心坎上。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文山会海现象、重痕迹轻实绩、考核验收频繁、督查检查过多等问题,助长了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

 

 

文山会海不可取,需要削山填海

 

“文山会海”一词很早就已出现,描述的是作风建设最难根治的顽疾之一。媒体曾报道过一件“怪事”:某地一个部门8个人都被派出去参加各种会议,办公室连个值班盯电话的人也没有。在一些地方,本可不开的会议,为凸显对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召开会议;本就一般性的会议,为加大“推动力度”要召开“紧急”会议;本该部分单位参加的会议,为了“协调各方”要召开“扩大”会议……这让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现象又有了反弹迹象。

 

文山会海为何难以根除?“病根”很复杂,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一些地方一些人总是把开会、发文当成展现担当、作为、落实的工具,有些上级部门、上级领导热衷于通过基层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来考察基层干部的工作实绩。有位基层干部说得很直白:“上级开会布置一件事,我们就得抓紧开会、发文;上面要求做好3项工作,到我们这里可能就得部署8项才说明重视,不开会不发文,一旦出问题那就吃不了兜着走。”

 

今年1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再次指出“文山会海”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调“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只有让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人付出代价,坚决防止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才能削山填海,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抓实际工作的落实。

 

 

 

“工作留痕”成了令人头疼的“痕迹主义”

 

“痕迹主义”是令基层干部头疼的另一项顽疾。工作留痕,将必要的资料归档备查,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而在一些地方,必要的“工作留痕”被异化为遭人痛恨的“痕迹主义”——文件填不完、材料报不停,凡事只要材料好看就行,工作实不实无所谓,导致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一位驻村第一书记讲述参加脱贫攻坚大比武活动的制胜秘笈引发热议,“镇里举办‘脱贫攻坚资料大比武’活动,幸好有百度帮忙。”活动要求提交2014年以来所有扶贫资料,时间跨度长、任务要求急,参赛的“第一书记”们只好求助无所不能的“度娘”,找模板、凑资料,以期“造”出精美详尽的资料参赛……对此,很多基层干部表示心有戚戚焉,感慨自己一天到晚补材料、“造痕迹”,从“为人民服务”沦为“为材料工作”。

 

中纪委机关报曾报道过一组案例:某村给贫困户制作档案,一份档案24页,一式4份共96页,所有档案全部用塑料外皮包装,全村158户,用了1.5万张A4纸;某村搞一次“卫生清扫”需要填写9份档案,敬老院服务老人也要115项纪录,造成很大麻烦;有的地方要求村干部下村要留“足迹”,工作要共享实时位置,上传工作照片,于是有的人一下村就忙于找人拍照,四处合影留念,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却没有多少时间花在干实事上,群众讽刺这是“基层少了干事泥腿子,却多了乡村摄影师、采风者”。

 

一位网名为“热得慢”的网友在网上吐槽,“为了应付检查,资料做了一大堆,打印机打坏了好几台,A4纸浪费了多少。哎,我的梦想就是迎检不要那么多台面账本,多看实际效果。”

 

确实,“工作留痕”只是工作手段,而非工作本身,切勿让“留痕”成了基层不堪承受之工作负累。

 

 

 

检查考核过多过滥,令人难承受

 

检查考核的初衷,是查找问题、改进工作,但过多过滥,不仅严重背离初衷,还滋生了新问题。名目繁多的核查、评比、考核,数不胜数的重复报表、材料、展板、模型,表面上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基层干部也是整天忙得团团转,老百姓却见不到实惠,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的一篇报道提到,东北某乡党委书记反映,有一天一早上要接待13个检查团,只好让乡里干部全部上阵。西部某市街道办张主任也表示,往往前脚刚把这个检查组送走,那个评比团眼看着就来了。每项检查都得准备完整资料,大量复印、装订的重复劳动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年仅迎接检查准备的纸质台账就装了100多盒,但上级检查往往走马观花,翻一下就完事了,部分材料还在仓库堆着。

 

“基层工作难做事,成天就是迎接省级、市级以及区级的检查,成天忙于应付,忙于完善软件资料。出了事情就层层往下追责,基层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太艰难了。”一位基层干部非常感慨。

 

虽然上级多次发文要求规范督查考核,但基层干部担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半月谈》记者采访一位镇长时,对方举例说,中央曾发文说,扶贫检查除了国检,省市县不准有各种名目的检查,结果换了张皮,各种“练兵比武”来了,整得更起劲了。“如果不着力改变这种治理模式,给基层减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督查检查考核的过滥和变异带来问责追责过度化和基层工作无序化。“半年一小检、一年一大检”,导致基层部门单位疲于应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纸上作业”、做表面文章上,单位也成了“材料加工厂”,难免陷入务虚不务实的怪圈。由此可见,检查考核并非越多越好,让基层干部腾出时间精力干实事,才是真正的要紧事。

 

 

实事求是是破解形式主义的“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它提到党和人民大敌的高度来对待,要求下更大功夫、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整改、彻彻底底纠治。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针对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等困扰基层干部的突出问题予以积极回应,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在各地引发积极反响。《通知》将督查中的问题概括为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等,这些正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督查工作中的表现。

 

“为政以公,行胜于言。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求真务实、力戒浮华,以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果说话,以干事创业的实绩交卷。”李克强总理这番掷地有声的话,是在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向种种基层政府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宣战。

 

如果工作成效是以嘴说得怎么样、材料包装得怎么样、展板展示得怎么样来衡量,那么投机取巧、花言巧语的人就会占便宜,实实在在干活、不善于或者来不及逢迎的人就吃亏。如果基层干部以“走秀”的方式干活,以“表演”的功夫做事,那老百姓就得不到实惠,只会让群众反感不已,疏离干群关系。

 

坚持实事求是,是破解形式主义的“法宝”。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的“为政以公,行胜于言”,将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一方面能将基层干部从无用功中解脱出来,少做表面文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鼓励基层干部真正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落实中,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繁琐程序、花里胡哨的无用包装、别有用心的材料泡沫,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栏目主编:陈琼珂 文字编辑:陈琼珂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