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难忘宁波“窠娘”——保姆与雇主之间,除了契约,还有什么?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9-03-05 19:00
摘要:爱,可以比契约更强大。

何为“窠娘”?那是浙江宁波地区对伺候产妇的娘姨的称呼。这样的职业,类似于现在城市里照顾产妇的月嫂,但又完全两样。上海作家叶良骏的生命中,有一位刻骨铭心的“窠娘”。将漫漫思念化为动人文字,散文集《我的窠娘》研讨会近日在静安区图书馆举行,在作家同行和评论家看来,这本书唤醒了一代人的回忆:生活是清贫的,但情感是美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挚而美妙。

 

“散文有灵魂,能打动读者,取决于作者真诚的态度,也取决于文字中潜藏的深挚情感,还有作者对所描述事物的独特见解。我记忆中那些历久而不忘,经常能回味咀嚼,并为之心动的散文,都具备这三个特点。”作家赵丽宏说,叶良骏笔下的窠娘,善良、温厚、诚挚、正直、坚忍,她的博大的爱心,在散文中通过无数细节得到生动的展现。一双皮鞋、半张鞋样、几十双鞋底、一件毛背心、一把钢调羹……这些经窠娘的手留下的遗物,每一件都有让人感动的故事。叶良骏在文中深情回忆往事,描述窠娘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幼年一直到中年,这是长者对后辈最无私的爱,也是人间质朴纯真的亲情。而作者在写这些往事时,并非一味赞颂窠娘,也伴随着反思,甚至忏悔。年轻时承受亲人长辈的关怀爱抚,当时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唠叨烦人,当一切成为往事,成为对逝者的回忆时,才发现自己当年的无知和轻慢。于是,有反思,有忏悔,这也是对亲人最深挚的怀念。这些袒露灵魂的文字,作者含泪写成,它们是这部散文集中给人印象最深,也最感人的内容。这些反思和忏悔,正是写作者真诚态度的体现,也展示了一种求真向善的人格魅力。

 

“文有长有短,多少感恩、歉疚,多少痛楚,皆在其中,字字句句都从心头流出。”这是叶良骏的心里话。“出窠娘”是浙东特有的一个职业。自十九世纪始至今的一百多年里,在浙东不少有产妇的家庭都能见到这样的女人。她们的年龄在十至五十多岁,缠小脚,面容端正,做事利索,不大说话,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容。“出窠娘”的称谓是指帮小鸟出窠的“娘”。当“出窠娘”的女人,皆出身穷苦,婴儿落地,接生婆收拾干净后离开,“出窠娘”接手孩子,后面的事都是她的责任了。叶良骏的窠娘就是丈夫败光家产不知所踪,一双儿女先后因肺痨去世的苦人,来到叶家后,她先后当了六回“出窠娘”,照看了六个兄弟姐妹出世,从此留在这个家,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至亲。

 

“对非虚构作品来说,书名中‘我的’很重要。这代表‘我’与窠娘之间不可回避的关系,也让读者有感同身受的代入感。”作家薛舒说,《我的窠娘》反映的是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家庭关系,也是一种今人不会再有的情感体验。这是作者真正“深入生活”的写作,因而格外打动人心,留存了一代人的独特记忆。

 

在上海电视家协会主席滕俊杰看来,叶良骏待人热情、风风火火、以柔克刚、耐心细致,为人之善良、热情和胸怀,在这本书中,在窠娘对她的影响中能够找到答案。“越苦难,越坚强;越付出,越热情。”媒体人杨晓晖说,窠娘有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其一,做人要硬,其二,日日欢欢喜喜,其三,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样没学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窠娘’,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求真向善’是这本散文集的精髓所在。”

 

“这些文字是对现代人麻木神经的一次捶打,现代人的心灵太需要这样的触动和复苏。”上海作协理事许平说。在评论家们看来,这是一次个人化、坦白的写作,写出了窠娘的自尊、尊严和民间自发的善意和朴素的智慧。窠娘是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延续,也是一个可以留存的文学形象。书中附录的窠娘语录,就像是一部俚语词典,使得《我的窠娘》成为“个人博物馆式”的作品。也有人认为,这部作品能为“当今城乡的人际关系点亮一盏灯”。“保姆与雇主之间如何达到相互信任和体谅?如今的市场上,一方强调人格平等、行动自由,一方强调人尽其用、契约精神。裹挟偷盗者有之,虐待老小者有之,投诉纠纷者有之,互不信任,乱象丛生。其实。在中国,有一种优良的传统,那就是,爱可以比契约精神更强大。”

 

图片由静安区图书馆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