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过年“走亲戚”,习近平为何最爱看望慰问这些人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桂芳 2019-02-04 06:31
摘要:基层群众和老少边穷地区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的“重点人群”。

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也走起了“亲戚”。他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包饺子、拉家常、看望“快递小哥”,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已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每年的惯例。有媒体梳理了近几年总书记的看望慰问名单,其中既有老党员、社区老人、环卫工人、建筑工人、草原牧民、棚户区群众,也有少数民族群众、福利院儿童……从中可以发现,基层群众和老少边穷地区人民是他看望慰问的“重点人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之一。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实践性,蕴含着强大的思想伟力。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

 

早在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他说:“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性的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性的认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特别强调,要改变观念首先要改变现实,要用着眼于社会存在领域改革的现实手段为人民争取现实的幸福。这既是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始终植根于人民之中,始终占据人类真理与道义的制高点,始终立足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并且始终随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长期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尽管反动派围攻它,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它,其他的社会主义流派攻击它,但是,长期的人民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唯此,马克思主义才历久弥新,其自身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闪耀着真理光辉。

 

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为最高理想,把科学精神与人民情怀有机结合,成为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变成强大的真理性力量。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马克思主义把人民性取向作为价值取向的方法论依据,把人民立场作为其根本立场,把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作为自己的价值中轴。

 

改革开放的成功正是源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0年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原则和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带领人民群众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奇迹。

 

一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实践取向印证了改革开放实践原则的正确性。在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改革开放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生动实践,依靠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中国在认识和实践上取得了改革开放的突破和发展,积累了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从物质短缺走向物质充裕、从贫困生活走向富裕小康,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创新,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再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无不体现着对人民群众意愿的尊重,无不体现人民群众的开拓创新和创造精神,从而回答了改革开放“依靠谁”的问题。

 

二是满足“人民需要”的价值取向印证了改革开放价值追求的正确性。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始终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展开,人民需要由低层次的物质和文化饥渴得到满足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不断跃升,即从侧重现实的满足到突出未来期待的转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人民期待,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广泛性和高质量,始终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回答了改革开放“为了谁”的问题

 

三是“人民是阅卷人”的评价取向检验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建设和改革的主体,也是发展成效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用“以人民为中心”确立阅卷人的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阅卷的“根本尺度”,把“人民要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阅卷的“标准答案”,实现了“人民是阅卷人”的评价取向与人民主体的实践原则和人民需要的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我们党始终将“标准答案”作为自己的政绩遵循,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进中,保证了改革开放正确的价值导向,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而回答了改革开放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

 

不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实践

 

当前,改革开放站在了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推进改革开放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为此,我们需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实践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面对“三期叠加”的压力,既要鼓励人们创新,增强改革的活力,又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实践纳入法治德治的框架和轨道内,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夯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用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人民民主来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着力解决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使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实践具有良好的秩序。

 

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某些方面出现不尽如民意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瓶颈依然存在。必须进一步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实践的目标和方向,使人民在民生、民权和民主方面具有获得感,在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公平正义上下功夫,进而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开启的改革开放这场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当前,面对世界经济复杂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增多、经济全球化逆流,我们应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契合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继续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以新的精神状态推动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中国和世界的繁荣、发展和共同进步,让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世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

 

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实践是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也是拆穿各种歪曲抹黑改革开放成就的“照妖镜”。改革开放的成功,就在于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需要。只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够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只有初心不移、方向不改,才能向中国和世界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